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成成

作品数:51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农业攻关计划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林分
  • 6篇灵芝
  • 5篇蒙古栎
  • 4篇日本落叶松
  • 4篇落叶松
  • 4篇空间结构
  • 4篇SRAP
  • 3篇种源
  • 3篇孢子粉
  • 3篇混交
  • 3篇抚育
  • 2篇东部白松
  • 2篇端侧
  • 2篇遗传多样性研...
  • 2篇优树
  • 2篇幼苗
  • 2篇栽培
  • 2篇造林
  • 2篇植被

机构

  • 49篇辽宁省林业科...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省实验林...

作者

  • 51篇汪成成
  • 27篇高英旭
  • 21篇刘红民
  • 21篇董莉莉
  • 14篇陈罡
  • 9篇刘怡菲
  • 8篇冯健
  • 8篇王建军
  • 8篇王月婵
  • 7篇王骞春
  • 7篇赫亮
  • 5篇于世河
  • 5篇魏忠平
  • 5篇杨鹤
  • 5篇王琴
  • 5篇王敬贤
  • 4篇郑颖
  • 4篇马冬菁
  • 4篇颜廷武
  • 4篇何庆宾

传媒

  • 13篇辽宁林业科技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防护林科技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吉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14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对海州露天矿排土场9种不同林分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白榆纯林在不同的林龄阶段林下土壤的机质含量、全N、全P分别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在速效N、P、K之间已达到了0.01的极显著水平;在物理性质方面,最大持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度也分别到了0.05和0.01的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表明白榆纯林对林下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物量方面,白榆纯林在各个林龄区间内也分别达到了最大值,相对于白榆刺槐混交林和刺槐纯林的生物量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地上植被的生物量和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随着林型、林龄的不同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高英旭刘红民刘阳刘畅汪成成于世河王玉涛
关键词: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生物量相关系数
抚育间伐后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径级结构及生长动态研究被引量:22
2019年
以30年生的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41%)、中度间伐(30%)、弱度间伐(12%)和对照4种处理,利用伐后23 a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弱度间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23 a后,中、弱度间伐样地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 cm和1.7 cm,蓄积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5%和16.9%。在间伐后0~9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而伐后11~23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低于对照。林分枯死率表现为在伐后0~11 a,强度间伐样地平均枯死率为对照的19.83%,中度、弱度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分别为对照的23.93%、67.87%;在伐后的11~23 a,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略高于对照。间伐使Weibull分布曲线向右移动,右移幅度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且位置参数a受间伐和林龄影响较大,因此,在采用Weibull参数对林分径级结构进行拟合时,不宜将参数a设成定值。总之,中度、弱度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减少林木枯死率,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在伐后的10 a左右,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为提高林分生产力,建议抚育间隔期确定为10 a左右。本研究可为科学合理的确定间伐强度、间伐周期提供参考。
董莉莉赵济川汪成成刘红民高英旭杨鹤
关键词:蒙古栎径级结构林分抚育间伐混交林
半干旱地区多因素保水措施对土壤水分及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文章以某地区的煤矿沉陷区为研究主体,在借助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对其保水剂的应用方法、肥料的最佳配比做出了相关探讨,同时也对保水措施对土壤成分及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覆盖材料、保水剂应用强度、肥料配合比例等都能够对长梗扁桃成活率造成直接作用,其中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三要素进行能效衡量,覆盖材料的影响效果最强、其次是保水剂的适用量、最后肥料的投入比。
汪成成
关键词:土壤水分造林成活率
一种灵芝母种培养方法、培养基及培养基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灵芝人工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灵芝母种培养方法、培养基及培养基制备方法。培养基成分包括马铃薯180‑220g、葡萄糖15‑25g、蛋白胨1.5‑2.5g、KH<Sub>2</Sub>PO<Sub>4</Su...
高英旭刘红民陈罡汪成成董莉莉赵济川魏忠平王骞春颜廷武叶景峰于世河杨鹤刘建华刘振花姜涛
文献传递
辽东山区典型次生林空间结构对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生长的驱动因子,会对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分布格局和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为明确其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在定量分析辽东山区的栎类纯林、栎类混交林和胡桃楸混交林3种典型次生林的混交度、角尺度、开敞度、林层指数、竞争指数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型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与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次生林的混交度、林层指数和竞争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角尺度和开敞度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表现为栎类混交林>胡桃楸混交林>栎类纯林;3种次生林林下草本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表现为胡桃楸混交林>栎类纯林>栎类混交林;3种次生林的空间结构参数与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灰色关联度均较高,同一空间结构参数与不同多样性指数的关联序存在差异,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是混交度,其次是角尺度和开敞度。因此,在辽东山区次生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选择以调整树种结构为主,调整林木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格局为辅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案,有利于提高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刘红民董莉莉高英旭汪成成赵济川王琴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被引量:1
2021年
蒙古栎是东北林区的主要次生林树种。为筛选适合辽宁地区优良种源,以收集的12个蒙古栎种源为材料,对其苗高、地径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蒙古栎不同种源的苗高16.77~37.60 cm,地径0.25~0.42 cm,方差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为优良种源选择提供了可能。按照20%的入选率,筛选出清原县大孤家、西丰任家沟和本溪市清河城镇3个优良种源,其苗高分别为37.60 cm、35.37 cm、30.77 cm,分别超出参试种源平均值的40.40%、32.08%、14.90%,地径分别为0.41 cm、0.39 cm、0.40 cm,分别超出参试种源平均值10.81%、5.41%、8.11%。
汪成成
关键词:蒙古栎种源地径
一种用于苗木防护的防啃咬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苗木防护的防啃咬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连接的防护外罩,防护外罩为至下而上半径逐渐增大的半锥筒型,两个防护外罩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对称连接;防护外罩的下边缘向外延伸有下延伸部,防护外罩的上边缘...
刘红民高英旭董莉莉汪成成陈罡魏忠平王琴马冬菁赵济川王建军姜韬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林业的土壤深度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林业的土壤深度取样装置,包括踏板,踏板的中间位置可拆卸设置有内螺纹套筒,内螺纹套筒内螺接的外螺纹套管下端设置有切割部,外螺纹套管内套设的第一连接杆下端可拆卸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置的...
汪成成董莉莉姜韬房春果高旭张树彬李昀峰姜涛孙志学鲍国涛赵济川李丽丽赫亮刘怡菲张素清郑颖王月婵
文献传递
一种自锁式多方位灌溉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锁式多方位灌溉装置,包括出水管道和一体连接固定于出水管道顶端的限位拓管板,限位拓管板的表面中心处开有方形凹槽,方形凹槽的底面中心处开有与出水管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方形凹槽的四周侧壁均开有滑动限位槽,...
高英旭刘红民陈罡汪成成董莉莉赵济川魏忠平王骞春颜廷武叶景峰于世河杨鹤
文献传递
辽东山区胡桃楸次生林垂直结构特征研究
2023年
以辽东山区胡桃楸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冠光竞争高法将胡桃楸次生林划分为上、中、下3个林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林层的树种组成、径级结构、空间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上、中、下3个林层平均树高分别为14.86~17.02、11.18~12.77 m和7.33~8.01 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层树高间差异极显著,分层效果较好。上林层为林分蓄积量主要贡献层,占林分总蓄积量61.86%~78.7%;其次为中林层,下林层最少。各林层径级分布曲线不同,下林层径级分布呈反“J”曲线,中林层呈左偏单峰曲线,上林层为多峰曲线。林分整体处于中度混交向强度混交的过渡状态,3块标准地上、中林层的混交度平均值分别为0.512、0.574,为中度混交,下林层平均混交度为0.671,接近强度混交,各林层平均混交度表现为随垂直高度的降低而增大。标准地1和标准地3为聚集分布,标准地2属于随机分布。随林层垂直高度的降低,林分聚集度和竞争指数均有所增加。从林分的垂直结构判断胡桃楸次生林的林分结构相对稳定,其未来的演替方向可能为以落叶松和胡桃楸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或者以胡桃楸、蒙古栎和花曲柳为优势种的阔叶混交林,下林层的更新能力较差,应采取人工措施促进其天然更新。
董莉莉赵济川汪成成汪成成胡博刘红民
关键词:胡桃楸次生林空间结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