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超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眼球运动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精神病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糖
  • 1篇药物
  • 1篇胰岛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六...

作者

  • 6篇潘超
  • 5篇朱日升
  • 4篇韩永华
  • 2篇汪毅
  • 1篇岳伟华
  • 1篇张大荣
  • 1篇赵志宇
  • 1篇康兰
  • 1篇王力芳
  • 1篇王雪芹
  • 1篇李雪霓
  • 1篇卢天兰
  • 1篇孔庆梅
  • 1篇董问天
  • 1篇阎浩
  • 1篇司天梅
  • 1篇巩凤琴
  • 1篇李梓萌
  • 1篇范征利
  • 1篇钱秋瑾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31例抑郁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标记运动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Type-Ⅳ)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对31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两次检查,间隔时间(34±8)天;31例正常人对照组只作一次检查。结果判别分析值(Discriminantanalysis,D分值)在抑郁症组前后两次检查的结果(0.52±1.58,0.79±1.44)均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00±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t=4.40、5.80,P<0.01)。抑郁症组前后两次检查HAMD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32.14±5.72,17.48±7.82,t=11.91,P<0.01),但前后两次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之间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结果不同,抑郁症组经过抗抑郁剂治疗后,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前后两次比较无明显变化。
潘超单敏朱日升韩永华
关键词:抑郁症病例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与表皮生长因子4(ERBB4)基因多态性的关联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与表皮生长因子4(V-erb-b2 avian erythroblastic leukemi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4,ERBB4)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对1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EEM检查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芯片检测,对EEM与ERBB4基因447个SNPs进行数量性状位点关联分析(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结果 ERBB4基因的7个SNPs位点(rs12619728,rs17737553,rs1344906,rs10168717,rs10165449,rs10932380,rs7594456)与精神分裂症患者EEM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检验阳性发现错误率(positive falsediscovery rate,pFDR)校正仍有统计学意义(q<0.2)。结论ERBB4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异常的易感基因之一。
李梓萌潘超卢天兰阮燕燕朱日升王力芳阎浩岳伟华张岱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ERBB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35例前驱症状问卷调查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驱症状发生情况,以及其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前驱症状问卷对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和门诊已被确诊、病程限定在5年以内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35例进行调查。结果:235例精神分裂症前驱症状发生率高于50%的症状有:焦虑、易激惹(68.1%);抑郁情绪反应(60.0%);人际关系差、社会活动交往困难(54.9%);独自呆坐、寡言少语(53.6%);精力不足、主动性差(54.5%);猜疑或偏执观念(58.7%);睡眠障碍(54.9%);注意力不集中(56.6%)。分析其中196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前驱症状发生率与总体发生率基本类同。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以生活被动、主动性较差、敏感多疑、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这些非特异性的前驱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韩永华闫俊钱秋瑾司天梅孔庆梅潘超汪毅巩凤琴钱英朱日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问卷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比较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群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特点以及性别、教育程度、病程、抗抑郁药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各指标的影响。选择北京大学第六医院2001-10/2004-12住院抑郁症患者78例。另选择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身体健康的职工与在院研究生80人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记录眼球注视点数、眼球注视总距离、眼球注视平均距离、认知探究分、反应性探究分。结果为①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对抑郁症患者的特异性为61.5%,正常人的特异性为96.3%。②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的眼球注视点数、认知性探究分、眼球注视总距离以及反应性探究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24.05±5.30),(30.96±6.34)个;6.27±0.86,7.20±0.89;(424.12±146.12),(563.70±164.79)mm;9.69±1.43,10.85±1.10,(P<0.01)]。③不同性别、教育程度、病程抑郁症组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单用抗抑郁药组与合用两种抗抑郁药组除眼球注视总距离、眼球注视平均距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外[(465.01±143.76),(330.45±122.04)mm;(20.33±4.93),(16.23±3.76)mm,(P<0.05)],D判别分值、眼球注视点、认知功能探究分、反应性探究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①抑郁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的假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②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基本不受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单一使用抗抑郁剂与合用两种抗抑郁剂因素的影响。
朱日升潘超韩永华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眼球运动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并与抑郁症、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比较。方法:选择来源于2003-11/2004-12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Type-Ⅳ)对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与31例抑郁症分别两次检查,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为(33.74±8.15)d。同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在两次检查时以阳性和阴性量表(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组成)评定精神症状;抑郁症组以汉密顿抑郁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评定抑郁症状。41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一次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并与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眼球轨迹运动检查结果: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与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两次检查时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1次与第2次判别分析值高于抑郁症组、反应性探究分低于抑郁症组(1.82±1.76,0.52±1.58;1.81±1.51,0.79±1.44;8.10±1.89,9.39±1.63;8.26±1.69,9.13±1.65,P<0.05,P<0.01)。②阳性和阴性量表评定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2次检查时的阳性和阴性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综合分与第1次相比均降低(42.00±12.96,76.87±19.03;9.06±3.52,21.77±7.09;11.45±4.84,20.19±6.74;21.81±5.66,35.19±10.18,P<0.01)。③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抑郁症组第2次检查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第1次相比降低(17.48±7.82,32.14±5.72,P<0.01)。结论: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指标;抗精神病性药物、病程长短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影响不大。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探�
潘超韩永华朱日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眼球运动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高血糖症的调查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高血糖症的发生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及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高血糖症与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糖尿病家族史、性别、年龄、患病病程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87例病人中有高血糖症者 3 5例。统计分析表明 ,血糖升高与精神分裂症总病程以及抗精神病药使用的时间的长短有关 ,也可能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因素有关 ,但与使用药物种类、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体重变化等因素无密切关系。结论 :初步分析提示慢性病程、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病人高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张大荣王雪芹李雪霓汪毅董问天范征利赵志宇潘超康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高血糖症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卫生学胰岛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