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晓富

作品数:59 被引量:417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8篇水稻
  • 12篇杂交
  • 11篇栽培
  • 8篇分蘖
  • 6篇杂交稻
  • 6篇高产
  • 5篇选育
  • 5篇小麦
  • 4篇氮肥
  • 4篇施用
  • 3篇氮肥施用
  • 3篇油菜
  • 3篇栽培技术
  • 3篇水稻分蘖
  • 3篇土壤
  • 3篇农业
  • 3篇籼稻
  • 3篇籼粳
  • 3篇籼粳杂交
  • 3篇籼粳杂交稻

机构

  • 58篇浙江省农业科...
  • 3篇浙江省农业厅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杭州市原种场
  • 1篇南县农业局
  • 1篇浙江省种子总...
  • 1篇嘉兴市农业经...
  • 1篇海盐县农业经...

作者

  • 58篇洪晓富
  • 21篇蒋彭炎
  • 18篇闫川
  • 14篇阮关海
  • 12篇范天云
  • 12篇陈珊宇
  • 12篇冯来定
  • 8篇郑学强
  • 8篇徐志福
  • 8篇余守武
  • 6篇黄益峰
  • 5篇马跃芳
  • 4篇马德高
  • 4篇陈合云
  • 3篇倪竹如
  • 3篇纪国成
  • 3篇杜龙岗
  • 2篇郑寨生
  • 2篇刘智宏
  • 2篇顾宏辉

传媒

  • 13篇浙江农业科学
  • 8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作物学报
  • 3篇杂交水稻
  • 3篇中国稻米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核农学报
  • 2篇耕作与栽培
  • 2篇农技服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农业综合...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2篇1999
  • 3篇199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穗型水稻^13C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被引量:16
2014年
为了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本试验以不同穗粒型的杂交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大穗型水稻穗后的光合生产、积累及物质转运特性,并通过13CO2标记技术,研究了水稻穗后不同时期光合产物的去向。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的穗粒数、单穗重显著大于中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在齐穗后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和上三叶的SPAD值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大穗型总13C同化物量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尤其表现在灌浆后期的穗部,而灌浆后期中穗型品种茎秆和叶片中的13C同化物量高于大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具有较强的CO2同化能力优势,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优势明显,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移量、转运率及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占籽粒产量的百分率明显高于中穗型品种,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该研究以期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闫川洪晓富阮关海余守武王绍华丁艳锋
关键词:水稻大穗型光合生产
长粒籼粳杂交稻浙杭优K202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浙杭优K202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三系籼粳杂交水稻,由长粒型晚粳稻不育系浙杭K2A和广亲和偏籼型恢复系浙杭恢F1902配组而成,2022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22015)。浙杭优K202具有高产稳产、转色好、米质优、适应性较广等特点,适合在福建、浙江、江西、苏南等长江中下游稻区作中稻种植。本文对该组合的品种特性、栽培和种子生产技术作了介绍。
王林友俞斌葛常青李新敏洪晓富祁永斌王建军沈建勋蒋根水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转色高产选育
小麦新品种的引选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洪晓富蔡仁祥李斌杨金法陈珊宇潘建清谢以泽陆玉其严菊敏刘金弟夏国绵
针对该省稻田种植制度及水稻品种发生重大变化,要求小麦品种耐迟播,抗早衰的生产现状,引进小麦新品种,筛选出适合该省种植的扬麦12号和扬麦20号等高产新品种,全面更新了该省小麦品种结构。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水稻不同群体基数的分蘖利用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分蘖是水稻的固有特性,分蘖的发生是水稻生长与环境条件统一的结果,合理利用分蘖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重要一环。对水稻分蘖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其中对分蘖的利用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水稻分蘖对增产的作用以及不同群体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关系,以期明确生产上能充分利用分蘖的程度。
史济林洪晓富冯来定蒋彭炎
关键词:水稻分蘖
水稻三高—稳栽培新技术被引量:3
1992年
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业大学共图主持的浙江省“七五”重点课题“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研究成果,于1991年1月通过省科委鉴定。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是在“稀少平”、“穗粒兼顾”等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说,就是在壮秧早发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后期无效分蘖,进一步提高个体素质,组成高效群体;以大幅度提高成穗率,来稳定高产所需的穗数;以促进产量形成期的光合效率,来提高单位面积实粒数和经济系数,实现高成穗率、高实粒数、高经济系数和稳定高产所需穗数的生育目标。
蒋彭炎冯来定史济林洪晓富
关键词:水稻栽培
移栽秧龄对两个杂交籼稻新品种穗后光合产物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为明确杂交籼稻新品种内5优8015和Y两优689的适宜移栽秧龄期,本试验进行了不同秧龄移栽处理,研究了不同移栽秧龄对两个杂交籼稻新品种在齐穗期和成熟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以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内5优8015移栽秧龄为6叶期、Y两优689移栽秧龄为5叶期时,籽粒产量最高,分别为644.7 kg/亩和658.2 kg/亩,此处理齐穗期和成熟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的转运量以及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外,内5优8015品种6叶龄移栽、Y两优689品种5叶龄移栽时,叶面积指数适宜、叶片功能期和光合产物生产能力较强。因此,杂交籼稻新品种内5优8015和Y两优689的最适移栽秧龄分别为6叶期和5叶期,既可显著提高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又可获得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
吴汉平程渭树洪晓富闫川
关键词:杂交籼稻移栽秧龄光合产物
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扬麦12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播期、播量试验,调查小麦扬麦12群体动态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迟播通过增加播量增大群体基数,可达稳产的目的。针对浙江小麦不同播期提出"精量""半精量""增量"播种的技术要点。
洪晓富闫川李斌杨金法
关键词:小麦播期播量
创新技术文持体系建设性进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
2005年
浙江省嵊州市农业高新科技示范项目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首批立项的,并已于2003年通过国家验收的高新科技示范项目。本项目实施地点在浙江省嵊州市城东畈。经三年多时间的实施,已建设核心区1万亩,技术辐射面积10.3万亩。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用科技培训、品种示范、专家指导、科技集市、信息网络、科技简报等编织成项目区的动态技术服务网,随时满足项目核心区与示范区的技术需要。
楼洪兴郑纪慈洪晓富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集市示范区
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Ⅰ)被引量:7
1996年
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是水稻在高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栽培新技术。自1990年问世以来,推广面积迅速扩大;1992~1995年,在全国8省2市年应用面积皆在2000万亩以上,比当地原有技术增产9%~13%,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蒋彭炎洪晓富
关键词:水稻栽培法
利用^(14)C-葡萄糖研究水稻个体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被引量:7
1994年
选取早籼、早杂、晚粳和晚杂的代表品种各一个,用14C-葡萄糖作为同化物的供给源,分别通过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研究群体条件下,水稻各种类型个体(主茎与分蘖、秧田分蘖与本田分蘖、一次分蘖与二次分蘖)之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结果表明,同化物从一个标记个体向另外非标记个体运转时,皆遵循近距优先、上位优先和强活性优先原则。
蒋彭炎洪晓富冯来定马跃芳徐志福倪竹如刘智宏
关键词:水稻同化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