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斌
-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5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肾移植术后生存半年以上并能接受定期随访的236例受者中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36例肾移植受者中,共有新发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2.1%(5/236)。患者均为男性,新发肿瘤类型分别为直肠癌2例、肺癌1例、移行细胞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患者肾移植时年龄为46~70岁,平均年龄61岁,肿瘤确诊时的年龄为48~73岁,平均年龄65岁;从接受肾移植手术至发生肿瘤的时间为14~77个月,平均时间46个月。5例患者经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后,给予手术治疗和(或)化学药物治疗及减少免疫抑制剂或者转换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均未发生肾功能异常和排斥反应。其中2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存活。结论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进展隐匿迅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措施。
- 牛斌林静陈晓瑜李月婵
- 关键词:肾移植免疫抑制剂直肠癌移行细胞癌淋巴瘤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处理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相关性切口感染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22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处理及预后情况,探讨其处理策略。结果细菌培养情况:22例患者中17例(77.3%)细菌培养阳性,其中8例(47.1%)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29.4%)表皮葡萄球菌,4例(23.5%)大肠埃希菌。22例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和局部引流换药处理,13例痊愈,痊愈后1年内未复发;9例术后感染病程超过6个月,12个月后均采取手术完全去除补片,其中5例一期缝合,局部放置胶管引流患者,切口痊愈平均时间(21.5±4.5)d,1例(20.0%)复发;4例清创术后切口敞开引流,伤口痊愈平均时间(23.3±5.0)d,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切口浅层感染多数经保守治疗可以痊愈,但是对于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未痊愈的深层感染,应手术完全去除补片,彻底清创,敞开引流可以获得痊愈的同时避免复发。
- 邹劲林莫湘琼牛斌毛盛名黄斌
-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补片
- 用于胃造瘘的导管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胃造瘘的导管结构,该导管结构包括柔性管、防脱组件以及盖体,其中,柔性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设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过口和第二过口,内管活动穿设于第二过口,并部分位于容置腔内;内管设有朝向第一过...
- 陈政苏永辉刘星伟邹劲林罗雯馨牛斌
- 文献传递
- 益气通痹中药合四物汤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探讨益气通痹中药合四物汤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2年3月-2017年3月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手足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6100 mg口服,Tid,甲钴胺片0.5 g,Ti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益气通痹中药合四物汤治疗,每日1剂,3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卡氏评分(Karnofsky,KPS)、数字评估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及中医证候积分,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8.33%低于观察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KPS评分分别为(81.02±6.37)、(86.62±7.24),NRS评分分别为(1.53±0.85)、(0.77±0.62),手足麻木分别为(2.03±0.75)、(1.12±0.63),刺痛拒按分别为(1.56±0.76)、(0.81±0.63),肌肤甲错分别为(1.35±0.63)、(0.71±0.49),面色微黄分别为(1.20±0.64)、(0.61±0.43),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痹中药合四物汤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手足综合征的疗效确切,降低疼痛,改善体力状况和中医证候,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 邹劲林林志东牛斌莫湘琼
- 关键词:四物汤结肠癌
- 预防性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是否采用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远端距离肿瘤1~2 cm,且术中冰冻残端未见肿瘤浸润。观察组在右下腹部加做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理状况。结果观察组初次手术和造口回纳术后的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便次数减少(P<0.01),睡眠、食欲、躯干功能评分增加(P<0.05),倦怠评分减少(P<0.01)。观察组除初次手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对照组稍高(P=0.052)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有助于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
- 邹劲林牛斌林志东莫湘琼
- 关键词:直肠肿瘤回肠造口术肛门
-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阑尾切除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分析相关数据,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评估阑尾切除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阑尾切除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来自英国生物数据库(UK Biobank)和GWAS catalog生物数据库,筛选与阑尾切除密切关联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分别以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逆方差加权法进行MR分析,以P值评价阑尾切除和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最终筛选出15个与阑尾切除相关的SNP位点作为最终工具变量,即rs106520、rs10829663、rs10849448、rs142069498、rs21525、rs2171591、rs224029、rs2326394、rs2780304、rs34236350、rs56259011、rs72827881、rs7649870、rs76896900、rs815430。以三种方法进行MR分析,皆显示P>0.05,阑尾切除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数据之间的异质性和总体多效性不明显。结论阑尾切除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风险没有相关的遗传证据。
- 牛斌饶兰英娜迪拉·哈孜肯尼何龙林刘晓晨蒋波
- 关键词:阑尾切除结直肠恶性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
- 左、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和VEGF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LCC)、右半结肠癌(RCC)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8例结肠癌患者。采用PCR技术检测KRAS基因突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在LCC、RCC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LCC、RCC中KRAS和VEGF表达的差异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CC、RCC肝转移的因素。结果 LCC、RCC的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9.41%、42.2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发病年龄超过60岁、低分化、原发肿瘤大于5cm、脉管及神经侵犯、Ⅳ期病例数、初诊时合并肝转移等构成比均高于LCC(P<0.05),但是初诊时合并肠梗阻和可切除肝转移比例LCC高于RCC(20.58%vs.11.21%和26.27%vs.16.67%,P<0.05)。LCC、RCC的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1%、80.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脉管侵犯、KRAS基因突变率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是结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LCC、RCC总5年生存率分别是71.61%、59.5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C、RCC的生物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性,KRAS基因突变率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是结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 邹劲林牛斌莫湘琼凌志东
- 关键词:结肠肿瘤
- 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学习曲线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单一外科医师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全腹膜外修补术(SILS-TEP)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胃肠外科单一主刀医师和固定的助手于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采用自制单孔通道结合普通腹腔镜器械施行SILS-TEP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都顺利进行,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而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15例以后手术时间基本稳定,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有单孔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固定手术团队,达到熟练掌握SILS-TEP的学习曲线大约15例。
- 莫湘琼牛斌苏永辉刘星伟
- 关键词:单孔目
-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分析胆囊切除术后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胆囊切除术后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相关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数据分别来自公开发表的生物数据库,并对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的所有汇总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选择与胆囊切除密切关联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分别以MR-Egger回归法、中位数加权法(MW)、逆概率加权回归法(IVW)行TSMR分析,以P值评价胆囊切除术后和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共筛选到32个与胆囊切除术相关的SNP。结果显示,胆囊切除术与盲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22.222,95%CI:6.280e-02,7.864e+03;P=0.300),与升结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3.176,95%CI:1.939e-03,5.204e+03;P=0.760),与横结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0.093,95%CI:6.683e-06,1.297e+03;P=0.626),与降结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0.093,95%CI:6.683e-06,1.297e+03;P=0.626),与乙状结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2.737,95%CI:4.24e-02,176.696;P=0.636),与直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0.306,95%CI:7.153e-03,13.099;P=0.537),与肛管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13.14,95%CI:6.683e-07,2.600e+06,P=0.764)。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验证了上述关联的稳定性。结论 基于TSMR分析发现,无遗传证据支持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即胆囊切除并不导致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的发生。
- 牛斌饶兰英刘晓晨何龙林秦培鑫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结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