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耐药
  • 4篇内酰胺
  • 4篇内酰胺酶
  • 3篇耐药性
  • 2篇整合子
  • 2篇质粒
  • 2篇细菌
  • 2篇细菌耐药
  • 2篇细菌耐药性
  • 2篇革兰
  • 2篇革兰阴性
  • 2篇杆菌
  • 2篇Β-内酰胺酶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单胞菌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科
  • 1篇血液科病房
  • 1篇药性分析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王坚强
  • 7篇蒋燕群
  • 4篇汤瑾
  • 4篇倪语星
  • 3篇李桂兰
  • 3篇陈珊珊
  • 1篇廖琼
  • 1篇韩利民
  • 1篇常春康
  • 1篇周隽
  • 1篇贺琪
  • 1篇段少雷
  • 1篇奚伟
  • 1篇庄亦辉
  • 1篇仇建军
  • 1篇宋陆茜
  • 1篇钱薇薇
  • 1篇韩立中
  • 1篇朱文欣
  • 1篇陈姗姗

传媒

  • 3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2007年上...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1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生物玻璃预防兔开放性骨折感染的研究
目的:研究粉末状的生物玻璃用于预防兔开放性胫骨骨折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全麻后在右胫骨近端造成开放性骨折,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处注射0.1mll ×10菌落形成单位/ml 金葡菌(...
谢宗平张长青仇建军王坚强周隽
文献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连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进行表型分析;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使用亚胺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生金属酶,同时用PCR检测OprD、IMP、VIM基因。结果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2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9株同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并且都至少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rep-PCR电泳结果显示19株耐药株基因表型基本一致,并且与敏感株有明显区别;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法筛得5株产金属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用特异性OprD、IMP、VIM引物扩增相应基因时,检测到1株发生OprD缺失,23株都未检测到blaIMP及blaVIM。结论ICU中1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同一克隆;其中1株发生OprD缺失突变,5株金属酶筛选试验阳性,但需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实。
蒋燕群朱文欣王坚强汤瑾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碳青霉烯类金属酶
血液科病房临床分离菌株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分析我院血液科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中分离出菌株的菌谱分布和耐药现状,以了解本院血液科感染情况,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菌株,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根据NCCLS 2002标准判断结果,并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血液科住院患者分离菌株2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88株(72.6%);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7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56.3%和72.2%,且两者呈多重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肠球菌。常见的肠杆菌科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对碳青酶烯类敏感度最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0.3%和50.0%,2004年至2006年其检出率基本稳定,产ESBLs菌株交叉耐药性高于不产ESBLs株。治疗产ESBLs株感染临床应选用碳青酶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剂及头霉素类抗生素;耐喹诺酮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非发酵菌属中机会致病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P<0.05),其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临床首选复方新诺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8%和6.2%,其后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派拉西林或头孢他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结论: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分离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本研究结果对经验性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宋陆茜常春康蒋燕群廖琼贺琪庄亦辉王坚强李晓
关键词:病原菌细菌耐药性血液科病房
用双纸片法检测革兰阴性杆菌的诱导型β-内酰胺酶被引量:15
1999年
用双纸片法对12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IB)的检测,以头孢西丁或亚胺培南为诱导剂,头孢他定与头孢噻肟为基质,结果发现在22种革兰阴性杆菌中,有九种能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亚菌、鲍曼不动杆菌、粘质沙雷菌、普通变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抗坏血酸克鲁沃菌。头孢西丁组出现扁平区的有19株(15.8%),可判断为IB阳性的为9株(7.5%);亚胺培南组出现扁平区的有27株(22.5%),可判断为IB阳性的为26株(21.7%)。结论:21.7%的革兰阴性杆菌能产生IB。用亚胺培南作为诱导剂检测IB的生成,其作用优于头孢西丁。
蒋燕群王坚强陈珊珊倪语星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双纸片法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β-内酰胺酶的筛选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介导的 β-内酰胺酶的分布、表型及其检测方法。方法经头孢泊肟初筛 ,分别用 NCCL 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和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质粒 Am p C。结果 34 1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经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 16 4株 (48.1% )头孢泊肟 (CPD)的 MIC>1μg/ m l,对其中的 10 2株进行检测 ,结果产 ESBL 的有 6 4株 ,头孢西丁三相试验阳性者有 6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 β-内酰胺酶以 ESBL 为主 (30 .2 % ) ,质粒 Amp Cs仅占 2 .8%。
蒋燕群王坚强陈珊珊李桂兰倪语星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整合子介导细菌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蒋燕群孙景勇韩立中蒋晓飞王勇李桂兰王坚强汤瑾
该研究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Etest法,改良三相水解试验,PCR,PCR-RFLP,长片段PCR,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等技术进行临床感染研究。该研究首次在国内对革兰阴性菌中1类整合子的分布及其与耐药...
关键词:
关键词:整合子内酰胺酶
两株阴沟肠杆菌的DHA-1型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通过确定编码AmpC酶DHA 1型基因是存在于整合子还是质粒上 ,来探讨此类AmpC酶的播散方式。方法 分别提取细菌的染色体DNA和质粒DNA通过斑点杂交的方式 ,并将整合子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测序 ,来确定编码AmpC酶DHA 1型基因存在的位置。 结果  2株阴沟肠杆菌的斑点杂交试验均在质粒DNA中发现AmpC酶DHA 1型基因 ,而染色体DNA和整合子片断中未找到相关基因。 结论 这 2株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DHA 1型的基因均存在于质粒上 ,说明他们的AmpC酶是通过质粒的转移而散播的。
蒋燕群韩立中奚伟汤瑾王坚强倪语星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斑点杂交整合子质粒
Hektoen肠道琼脂用于粪便中病原菌的首次分离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推荐 Hektoen肠道琼脂 (HE琼脂 )为选择性平皿 ,从粪便样品中分离沙门菌和志贺菌。方法介绍了 HE琼脂的制备和使用 ,并与 SS琼脂同时对 119份临床粪便样品作比较测定。结果 HE琼脂分离出 2 1株沙门菌和志贺菌 ,而 SS琼脂上仅分离出 15株。结论 HE可以代替
葛平王坚强徐蓉陈珊珊吕绳凯
关键词:沙门菌志贺菌
AmpCβ-内酰胺酶导致的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检测及机理研究
蒋燕群倪语星段少雷王坚强汤瑾李桂兰钱薇薇陈姗姗韩利民樊雪伟
一.任务来源:上海市卫生局课题  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临床常见的病原菌已经由致病菌转变为条件致病菌,其中约60%~70%为革兰阴性菌,尤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最常见。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常常因对多...
关键词:
关键词:内酰胺酶启动子质粒型AMPC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