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平
-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0
- 2018年
-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药物维持治疗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GRED由多种因素引发,现就GERD的危险因素及近年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 祁崇斌牛小平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 C-Fos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脊髓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并探讨模型大鼠脊髓C-Fos表达及其意义。方法20只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PTCA球囊(3.5×20mm)新生大鼠结直肠扩张(CRD)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40d后通过腹壁回撤反应(AWR)评分评估内脏敏感性;观察大便性状,并Bristol评分;用碳素墨水肠道染色法观察小肠运动,以碳素墨水在小肠中移行距离占整段小肠长度的百分比,其作为小肠推进百分率来观察小肠推进运动功能;取两组大鼠脊髓,常规HE染色和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模型在较低的相同压力(≤60mmHg)的直肠刺激下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当压力较高时(≥80mmHg)两组的AW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便Bristol评分明显升高,模型组小肠推进运动明显增强,模型组大鼠脊髓C-Fos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多。结论新生大鼠结直肠扩张可以制备肠道内脏敏感性、肠黏膜分泌和运动均增强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脊髓C-Fos阳性神经元可能在神经信号传入过程中起放大信号作用。
- 王运东张俊秀牛小平韩真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脊髓
- CGRP/ASIC3参与大鼠食道扩张内脏痛模型中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敏感机制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参与大鼠食道扩张(ED)内脏痛模型中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高敏感发生的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0)。腹腔麻醉50只SD大鼠,暴露大鼠食管下段,利用PE-240管对实验组大鼠的胸段食管进行1 h重复ED刺激,对照组则不予处理。分离并培养50只大鼠胸段脊髓DRG神经元,根据实验组培养液中有无加入CGRP拮抗剂(CGRP8-37)将其进一步分为ED组(n=15)和ED+CGRP8-37组(n=15)。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RG神经元动作电位及ASIC3电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神经元中CGRP、ASIC3的表达定位;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GRP与ASIC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GRP与ASIC3蛋白表达。结果:ED组DRG神经元动作电位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结果示CGRP与ASIC3在DRG神经元中存在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ED组CGRP与ASIC3的mRNA、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1);且CGRP的mRNA、蛋白表达与ASIC3的mRNA、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3、0.981,P<0.01);ED组和ED+CGRP8-37组ASIC3电流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ED+CGRP8-37组ASIC3电流较ED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CGRP和ASIC3共同参与了ED模型中DRG神经元的超敏反应,CGRP参与调节ASIC3电流变化可能是DRG神经元高敏感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 许草顾勇石亚婷汪桂祥牛小平
- 关键词:脊髓背根神经节食管扩张内脏高敏感
- 如何提高实习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
- 2013年
-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并由学生向临床医师进行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消化内科实习是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化系统与其他科室相比,牵涉的器官及病种较多,情况也较为复杂多变。如何提高实习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精髓,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 牛小平韩真
- 关键词:消化内科诊断思维
- 皖南地区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比较皖南地区不同四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效果,探讨Hp根除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305例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rea breath test,14C-UBT)检测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使用不同的四联疗法根除Hp:方案A为艾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方案B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方案C为艾司奥美拉唑+丽珠维三联制剂(替硝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方案D为雷贝拉唑+丽珠维三联制剂,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14C-UBT复查Hp。分析比较不同根除方案、年龄、性别、居住地、职业、刷牙次数、月收入、文化程度、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胃镜下表现、吸烟等因素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260例成功根除,45例根除失败。随着刷牙次数的增多Hp根除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6)。不同的治疗方案根除率存在差异,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种类对Hp根除率无明显影响(P>0.05),抗生素的选择对Hp根除率影响较大,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联用方案根除率明显高于PPI+丽珠维三联制剂(P<0.05)。吸烟增加Hp根除失败的可能性(P=0.028)。其他因素对Hp根除率无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的Hp根除方案及吸烟是Hp根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的Hp根除方案、吸烟是影响皖南地区Hp根除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胡智华牛小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 EGF、VEGF在常见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 目的检测常见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探讨 EGF、VEGF 在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EL...
- 牛小平韩真何池义王运东
- 文献传递
- 大鼠食道扩张内脏痛模型的建立及酸敏感离子通道3的功能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食道扩张(Esophageal distensions,ED)内脏痛动物模型并研究其脊髓背根神经元(DRG)中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ASIC3)的表达及功能的改变,探讨ASIC3参与ED内脏痛模型中DRG神经元高敏感性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ED动物模型组30只,对照组20只;免疫荧光检测DRG神经元ASIC3的表达,膜片钳分析技术记录ED刺激后DRG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及ASIC3电流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发现,ASIC3在DRG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在给予大鼠1h的重复ED刺激之后,相应节段的DRG神经元受到去极化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数量明显增多,且ED大鼠ASIC3通道离子电流也明显增加。结论:食道球囊扩张可成功建立食道内脏痛动物模型,DRG神经元中ASIC3表达与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导致GERD食管内脏高敏感发生的原因之一。
- 牛小平刘少锋王运东
- 关键词:球囊扩张内脏高敏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IP)是一类少见却危重的妊娠并发症,但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病具有起病快、进展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征。治疗不及时,将对母婴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不恰当的处理也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加速病情恶化,如何选择APIP的治疗方式和时机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APIP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兼顾孕妇的处理和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双原则,并根据不同病程分期有所侧重。本文就APIP在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刘梅洁牛小平
- 关键词:妊娠急性胰腺炎
- 微课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消化内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 2022年
- 探讨微课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0名,随机分配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两组在年龄、性别及上一学年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由相同带教老师带教。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模式,即理论授课与床边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微课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采用结科考试(理论知识、临床病例分析和技能操作)成绩和问卷调查课程满意度评分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理论考试(86.32±4.24)、临床病例分析(85.78±2.12)、技能操作(88.54±1.63)以及对课程满意度评分(87.45±1.34)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微课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消化内科本科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教学考核成绩以及临床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升课堂学习活跃度,为临床教学的推广应用提供可能。
- 王晶李琳何池义牛小平
- 关键词:消化内科学混合式教学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08年
-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PBC患者及20例对照组血清sVCAM-1、sICAM-1的含量,分别比较PBC患者Child-pugh分级各级别上述因子表达水平。结果PBC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B、C级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高于A级(P<0.05)。结论sVCAM-1、sICAM-1参与了PBC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疾病分级相关,血清sVCAM-1、sICAM-1含量增高可作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损害的判断指标。
- 牛小平韩真王郁杰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