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凌云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乳房
  • 4篇乳腺
  • 3篇细胞
  • 3篇成形术
  • 2篇脂肪干细胞
  • 2篇脂肪来源干细...
  • 2篇乳房肥大
  • 2篇乳房缩小
  • 2篇乳房缩小成形...
  • 2篇手术
  • 2篇缩小成形术
  • 2篇细胞培养
  • 2篇干细胞
  • 1篇第二性征
  • 1篇性征
  • 1篇悬吊
  • 1篇悬吊术
  • 1篇原代培养
  • 1篇再造术
  • 1篇早期乳腺癌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熊凌云
  • 11篇孙家明
  • 8篇杨杰
  • 5篇郭能强
  • 3篇郭科
  • 3篇王荣荣
  • 2篇刘嘉锋
  • 1篇周文东
  • 1篇郭亮
  • 1篇夏芸
  • 1篇杨艳清
  • 1篇李小丹
  • 1篇付茜

传媒

  • 5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诱导乳房内脂肪来源干细胞向上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在体外Transwell系统中共培养后,乳房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breast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bASCs)向乳腺上皮样细胞转化的能力.方法 自乳房缩小整形术切除的腺体内的脂肪组织中获取hbASCs,取HBL-100细胞系和第3代hbASCs,按1∶1的细胞比例分别接种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的上室和下室,同时设置相同浓度单纯第3代hbASCs为对照组,分别在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实验和对照组下室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下室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对细胞爬片进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鉴定乳腺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K18、CK19的表达.结果 Transwell体系中各细胞均可良好贴壁生长.共培养至15 d,实验组下室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体积变小,排列呈铺路石样,部分细胞形态上表现出乳腺上皮样细胞特征;电镜下可见微绒毛、桥粒和张力丝等典型上皮细胞结构特征;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共培养诱导后,实验组部分细胞可阳性表达乳腺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K18、CK19;对照组诱导细胞上述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组CK18、CK19阳性率分别为(24.4±12.0)%和(21.6±16.4)%;对照组分别为(1.8±1.7)%和(1.1±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HBL-100细胞共培养后,乳房脂肪干细胞可以被成功诱导成乳腺上皮样细胞.
杨杰郭能强孙家明熊凌云王荣荣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细胞分化
人乳房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014年
目的建立人乳房脂肪来源干细胞(hbASCs)分离、培养的方法,并研究其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及表面相关标志。方法取乳房缩小术中切除乳腺组织内脂肪,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贴壁法分离原代脂肪来源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并向成脂、成骨定向诱导。结果原代hbASCs呈长梭形贴壁生长,呈漩涡样,经传代后形态均一。经冻存复苏后存活率达85.7%,仍可维持较好的细胞活性、生长和增殖能力。可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相对特异性标志物CD44、CD105,经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鉴定证实体外可成脂、成骨定向分化。结论可从人乳腺脂肪组织中成功分离获取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为组织工程化乳房提供了取材方便、不增加供区的种子细胞来源。
杨杰郭能强熊凌云孙家明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乳房脂肪组织细胞培养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的治疗现状与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征器官,承负着哺乳的重要功能,是女性曲线美的重要外在表现,也是女性自信心的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女性乳腺癌的确诊率及治愈率均呈上升趋势,早期乳腺癌的治疗逐步向以保乳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发展。
熊凌云孙家明
关键词:乳房重建背阔肌肌皮瓣女性乳腺癌早期乳腺癌第二性征保乳手术
局麻下面部浅表外伤的急诊美容清创缝合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面部浅表外伤的急诊美容修复方法,总结手术要点并试定义美容清创缝合概念。方法:在保守清创,彻底减张和无创基础上修复不同类型创伤。结果:319例患者中,除8例发生伤口不愈合,其余未出现感染等明显并发症。结论:美容清创缝合为使用小针细线及美容缝合技术的术后近远期瘢痕不明显的一期修复,面部浅表外伤后采用急诊美容修复可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熊凌云孙家明杨杰
关键词:美容修复
乳腺组织瓣联合真皮帽悬吊术矫正轻中度乳房下垂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组织瓣旋转联合真皮帽悬吊的垂乳上提技术矫正轻中度乳房下垂的f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乳房下垂程度设计形成真皮帽后,分离乳房皮肤和腺体,于乳腺外上方行部分腺体切除或直接纵行切开腺体,并同时形成外侧腺体瓣,掀起腺体瓣向内侧旋转固定,缩小乳房基底,再行真皮帽上提固定和乳房塑形。结果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于临床应用46例,术后效果满意,其中2例出现单侧血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对40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4年,乳房外形满意,无继发下垂、乳房扁平、乳头乳晕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结论乳腺组织瓣旋转联合真皮帽悬吊垂乳上提术可塑造饱满、坚挺的乳房,术后瘢痕不明显,远期效果满意。
熊凌云孙家明郭能强杨杰
关键词:乳腺组织瓣乳房下垂乳房成形术
肿胀技术对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肿胀技术对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自2003年8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2例假体隆乳术求美者(104只乳房),均采取经腋窝入路胸大肌下置入圆形毛面硅凝胶假体的方法,假体体积200~240ml.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肿胀技术分为A、B两组,观察所有求美者术后每天引流量和引流液颜色,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率.结果 本组52例求美者(104只乳房),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为5d,当单侧24h引流量少于30ml时拔除引流管.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A组(未应用肿胀技术组)48只乳房,出现Baker Ⅲ级以上包膜挛缩4只,包膜挛缩(≥Ⅲ级)发生率为8.33%;B组(应用肿胀技术组)56只乳房,出现Baker Ⅲ级以上包膜挛缩2只,包膜挛缩(≥Ⅲ级)发生率为3.57%;两组包膜挛缩发生率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肿胀技术行胸大肌后假体隆乳可明显降低假包膜挛缩发生率.
杨杰孙家明熊凌云王荣荣付茜
关键词:隆乳术并发症包膜挛缩肿胀技术
保留Würinger水平横隔的中心蒂法乳房缩小成形术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保留Wtiringer水平横隔的中心蒂法乳房缩小成形术治疗女性乳房肥大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对21例轻、中度女性乳房肥大患者行中心蒂法乳房缩小成形术时,采用去除Wtiringer水平横隔头侧方向、保留横隔尾侧方向乳腺组织的方式。结果21例患者单侧腺体组织切除量为(327.8±148.6)g,锁乳距由术前的24.0-28.0cm(25.5cm)缩小为术后的18.0-22.0cm(20.0cm),胸骨上凹至乳头的距离由术前的23.5-28.5cm(26.0cm)缩小为术后的19.5-22.5cm(21.0cm)。上提乳头4.0-10.0cm,平均6.5cm。术后无一例血肿,无乳头、乳晕坏死的现象发生。1例患者切口小范围裂开,经换药后自愈。17例获术后3个月至2年的随访,乳头、乳晕感觉良好,乳房外形满意。结论保留Wiiringer水平横隔的中心蒂法乳房缩小成形术,具有更好的解剖学基础,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乳头、乳晕复合体的血运和感觉,减少血肿或血清肿的发生率,术后远期效果更为稳定,适用于部分轻、中度乳房肥大的患者。
杨艳清孙家明熊凌云郭能强刘嘉锋郭科郭亮
关键词:乳房缩小成形术乳房肥大
改良双环法中心蒂乳房缩小成形术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双环法中心蒂乳房缩小成形术术亿效果不件的原因,以便改进手术疗法.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美学效果。方法通过对1.999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双环法中心蒂术式行肥乳房缩小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该技术的临床经验,针对各类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并对改良术式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采用改良术式的76例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表明,患者对术后乳房形态满意,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术后环乳晕瘢痕不明显,远期美学效果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小前2次修整。结论改良双环法中心带乳房缩小成形术是适合中国妇女的较优选术式;精细的术前设计和重视手术细节的把握是降低许发痛、提高于术效果的有效措施。
杨杰孙家明郭科熊凌云王荣荣
关键词:巨乳乳房缩小成形术
强脉冲光脱毛在大容量扩张器全扩张法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采用强脉冲光对扩张的带毛发的头皮进行脱毛的操作方法和相关参数,以及其在大容量扩张器全扩张法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3年9月,对126例采用大容量的扩张器(100 ml或150 ml)进行耳廓再造的患者,在扩张器埋置术后注水期及扩张静止期采用强脉冲光进行头皮部分的毛发脱除,记录脱毛参数、操作方法、时间间隔和脱毛的效果及其并发症.二期取自体肋软骨行全扩张法耳廓再造.结果 强脉冲光脱毛参数:能量20 ~ 35J/cm^2,平均25.3 J/cm^2,脉宽26~ 30 ms,平均27.9 ms,间隔4周行下一次脱毛.并发症:皮肤红斑5例,皮肤水泡1例,皮肤色素沉着7例,未发生因脱毛致皮肤坏死及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二期手术前脱毛治愈率为76.2% (96/126),总有效率达96.8%(122/126).术后6~12个月三期耳修整时,脱毛治愈率为73.0%(92/126),总有效率达92.9% (117/126).结论 在扩张器注水期及静止期采用强脉冲光对扩张皮肤的毛发脱除,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可为耳廓再造提供足够的无毛发区域,再造耳外观明显改善.
刘嘉锋李小丹孙家明周文东熊凌云
关键词:强脉冲光软组织扩张术耳廓再造术
人类肥大乳房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2012年
目的探讨人类肥大乳房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在体外进行人类肥大乳房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爬片、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鹅卵石型或多角型,部分形态不规则,增殖的过程中形成岛屿状闭合型的细胞群,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细胞HE染色可见细胞胞质呈粉红色或浅紫色,细胞核呈蓝紫色,圆形或椭圆形,核中可见深蓝色的染色体。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胞浆内可见棕黄色的细胞角蛋白着色,表达上皮细胞特异的细胞角蛋白18。结论应用酶消化法和条件培养液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人类肥大乳房乳腺上皮细胞。
夏芸郭科孙家明杨杰熊凌云
关键词:乳房肥大上皮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