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磊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血栓前状态被引量:2
- 2008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炎症起中心环节的作用。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它们破坏肺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同时也能和凝血系统相互作用,是其导致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已证实COPD时常发生肺血管微血栓栓塞,存在PTS。
- 潘磊杨渝浩董德琼刘训超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栓前状态
- 胸膜结核球一例报告
- 2008年
- 陈隽董德琼潘磊
- 关键词:胸膜结核球结核病灶胸膜腔内
- 艾滋病误诊一例报告
- 2008年
- 闫俊红董德琼潘磊
- 关键词:艾滋病腹腔淋巴结肿大误诊反复发热午后发热刺激症状
- 血栓前状态介质s-Es、TNF-α与COPD的关系
-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COPD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一些与COPD发病密切相关炎症因子或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如E-选择素...
- 董德琼杨渝浩王晶潘磊
- 文献传递
-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PECAM-1)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为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35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sVCAM-1和sPECAM-1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ECOPD治疗前组D-二聚体[(4.49±1.47)mg/L]明显高于治疗后组[(1.98±0.92)mg/L]和对照组[(0.44±0.14)mg/L],治疗后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组sVCAM-1[1(11±5)n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组[(8±4)nmol/L]和对照组[(7±4)nmol/L];治疗后组sPECAM-1[1(61±13)p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组[(36±8)pmol/L]和对照组[(43±10)pmol/L],对照组也明显高于治疗前组;治疗前sVCAM-1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r=0.759,P〈0.01),治疗前sPECAM-1与D-二聚体、sVCAM-1均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045和0.078,P均〉0.05);治疗后sPECAM-1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548,P〈0.01),治疗后sVCAM-1与D-二聚体、sPECAM-1均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032、0.143,P均〉0.05);对照组D-二聚体、sVCAM-1及sPECAM-1三者之间均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7、-0.121和0.035,P均〉0.05)。结论D-二聚体、sVCAM-1在AECOPD显著增高,表明AECOPD存在血栓前状态,提示D-二聚体和sVCAM-1可作为判断AECOPD并发血栓前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sPECAM-1在治疗后显著增高,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起对抗血栓前状态的作用。
- 潘磊杨渝浩董德琼刘训超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抗原CD31
- sVCAM-1、sPE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PE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来自我院呼吸科住院和门诊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3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组)治疗前后血浆中sVCAM-1和sPECAM-1的水平。结果sVCAM-1在COPD治疗前组([10.94±5.26)n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组([8.32±4.24)nmol/L]及对照组([7.34±3.6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24、2.75,P均<0.05),而治疗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75,P=0.455);sPECAM-1在COPD治疗后组([61.01±12.53)p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组([35.99±8.05)pmol/L]及对照组([43.11±10.41)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9.23、5.91,P均<0.001),且对照组亦显著高于治疗前组(q=2.35,P=0.021)。结论sVCAM-1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显著增高,提示sVCAM-1可作为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指标;sPECAM-1在COPD治疗后显著增高,可能在COPD病程中起保护性作用。
- 潘磊李瑞强杨渝浩董德琼
- 关键词: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CD40L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P-选择素(CD62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来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呼吸一科住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浆sCD40L、CD62P水平;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小板(PLT)数量。结果 AECOPD治疗前组sCD40L[(2.71±0.94)μg/L]高于治疗后组[(1.74±0.56)μg/L]和对照组[(1.07±0.38)μg/L](t=5.32、5.89,P均<0.05),治疗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治疗前组CD62P[(17.5±8.12)ng/mL]明显高于治疗后组[(10.9±6.58)ng/mL]和对照组[(2.53±1.03)ng/mL](t=6.71、12.48,P均<0.01),治疗后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0,P<0.01);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及对照组血小板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11、0.79,P均>0.05)。结论 sCD40L、CD62P作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在AECOPD显著增高,表明AECOPD存在血小板活化,提示血小板作为一种炎性细胞以其活化形式参与AECOPD发病s;CD40L、CD62P可作为判断AECOPD严重程度及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指标。
- 潘磊闫俊红杨渝浩董德琼肖洋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可溶性CD40配体P-选择素血小板活化
- 成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0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闫俊红董德琼潘磊
- 关键词: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病患者成人免疫功能缺陷人民健康
-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各60例及4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清中IP-10和MIP-1α的水平。根据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组IP-10和MIP-1α的检测值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P-10和MIP-1α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治疗前血清IP-10和MIP-1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P值均〈0.01),对照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之间IP-10和MIP-1α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P-10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3%、90.0%;MIP-1α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83.3%;IP-10联合MIP-1α并列试验敏感性为93.3%。结论IP-10和MIP-1α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显著增高,提示IP-10和MIP-1α可能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病,可望作为判断肺结核活动的临床参考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P-10和MIP-1α对肺结核是否活动的判断均具较高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 刘训超董德琼杨渝浩潘磊
- 关键词:肺结核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选择素相关蛋白水平的观察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和P-选择素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来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一科住院的COPD患者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55~84岁,平均(65±7)岁。未经任何治疗时为急性加重期(AECOPD)组,经过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吸氧和支持等治疗,达到临床缓解时为稳定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14名,女6名;年龄45~80岁,平均(59±7)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浆中CD。和P一选择素水平,并检测血小板计数。采用SNK—q检验和Pearson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ECOPD组CD。,阳性率为(93±4)%,明显高于稳定期组的(72±11)%和对照组的(67±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26和13.32,均P〈0.01),稳定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73,P〉0.05);AECOPD组P一选择素阳性率为[(35±11)%],明显高于稳定期组[(12±8)%]和对照组[(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9.93和12.19,均P〈0.05),稳定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90,P〈0.05);AECOPD组血小板计数为(188±56)×10^9/L,与稳定期组的(213±57)×10^9/L和对照组的(204±51)×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P〉0.05);AECOPD组CD。与P一选择素呈正相关(r=0.77,P〈0.01),稳定期及对照组CD4,与P-选择素均无相关性(,值分别为-0.04和-0.15,均P〉0.05)。结论CD。和P一选择素作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在AECOPD时明显增高,表明AECOPD存在血小板活化,提示血小板作为一种炎性细胞参与AECOPD发病,可能以其活化形式发挥重要作用。CD47和P-选择素可作为判断AECOPD严重程度及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指标。
- 潘磊杨渝浩董德琼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整合素类P选择素血小板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