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婕
- 作品数:22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理盐水前导后冲预防静脉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观察被引量:51
- 2003年
- 廖春红潘婕
- 关键词:静脉输注后冲药物外渗手背静脉
- 深静脉置管预防阿昔洛韦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预防阿昔洛韦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深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针行静脉输入阿昔洛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9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深静脉置管可明显减少阿昔洛韦所致静脉的损害程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 廖春红唐霞珠潘婕
-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静脉炎
- 肌电触发生物反馈对脑梗死早期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塞早期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按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入选标准: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1995年...
- 熊英琼潘婕李淑玲唐霞珠应海丽张昆南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56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卒中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性缺血性卒中567例。依据其卒中进展形式分为5型,分别研究不同类型梗死部位比例及血管受累情况。并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脑叶及分水岭区脑梗死易于出现进展性卒中。从血管受累情况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比例更高,前后循环同时受累或单纯后循环受累多见。从血糖水平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不同病灶部位及脑动脉受累部位、程度均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杨赟王卫真曹文锋吴凌峰潘婕谭丽叶雪存吴晓牧
-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血糖
- 氟伐他汀对SAH患者MCA血流速度的影响
-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MCA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60例临床确诊的SAH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同样的常规治疗。于...
- 曹文锋吴凌峰潘婕吴晓牧
- 关键词:氟伐他汀SAHMCA
- 文献传递
-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治疗意义。方法按病程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257例)与恢复期治疗组(178例)两组。急性期治疗组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瘫痪肢体生物反馈治疗,恢复期治疗组入院即开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肢的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急性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急性期治疗组疗效优于恢复期治疗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有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早期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 潘婕项正兵熊英琼胡凡吴晓牧
- 关键词:脑梗死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
- 清得佳与百多邦联合用药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清得佳与百多邦联合用药对褥疮疗效的观察。方法通过经临床医生确诊为Ⅱ度以上褥疮患者共50例,采取入院单双日机械随机分为2组,即清得佳与百多邦联合用药实验组和单纯采用百多邦的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其褥疮治愈率与平均愈合天数。结果2组患者治愈率差别极显著(P〈0.01),2组患者平均愈合天数差别极显著(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得佳与百多邦联合用药对褥疮既有抗感染又有促进组织生长的作用。
- 唐霞珠潘婕李淑玲
- 关键词:褥疮联合用药疗效
- 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 2007年
- 近几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有86.5%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给自身造成躯体上的残疾和精神上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1]。为了预防和减少残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院自2003年至今,对该类患者采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计划,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唐霞珠李淑玲潘婕
- 关键词:肢体功能康复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
-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筛查,并与DSA检查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TCD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同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先有21例患者同时行DSA及TCD检查,进行对比研究。另有111例ICVD患者行DSA检查,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及其位置,判断责任血管。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TCD特异性为98.5%,敏感性为61.9%。132例ICVD患者中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5例(64.4%),烟雾病9例(6.8%),动脉瘤5例(3.8%),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另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可判断责任血管68例(68.0%),脑梗死组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5),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可作为筛查缺血性脑血病的常用方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一般。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吴凌峰曹文峰潘婕谭丽高幼奇张昆南吴晓牧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动脉狭窄动脉闭塞
-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诊断为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住院患者105例,住院期间55例作为治疗组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
- 龚凌云潘婕吴凌峰吴晓牧张昆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