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宏

作品数:279 被引量:297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专利
  • 97篇期刊文章
  • 12篇学位论文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动力工程及工...
  • 21篇化学工程
  • 13篇理学
  • 10篇电气工程
  • 9篇电子电信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冶金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换热
  • 26篇电池
  • 21篇液滴
  • 19篇余热
  • 18篇燃料电池
  • 17篇粒化
  • 17篇炉渣
  • 15篇余热回收
  • 15篇反应器
  • 15篇催化
  • 14篇换热器
  • 14篇光纤
  • 14篇高炉
  • 13篇可视化实验
  • 12篇激光
  • 12篇CO
  • 11篇传感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管壳式
  • 10篇管壳式换热器

机构

  • 275篇重庆大学
  • 13篇教育部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机电高等...
  • 1篇河北省电力勘...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酒泉卫星发射...
  • 1篇神户大学
  • 1篇中国成达工程...
  • 1篇中国电力工程...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79篇王宏
  • 248篇朱恂
  • 242篇廖强
  • 195篇丁玉栋
  • 113篇陈蓉
  • 103篇李俊
  • 96篇叶丁丁
  • 56篇王永忠
  • 40篇付乾
  • 37篇黄云
  • 23篇程旻
  • 17篇张亮
  • 14篇钟年丙
  • 13篇谭煜
  • 10篇杨宝海
  • 10篇王智彬
  • 10篇李俊
  • 9篇杨扬
  • 9篇吴睿
  • 9篇张彪

传媒

  • 34篇工程热物理学...
  • 18篇化工学报
  • 6篇热科学与技术
  • 4篇太阳能学报
  • 4篇化工进展
  • 3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重庆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钢铁
  • 2篇中国激光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现代化工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制冷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5篇2022
  • 16篇2021
  • 17篇2020
  • 21篇2019
  • 8篇2018
  • 20篇2017
  • 20篇2016
  • 29篇2015
  • 24篇2014
  • 25篇2013
  • 20篇2012
  • 17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2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汽轮机排汽余热回收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汽轮机排汽余热回收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基于汽轮机排汽余热回收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子系统和基于汽轮机排汽的余热回收热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子系统包括引风机、吸收...
丁玉栋郭李恒廖强朱恂王宏程旻何雪丰
文献传递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除湿板、除湿装置及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干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除湿板、除湿装置及干燥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除湿装置板包括板体和骨架,所述板体由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掺杂于低临界溶解温度型温敏聚合物制成,所述...
丁玉栋廖强陈飞朱恂王宏程旻吴君军
一种微通道内生成乳液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内生成乳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第一片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表面形成微通道;b、将第一片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平整的第二片聚二甲基硅氧烷贴合在一起;c、将激光器垂直置于第二片聚二甲基硅氧烷一侧;d、从乳化...
陈蓉程潇王宏廖强朱恂丁玉栋叶丁丁李俊黄云付乾
文献传递
喷淋高度对氨喷雾相变冷却特性的影响
喷雾相变冷却具有高热流密度的换热能力,本文通过建立喷雾相变冷却实验系统,以液氨为工质,对单喷嘴冷却面积为2.5×1.2cm2的热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氨为工质的喷雾相变冷却具有较高的换热能力;在热流密度达到400...
孙少鹏王宏朱恂汪舒平余勇胜廖强石泳
关键词:喷雾冷却液氨表面温度高热流密度
文献传递
高温液态熔滴与壁面接触角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高温液态熔滴与壁面接触角测量装置及方法;高温液态熔滴与壁面接触角测量装置,包括高温熔炉、坩埚钳、坩埚、坩埚盖、待测工质、待测壁面、可控温实验台和高速摄像仪和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由底座和锅体构成;底座位...
朱恂何先琰王宏谢震廷丁玉栋廖强
文献传递
干式粒化处理余热回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干式粒化处理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储渣仓、粒化冷却单元、一级余热回收单元、二级余热回收单元和三级余热回收单元;其特点是:所述粒化冷却单元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风口,该第一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高温增压风机;所述粒化冷却单...
朱恂谭煜王宏吴君军廖强丁玉栋李俊叶丁丁黄云
文献传递
磁致伸缩材料及其位移传感器研制
本文对磁致伸缩材料及其位移传感器的室温及高温性能进行了研究,为磁致伸缩材料及其位移传感器在恶劣工况(如倾斜摇摆、振动冲击)及高温高压等特殊环境方面的应用作准备。本文研究并设计了高温大磁致伸缩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高居...
王宏
关键词:高温性能磁致伸缩材料位移传感器
文献传递
高效生物膜光生物反应器在线测量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生物膜光生物反应器在线测量系统,包括生物膜光生物反应器系统,生物量浓度、生物膜厚度传感系统,FBG温度传感系统,氢浓度和PH传感系统;生物膜光生物反应器系统包括光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光源、蠕动泵、恒温水...
廖强钟年丙朱恂陈蓉王宏叶丁丁丁玉栋李俊
文献传递
氨饱和压力对喷雾相变冷却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喷雾相变冷却是一种具有高热流密度散热特点的冷却方式。采用紫铜棒加热器作为热源,通过调节背压阀改变喷淋室压力,重点研究了在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下,以液氨为工质的双喷嘴阵列在不同饱和压力下的喷雾相变冷却传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液氨饱和压力的增大,液氨气化潜热的降低有利于喷雾相变由单相强制对流换热向核态沸腾换热的转变;在相同热流密度下,随着液氨饱和压力的增加,热表面温度升高,过热度降低,换热系数增大,冷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当热流密度为310 W/cm2,喷淋室压力为4.01×105Pa时,热表面温度仅为19.5℃,换热系数可达1.48×105W/(m2.K),为高热流密度散热实现较低温度的冷却技术提供了参考。
王宏余勇胜朱恂孙少鹏廖强丁玉栋杨宝海
关键词:激光技术喷雾冷却液氨高热流密度
基于物料品质调控的高温熔渣余热回收能质传输机理
2016年
该研究组利用高温熔渣相变冷却实验装置完成了一系列高炉渣颗粒相变冷却与物性结构演变实验,获得了风冷高炉熔渣化学组成对物相结构及活性变化的影响;分析了风冷渣形成工艺参数对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风冷高炉渣的水化性能。结果表明:四元碱度是高炉渣玻璃体含量和7天活性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Si O2/Al2O3比影响28天活性指数,出渣温度影响玻璃体含量,保温时间和冷却风速影响活性指数。高炉渣降低水泥的水化放热速率,适量结晶对其水硬活性有益。建立了熔渣颗粒相变冷却的传热模型,应用温度法模型、VOF方法和凝固/熔化模型及辐射模型,研究了换热条件、流体温度、颗粒变物性和颗粒尺寸等对颗粒相变冷却换热的影响规律,获得颗粒凝固的相变动态过程及不同组合工况下的颗粒凝固时间。提出了在空气冷却基础上辅以喷雾冷却的转杯粒化干式余热回收新方法,并对喷雾冷却过程中单个液滴撞击固壁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熔渣颗粒内部的冷却速率存在较大差异,粒径是影响颗粒换热的关键因素;换热系数在横向直径处、迎风滞止处及背风面回流处获得较大值。搭建了液态物料离心粒化特性可视化实验台,前期以水为工质研究了转杯粒化过程中液滴的形成机理,获得了液滴形态及分布等信息,探讨了转杯转速、工质流量、转杯结构对粒化液滴的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转速和小流量下液滴直径小;浅和小内倾角转杯粒化效果较好。搭建了高炉渣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拟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熔渣颗粒形成机理、颗粒运动及流化特性、气固换热特性以及颗粒最终物相品质等相关问题,揭示各相关因素对熔渣颗粒的影响规律以及获得兼顾余热回收和物料品质的系统运行最佳工况。
朱恂崔素萍林林王宏
关键词:相变换热余热回收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