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佳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
  • 4篇缺血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脑循环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动脉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性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脑循环动力学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 2篇急性缺血性

机构

  • 9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0篇王佳春
  • 5篇李海燕
  • 3篇张宪忠
  • 2篇王丹
  • 2篇张佳东
  • 2篇王国华
  • 2篇张秀华
  • 2篇王威
  • 1篇全赞荣
  • 1篇刘家丰
  • 1篇宋海庆
  • 1篇王丽华
  • 1篇汪银洲
  • 1篇王桂兰
  • 1篇王桂兰
  • 1篇张淑清
  • 1篇黄一宁
  • 1篇李润辉
  • 1篇罗本燕
  • 1篇于明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2012中国...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31例脑室出血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本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4~72岁。高血压性脑出血24例,动静脉畸形3例,原因不明4例。本组病人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的16例,昏迷的11例,失语2例,复视2例。所有病你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行颅CT检查。全部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双侧脑室引流25例,单侧脑室引流6例。全部手术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术中引流管置于脑室后呈低位,尽量放出脑室内的血性脑脊液,然后注入尿激酶。每日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3次,每次1~2万U,注入后闭管3小时后开放引流。 术后复查CT2~3次。脑室内血肿消失闭管24小时,无异常反应后拔除引流管。结果 本给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8例,生活自理7例,需人照顾7例,死亡9例。结论 脑室引流加上尿激酶脑室内灌注,可以加快脑室内血块的溶解,利于血肿的尽早排出。
王佳春王薇李海燕
关键词: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脑室出血
尤瑞克林用药时长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RESK研究亚组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不同用药时长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RESK研究的亚组分析。从2015年8月到2020年6月共纳入65个中心的99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尤瑞克林用药时间长短分为短时用药组(用药8 d,n=185)和长时用药组(用药15 d和21 d,n=805)。分析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分、0~1分和0~2分的患者比例,22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90 d Barthel指数≥95分患者比例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时用药组和长时用药组90 d mRS评分0~2分的患者比例[74.1%(137/185)比75.0%(604/805);OR=1.047,95%CI 0.676~1.620,P=0.838]和22 d NIHS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4.60±2.00)分比(4.26±2.80)分;OR=-0.390,95%CI-1.125~0.344,P=0.2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 d mRS评分0~1分的患者比例[48.1%(89/185)比59.1%(476/805);OR=0.674,95%CI 0.463~0.983,P=0.041]和90 d Barthel指数≥95分患者比例[43.6%(79/181)比55.1%(442/802);OR=0.614,95%CI 0.420~0.897,P=0.012],在短时用药组均显著低于长时用药组。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尤瑞克林连续用药8 d即可改善患者近期(22 d NIHSS评分)和远期疗效(90 d mRS评分0~2分),且安全耐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尤瑞克林用药时长可显著提高患者远期无残疾率(90 d mRS评分0~1分)和生活质量(90 d Barthel指数),且不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倪俊姚明王丽华于明李润辉赵丽宏王佳春汪银洲汪昕宋海庆罗本燕王佳伟黄一宁崔丽英
关键词:卒中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的脑循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脑循环动力学改变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临床相关性,我们对该病病人进行了脑循环动力检测。方法:6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了脑循环动力学和MRA的检查,同时做正常人48例对照。结果:67
张宪忠张淑清王佳春李海燕王国华孙伟峰张秀华王桂兰王丹
文献传递
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分析
1989年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近年来临床上也颇为常见,且具有一定的特点,病死率也较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将我院1980—1987年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CRF30例分析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文30例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0—86岁,平均68.7岁。60—64岁13例,65—66岁8例,70—74岁4例,75—79岁3例,80岁以上2例。30例原发病中慢性肾炎12例,占40%,肾动脉硬化9例,占30%,
左卓芳冯滨王佳春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老年人
抗心磷脂抗体在中青年脑梗死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研究抗心磷脂抗体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76例脑梗死病人 (<5 0岁 39例 ,≥ 5 0岁 37例 ) ,2 5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及 15例正常人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ACL抗体 )进行测定。结果  <5 0岁的脑梗死病人ACL抗体阳性率为 35 9% ,≥ 5 0岁的脑梗死病人ACL抗体阳性率 16 2 % ,对照组ACL抗体阳性率 7 5 %。 <5 0岁脑梗死病人的ACL抗体阳性率高于≥ 5 0岁的脑梗死病人及对照组 (P <0 0 5 )。≥ 5 0岁脑梗死病人ACL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临床上无任何自身免疫疾病中青年脑梗死病人与ACL抗体更密切相关。结论 ACL抗体是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中青年脑梗死病人应积极检测ACL抗体 ,提示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 ,加入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王佳春王威李淑环李海燕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中青年脑梗死酶联免疫吸附法抗体检测
急性脑梗死的脑循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探讨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脑循环动力学改变与MRA的临床相关性。方法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了脑循环动力学检查 ,同时做正常人38例对照 ,另外34例行MRA的检查。结果54例病人的脑循环动力学结果中49例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 ,而MRA的34例中仅23例为异常。结论脑循环动力学的改变阳性率高于MRA ,而且脑循环动力学监测简便、费用低、操作简单 ,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张宪忠王佳春孙伟峰杜玉芬张秀华王桂兰李海燕王丹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循环动力学磁共振血管成像
盐酸噻氯匹啶治疗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噻氯匹啶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2例经阿司匹林、银杏达莫注射液等治疗至少1周以上无效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给予噻氯匹啶250mg,2次/d,连服1周。结果32例病人1周内除1例血流动力学因素TIA发作无改变外,绝大多数发作终止或发作减少。结论对无服用噻氯匹啶禁忌证并能耐受及阿司匹林等治疗无效的TIA患者,噻氯匹啶是经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用药。
王佳春李海燕
关键词:噻氯匹啶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氟桂利嗪对急性脑梗死脑循环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3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进行该药治疗前后应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检测对照分析。结果 氟桂利嗪可以改善颈动脉的血液流量,降低脑循环阻抗。结论 氟桂利嗪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
李海燕张宪忠王佳春王国华杜玉芬张秀华刘志宏李秀清
关键词:氟桂利嗪急性脑梗死脑循环动力学
探讨频发颈内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关系
张佳东王佳春王威刘家丰全赞荣
关键词: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颈动脉彩超
阿托伐他汀钙干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不稳定斑随访研究
成年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50~120/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粥样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是引起脑缺血的主要机制。...
张佳东刘金凤曲延民宦宇王佳春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阿托伐他汀钙干预治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