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俊元

作品数:30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血管
  • 17篇动脉
  • 15篇血压
  • 15篇高血压
  • 12篇自发性高血压
  • 10篇颈动脉
  • 10篇高血压大鼠
  • 9篇血管紧张
  • 9篇血管紧张素
  • 9篇自发性高血压...
  • 9篇外膜
  • 9篇紧张素
  • 8篇他汀
  • 7篇伐他汀
  • 7篇阿托
  • 7篇阿托伐他汀
  • 6篇介入
  • 5篇血管重构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机构

  • 28篇皖南医学院弋...
  • 4篇皖南医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安徽省芜湖市...
  • 2篇安徽省泾县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0篇汪俊元
  • 21篇王安才
  • 14篇吴明
  • 12篇李俊
  • 11篇曹晓霞
  • 11篇曹蘅
  • 6篇汤圣兴
  • 5篇柯永胜
  • 4篇夏朝红
  • 4篇朱正才
  • 3篇唐军
  • 3篇张永军
  • 3篇成蓓
  • 2篇张莹
  • 2篇芮世宝
  • 2篇邢文
  • 2篇李祥东
  • 2篇朱正才
  • 2篇贾亮亮
  • 2篇查林涛

传媒

  • 4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外医疗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脉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临床应用
2011年
目的:评价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52例PCI患者分为血管闭合器组(76例)和人工压迫组(76例),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卧床时间及血管并发症。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闭合器组止血时间、卧床时间明显低于人工压迫组(P<0.05)。两组总的局部血管并发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能快速、有效地止血,缩短卧床时间,明显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
汪俊元汤圣兴朱正才夏朝红柯永胜曹蘅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血管闭合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紧张素(1-7)对颈动脉去外膜后内膜和中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一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13周龄雄性SHR24只去除右侧颈动脉外膜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SHR对照组、Ang(1~7)组(25μg/kg.h)和Ang(1~7)拮抗剂(Ang779)组(25μg/kg.h);8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大鼠右侧颈动脉外膜,左侧作假手术对照。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经颈静脉给药2周,鼠尾袖法测量尾动脉收缩压(SBP),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取双侧颈动脉制成光镜标本,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积(LA)、内弹力层围绕面积(IELA)、外弹力层围绕面积(EELA),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蛋白、蛋白激酶C-ζ(PKC-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结果Ang(1~7)明显降低SBP(P<0.01),与SHR对照组和Ang779组去外膜侧颈动脉内膜增生比较,Ang(1~7)明显改善因去外膜后引起的血管内膜增殖(P<0.01)。虽然Ang(1~7)未能减少去外膜后颈动脉壁的AngⅡ浓度,但能明显降低颈动脉AT1R蛋白表达(P<0.01)和减少因去外膜后引起的管壁PKC-ζ及ERK1/2蛋白表达(P<0.01)。结论Ang(1~7)可显著抑制SHR去外膜后颈动脉的内膜增生,这一作用可能是其通过下调颈动脉ATR和减少PKC-ζ及ERK1/2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王安才李俊曹蘅汪俊元曹晓霞吴明
关键词:颈动脉外膜
阿托伐他汀调节心室及血管重构的分子学机制
王安才吴明邢文李俊曹晓霞汪俊元李祥东张莹丁丁李媛
近年来的基础及循证医学研究业已证明重构现象在诸如心力衰竭、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心室和/或血管的重构造成了上述疾病的不断恶化甚至不可逆改变,因而对疾病过程中重构现象的研究深入推动了人们对上...
关键词: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血管疾病药物血管重构分子学机制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去外膜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外膜去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4只13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去除右侧颈动脉外膜后,随机分为自发性高血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缬沙坦组,每组8只;8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机械和化学法去除大鼠右侧颈动脉外膜,左侧作假手术对照。4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取双侧颈动脉制成光镜标本,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内弹力层围绕面积、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颈动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蛋白表达。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去外膜侧和外膜完整侧血管内膜增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P<0.01),中膜面积显著增大(P<0.05或P<0.01),去外膜侧内膜增生较外膜完整侧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自发性高血压组内膜增生显著降低(P<0.01)。与外膜完整侧比较,去外膜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增高(P<0.0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自发性高血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去外膜后血管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而实现的。
王安才曹蘅汪俊元曹晓霞李俊吴明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自发性高血压阿托伐他汀内膜增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生理性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房颤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比较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心室按需起搏(VVI)和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DDD)治疗术后随访6~84个月房颤的发生率。方法:7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均于术后6、24个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程控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部分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出现房颤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情况。平均随访时间6~84个月。结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心脏起搏治疗24个月后总的房颤发生率为26%(20/78),其中经VVI起搏的46例患者房颤的发生率为37%(17/46),经DDD起搏的32例患者房颤发生率为9%(3/32),后者房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前者(P<0.05)。结论:在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中,DDD起搏器较VVI起搏器有较低的房颤发生率。
芮世宝曹蘅王安才汪俊元蔚有权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心房颤动生理性起搏
氯吡格雷抵抗致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一例报道被引量:1
2017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7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于2016年7月17日入院。患者2小时前睡眠时突发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性,伴左上肢放射痛、大汗淋漓,持续无缓解。
丁玉婷王安才汪俊元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基因检测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重构的干预机制被引量:17
2006年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重构具有干预作用,本文就其干预机制作一综述。
汪俊元王安才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
血管紧张素-(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去外膜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一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24只13周龄雄性SHR去除右侧颈动脉外膜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SHR对...
王安才李俊曹蘅汪俊元曹晓霞吴明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细胞病理学
文献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去外膜颈动脉血管阻力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去外膜血管重塑的影响和血管反应性。方法:36只16周龄雄性SHR去除一侧颈动脉外膜后,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给药4和8周后处死。给药前及给药后每2周测量大鼠安静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给药后第4和8周电磁血流仪测量双侧颈动脉血流量。结果:给药前,各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4周,阿托伐他汀组收缩压下降,至第6、8周时[(166.17±7.20)、(159.00±11.21)mmHg]较对照组[(183.50±8.46)mmHg]显著下降(P<0.05,P<0.01);去外膜侧第4周血管阻力指数轻度降低,第8周时略大于正常侧;阿托伐他汀组和缬沙坦组[(4.937±0.359),(3.673±0.161)]均较对照组(5.327±0.371)显著减小(P<0.05,P<0.01)。结论:SHR去外膜后早期血管阻力轻度下降,至后期略有升高,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SHR的血管阻力,包括未去外膜血管。
王安才吴明汪俊元曹晓霞成蓓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血管阻力阿托伐他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12只13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作为观察组,12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周末每组处死大鼠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病理图象管理系统测定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内弹力层围绕面积、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下降,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却显著升高(P<0.01),8周末这一作用更加显著(P<0.01);SHR组内膜增生较WKY组明显,中膜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在血管重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具有改善血管重构的作用。
汪俊元王安才吴明曹晓霞李俊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血压血管重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