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建平

作品数:87 被引量:42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药代
  • 26篇药代动力学
  • 18篇色谱
  • 17篇等效性
  • 17篇药动学
  • 17篇生物利用度
  • 16篇生物等效
  • 16篇生物等效性
  • 15篇液相色谱
  • 15篇相色谱
  • 12篇药物
  • 12篇液相
  • 12篇相对生物利用...
  • 12篇高效液相
  • 1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0篇药物动力学
  • 8篇色谱法
  • 8篇黄芪甲苷
  • 7篇生物等效性研...
  • 7篇细胞

机构

  • 7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0篇中国药科大学
  • 9篇南京医学院
  • 6篇江苏省药物研...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江苏正大天晴...
  • 3篇南京药物研究...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药品检...
  • 2篇浙江莎普爱思...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87篇沈建平
  • 81篇张银娣
  • 12篇杭太俊
  • 9篇朱延勤
  • 8篇李明亚
  • 8篇印晓星
  • 7篇丁黎
  • 7篇罗建平
  • 7篇严汉英
  • 7篇余俊先
  • 7篇沈国胜
  • 7篇邱俊
  • 6篇姚兵
  • 5篇张正行
  • 5篇丁勇
  • 4篇黄大贶
  • 4篇孙视
  • 4篇黄小平
  • 4篇狄斌
  • 3篇张涵庆

传媒

  • 8篇中国临床药理...
  • 8篇中国临床药理...
  • 6篇广东药学院学...
  • 5篇中国药科大学...
  • 5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药学学报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南京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8
  • 12篇2007
  • 10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0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酚匹林咖啡因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和咖啡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氨酚匹林咖啡因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mg、阿司匹林250mg、咖啡因65mg)后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等剂量的氨酚匹林咖啡因受试片和参比片各2片后,0~24h内间隔取血,分离血浆,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内标、经乙酸乙酯提取富集后,在苯基柱上以甲醇-pH5.2醋酸盐缓冲液(25∶75)为流动相分离,237nm检测,测定血浆样品药时过程,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受试和参比片后,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T_(max),t_(1/2)(λ_Z),MRT和AUC_(0~24)分别为(9.02±1.55)和(8.25±2.33)μg·mL^(-1),(0.70±0.20)和(0.70±0.20)h,(4.01±0.49)和(3.81±0.76)h,(4.81±0.52)和(4.86±0.86)h,(31.54±4.79)和(30.39±5.88)h·μg·mL^(-1);水杨酸(阿司匹林活性代谢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42.60±9.20)和(32.74±7.83)μg·mL^(-1),(1.20±0.50)和(3.0±1.4)h,(2.95±0.73)和(2.87±0.55)h,(5.52±0.91)和(6.17±1.00)h,(254.82±58.90)和(244.93±56.80)h·μg·mL^(-1);咖啡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3.80±0.60)和(3.93±1.09)μg·mL^(-1),(0.90±0.30)和(0.90±0.60)h,(7.23±3.41)和(6.16±3.07)h,(9.49±3.60)和(8.76±3.77)h,(23.43±5.65)和(25.24±7.51)h·μg·mL^(-1)。由AUC_(0~24)估算,氨酚匹林咖啡因片受试制剂的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咖啡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7.5±28.0)%,(109.2±39.4)%,(99.2±40.0)%。结论:血浆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和咖啡因浓度的HPLC同时测定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适宜。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受试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顾洁杭太俊陈珺沈建平张银娣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咖啡因药代动力学
盐酸阿比多尔颗粒剂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阿比多尔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志愿者口服盐酸阿比多尔颗粒剂后的血药浓度,并对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SI-5后以0.1mol·L^-的NaOH碱化,以环己烷提取,氯气吹干后用流动相溶解,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为Alltech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32%三乙胺溶液(80:2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15nm,进样20μL。20名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剂量均为400mg,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厦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判断生物等效性。结果 阿比多尔血浆样本线性范围为0.02~2.0mg·L^-1,检测限为0.01mg·L^-1;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峰浓度分别为(0.879±0.175)和(0.741±0.167)mg·L^-1:达峰时间分别为(0.7±0.3)和(1.2±0.4)h;生物半衰期分别为(20.06±4.32)和(21.24±4.42)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4±10.5)%。结论 本试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灵敏、专属性强,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任玉红孙静霞姜红沈建平张银娣张正行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动学生物等效性
黄芪甲苷与苄达赖氨酸合用对抑制大鼠肾系膜细胞外基质增生的增强作用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在大鼠肾系膜细胞上观察黄芪甲苷与苄达赖氨酸合用对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大鼠系膜细胞在含不同药物的培养液中孵育后,放免法测定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肾皮质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比色法测定各抗氧化指标。结果高剂量ASI与高剂量BDL合用组(AH+BH组)和低剂量ASI与低剂量BDL合用组(AL+BL组)的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相对含量较高糖组降低,高剂量ASI组(AH组)和高剂量BDL组(BH组)分别与AH+BH组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AH+BH组和AL+BL组的S期细胞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单用ASI组和单用BDL组相当。AH组和BH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与AH+BH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合用ASI和BDL可增强它们的降低TGFβ-1水平、抑制Ⅳ型胶原生长和抗氧化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对高糖引起的ECM增生的抑制作用。
印晓星张银娣余俊先沈建平邱俊
关键词:黄芪甲苷苄达赖氨酸大鼠肾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托洛尔血药浓度的方法改进被引量:2
1995年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托洛尔血药浓度的方法改进沈国胜,张银娣,沈建平(药理教研室)(南京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关键词美托洛尔;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中图号R912美托洛尔是一种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广泛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的治疗[1,2]。由于...
沈国胜张银娣沈建平
关键词:美托洛尔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国产舒他西林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2000年
目的:在8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研究了国产舒他西林片和对照片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受试者交叉口服单剂量(750 mg)国产片和进口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国产片和对照片中两种成分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舒巴克坦Cmax为(5.6±0.8) μg·ml^(-1)和(6.1±1.3) μg·ml^(-1);Tmax为(0.98±0.25) h和(0.91±0.19) h;AUC为(12.8±1.8) mg·h·L^(-1)和(13.1±2.4) mg·h·L^(-1);其国产片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8.3±10.6)%。氨苄西林Cmax为(7.9±1.2) μg·ml^(-1)和(8.1±1.1) μg·ml^(-1),Tmax为(0.97±0.28) h和(0.84±0.33) h;AUC为(17.5±1.8) mg·h·L^(-1)和(17.1±1.0) mg·h·L^(-1),其国产片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2.2±8.5)%。结论:两种剂型的两种组分的各药动学参数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经双向单测t检验,两制剂具生物等效性。
沈建平丁虹彬张银娣严汉英吴正红朱延勤黄世福陈小祥罗建平丁勇
关键词:舒他西林相对生物利用度药物动力学HPLC
离体大鼠肝灌流美托洛尔消除的流量依赖性(英文)
1994年
用离体大鼠肝灌流方法,研究了稳态时美托洛尔的代谢模型,灌流量分别为10,20和30ml·min^(-1)时;流入肝脏的浓度分别为7.6,5.0和3.4μg·ml^(-1);流出肝脏的浓度分别为1.2,2.0和2.7μg·ml^(-1);肝窦平均浓度分别为3.4,3.2和3.0μg·ml^(-1)。提示流入和流出浓度呈流量依赖性,与‘平行管’模型相符,而与‘充分搅拌’模型不符。
沈国胜张银娣李明亚沈建平
关键词:美托洛尔肝脏药代动力学
HPLC-MS法研究氯雷他定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建立准确高灵敏的HPIC-MS法测定氯雷他定在血浆中的浓度,以研究氯雷他定片在健康华人志愿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对20例健康华人男性志愿受试者进行二交叉试验,随机单剂量口服氯雷他定(20 mg)试验或参比片后,按设定时间采集肘静脉血;分取血浆1.0 mL,经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0.1 mL碱化和5 mL乙酸乙酯萃取处理;采用Zorbax-Ext-ODS柱,甲醇-乙腈-2.0%醋酸溶液(62:10:28)流动相,HPLC-MS内标(地西泮,[MH]+,m/z=285)法选择性正离子检测法测定氯雷他定([MH]+,m/z=383)血浆浓度。结果:HPLC-MS法测定血浆中氯雷他定的最低检测限为0.1 ng·mL-1,在0.2-2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萃取绝对回收率为79.3%-84.0%;血药浓度测定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测得口服氯雷他定(20 mg)试验和参比片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ng·mL-1)分别为8.3±3.7和6.8±5.4;Tmax(h)分别为1.3±0.6和1.3士0.4;tl/2(h)分别为4.6±1.4和5.1±1.4;AUCO→∞(ng·h·mL-1)分别为28.4±21.2和25.6±16.2,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2.9±24.7)%。结论:建立的HPLC-MS方法灵敏、准确,测定结果可靠;统计分析表明氯雷他定试验和参比片生物等效。
宋敏杭太俊沈建平陶萍张银娣张正行
关键词:HPLC-MS法氯雷他定片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等效性血浆浓度
LC-MS/MS法研究阿德福韦酯胶囊的人体药动学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阿德福韦酯活性代谢物阿德福韦的浓度,并用于健康受试者口服阿德福韦酯(E晶型)胶囊后的药动学研究。方法10名受试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后,血浆样品经高氯酸沉淀蛋白,LC-MS/MS法测定阿德福韦的浓度,用3P97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测定血浆中阿德福韦的最低定量限为0.5μg·L^-1,血药浓度为0.50~150μ·L^-1时质谱响应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测得单剂量和稳态时口服10mg阿德福韦酯(E晶型)胶囊后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23.93±6.86)和(38.93±7.52)μg·L^-1,tmax分别为(1.5±0.7)和(1.7±0.5)h,t1/2分别为(8.70±1.56)和(10.57±1.16)h,AUC0→48分别为(292.07±62.75)和(486.78±110.65)μg·h·L^-1。结论该方法灵敏,可用于阿德福韦酯人体药动学研究。
邱娟杭太俊沈建平张银娣张喜来徐中南张爱民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药动学LC-MS/MS
甲磺酸帕珠沙星的人体药动学
2007年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6名)单剂量和多剂量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0mg,滴注时间30min。血浆用20%高氯酸水溶液沉淀蛋白,上清液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血浆中帕珠沙星药物浓度。结果:最小检测限小于0.028mg.L-1,提取回收率大于90%,日内、日间变异(RSD小于10%)。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用3P97程序拟合为二房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力学参数单剂量时和多剂量时的Cmax,t1/2β,AUC0-t,AUC0-∞,Vc和CL分别为(7.2±0.8)mg.L-1和(7.3±0.8)mg.L-1,(2.04±0.17)h和(2.24±0.23)h,(14.0±1.5)mg.L.h-1和(14.3±1.5)mg.L.h-1,(13.1±1.5)mg.L.h-1和(13.3±1.2)mg.L.h-1,(27.2±4.6)L和(25.3±8.8)L,(22.1±2.6)L.h-1和(23.7±2.1)L.h-1。单剂量时和多剂量间的药动学参数,除了t1/2β和MRT有性别差异外,其余无明显差异。结论: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后无论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药动学参数基本一致,说明连续300mg,bid,静脉滴注5d体内无明显累积,药动学参数如t1/2β,MRT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其原因尚不清。
沈建平张银娣卓海通余俊先
关键词:甲磺酸帕珠沙星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
完整大鼠连续间断取血法研究黄芪甲苷的药动学(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建立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AGS-IV)在完整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初步的药动学评价。方法:运用液质联用仪(HPLC-MS)测定大鼠血浆AGS-IV浓度。6只雄性SD大鼠,AGS-IV溶液静脉给药(2 .0 mg/kg) ,单只大鼠连续取血法,取血点分别为0 .025、0 .05、0 .1、0 .25、0 .5、1、2、4、6、10、14和24 h。固相萃取小柱提取血浆样品,地高辛为内标(I .S.) ,LC-ESI-MS测定血药浓度。AGS-IV的m/z为807 .5 ,内标地高辛的m/z为803 .5。结果: AGS-IV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 ~1 000 ng/mL(r=0 .9992)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6 %和8 %,血浆样品AGS-IV的回收率为92 .8 %~98 .4 %,内标的回收率为80 .0 %~90 .9 %,最低检测限为0 .5 ng/mL。CAPP软件拟合,AGS-IV的消除符合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t1/2β(h) ,CL(L.kg-1.h) ,Vc(L/kg) ,AUC0 -∞(μg·mL-1.h)分别为:3 .46±0 .52 ,0 .47±0 .02 ,0 .76±0 .16和4274±186。结论:连续间断取血法结合HPLC-MS技术,适用于测定AGS-IV在小动物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评价。
余俊先张淳文张银娣孙视赵人争韩嘉媛沈建平
关键词:黄芪甲苷药动学HPLC-MS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