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内血小板微粒(PMP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被确诊为急性STEMI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组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PCI治疗;替罗非班组行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基础资料特征,术后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计数帧数(CTFC)、心肌灌注(TMPG)3级水平、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程度>50%发生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PCI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内PMPs水平变化;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TMP3级水平发生率和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程度>50%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TIMI帧数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PM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MPs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PMP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急诊PCI治疗患者中,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和近期心功能,降低外周血内PMPs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目的:调查分析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的联合用药状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提取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诊断用药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联合用药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43例冠心病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心绞痛308例(占47.90%)、心力衰竭238例(占37.01%)、急性心肌梗死97例(占15.09%)。年龄29~91岁,平均(64.39±12.44)岁;男性417例(64.85%),女性226例(35.15%)。患者住院天数1~48 d,平均住院(12.15±5.82)d。主要并存疾病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以4~6种疾病共存为多见。共计应用西药2~33类,77种,平均(7.54±3.83)类,(16.38±7.31)种。513例(79.78%)患者使用了中成药,总计79种,单个患者使用3~18种,平均使用(10.68±4.21)种。376例(58.48%)患者服用了中药汤剂,中药汤剂药味4~50味,平均(16.18±6.37)味;联合用药(包括中药、中成药、西药)数2~60种,平均用药(18.49±9.24)种,77%以上的患者使用了5~26种药物。结论:冠心病常多种疾病并存,联合用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策略,药物联合应用的交互作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