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志福

作品数:257 被引量:1,029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0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6篇手术
  • 69篇外科
  • 53篇食管
  • 49篇动脉
  • 36篇外科治疗
  • 34篇心脏
  • 29篇肿瘤
  • 29篇外科手术
  • 27篇心肌
  • 25篇主动脉
  • 23篇术后
  • 23篇细胞
  • 22篇血管
  • 22篇并发
  • 20篇体外循环
  • 20篇外循环
  • 18篇食管癌
  • 17篇结肠
  • 16篇代食管
  • 15篇蛋白

机构

  • 220篇武汉大学
  • 30篇湖北医科大学...
  • 12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湖北省新华医...
  • 5篇青岛大学
  • 5篇武汉市儿童医...
  • 5篇安阳市肿瘤医...
  • 4篇青岛市市立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湖北医学院
  • 3篇汉川市人民医...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作者

  • 257篇毛志福
  • 103篇程邦昌
  • 87篇黄杰
  • 72篇高尚志
  • 71篇王志维
  • 53篇涂仲凡
  • 34篇王土生
  • 31篇康敢军
  • 30篇夏军
  • 28篇吴智勇
  • 22篇肖永光
  • 18篇林辉
  • 18篇林慧庆
  • 17篇林道明
  • 17篇邓宏平
  • 16篇林道明
  • 16篇胡浩
  • 13篇孙忠东
  • 12篇胡小平
  • 12篇范国华

传媒

  • 24篇临床外科杂志
  • 24篇中华胸心血管...
  • 20篇中华实验外科...
  • 16篇武汉大学学报...
  • 15篇中国胸心血管...
  • 11篇中华外科杂志
  • 9篇广西医学
  • 6篇国际外科学杂...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4篇首届全国食管...
  • 3篇华中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11篇2010
  • 13篇2009
  • 18篇2008
  • 22篇2007
  • 27篇2006
  • 25篇2005
  • 24篇2004
  • 24篇2003
  • 14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 7篇1999
2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胃部术后中、上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老年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技术难点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胃手术后老年中、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术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资料。结果食管上段癌19例,食管中段癌26例。TNM分期:Ⅰ期16例,Ⅱa期18例,Ⅱb期9例,Ⅲ期2例。手术方式:病变食管切除,重建食管43例,其中残胃3例、结肠代食管40例;空肠造口术2例。术后临床治愈39例(86.67%),病情改善4例(8.89%);死亡2例(4.44%)。术后30 d并发症12例(17.78%),共22例次。术后32例随访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56.25%和21.88%。结论有胃手术史的老年食管中、上段癌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术期管理,采用结肠代食管或残胃代食管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耿庆程邦昌高尚志毛志福黄杰胡浩吴晓健
关键词:胃切除术食管癌结肠代食管再次手术
胃手术后患者中、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再患食管中、上段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4年收治的86例胃手术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中段癌50例,上段癌31例,颈段5例。TNM分期Ⅰ期16例,Ⅱa期62例,Ⅱb期5例,Ⅲ期3例。既往曾行全胃或胃部分切除术,术后至诊断为食管癌的时间为2~22年。手术术式病变食管切除以残胃上提代食管2例,倒置胃管代食管3例,短段带血管蒂结肠间置代食管5例,长段血管蒂结肠代食管74例,空肠造口减状术2例。结果术后30d内出现并发症10例(12%),经处理治愈。76例(88%)病变食管切除,恢复正常进食;7例(8%)病变食管旷置,经口进食;2例空肠造口给肠内营养;1例死亡。术后随访67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6/67),57%(38/67)和22%(15/67)。结论胃手术后再患食管中、上段癌患者的治疗仍首选手术切除病变食管,大部分的病例可采用结肠代食管。
程邦昌夏军毛志福黄杰王志维王土生邓宏平
关键词:上段食管癌结肠代食管胃手术后外科治疗方法空肠造口食管中段癌
电视胸腔镜行心包部分切除治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
2006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行心包部分切除治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08~2005-12手术治疗78例急性渗出性心包炎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腔镜手术组23例(治疗组),左侧开胸手术组38例(对照组1).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手术组17例(对照组2)。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1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晚期并发症复发性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1.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电视胸腔镜行心包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其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好,是目前治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戴小峰毛志福
关键词:心包切除术电视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乳糜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被引量:36
2000年
高尚志毛志福程邦昌夏军王志维涂仲凡
关键词:自发性乳糜胸外科手术
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外科干预技术的研究
毛志福程邦昌高尚志夏军黄杰胡浩王志维吴智勇文卫平许远征陈雪芬熊玉珍张遵严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本成果属医疗卫生、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及特点:纵隔肿瘤为胸外科常见疾病,多数(60%)病例瘤体小、无明显临床征象。上述病例采用常规麻醉和手术技术切除肿瘤难度不大。临床医疗中有5%-8%的纵隔巨大实...
关键词:
关键词:外科干预纵隔肿瘤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组织工程化皮肤相关的研究,综述组织工程化皮肤研究领域中的现状与进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组织工程化皮肤研究的文献,着重阐述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及表皮真皮复合皮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组织工程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组织工程化皮肤是组织工程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产品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篇文章从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及含有表皮和真皮复合皮片结构的皮肤替代物等方面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组织工程化皮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组织工程化皮肤及其在患者身上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获得与正常皮肤功能特征相似的理想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吴晓峰孟令超毛志福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皮肤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
提高结肠代食管术疗效的经验总结被引量:48
2003年
目的 总结 5 4 8例结肠代食管术经验体会 ,分析降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的要点。方法 统计 5 4 8例的病种、手术种类、移植肠段和供血管的种类、结肠段上提径路、移植肠段的蠕动方向以及手术技术等。结果 术后 (住院期间 ) 86例 (15 .6 9% )发生并发症 130例次 ,死亡 10例 (1 82 % )。食管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6 %、6 0 8%、32 4 %。食管改道术组 1、3、5年分别为 5 4 6 %、4 0 8%、18 4 %。食管良性疾病获随访者 86 % ,远期随访 2~ 2 5年 ,均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 采取顺蠕动方向吻合术、首选结肠左动脉升支作为供血管、经胸骨后径路、颈部食管 -结肠一层吻合术以及妥善防止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胸结肠综合征和食管盲囊综合征 )是并发症率降至 15 6 9%、病死率降至 1 82 %的关键。
高尚志程邦昌涂仲凡毛志福王土生林慧庆
关键词:结肠代食管术并发症病死率食管病变适应证
17例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2004年
吴智勇毛志福王志维黄杰涂仲凡程邦昌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马方综合征体外循环手术方法
金属硫蛋白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在未成熟心肌中的表达对未成熟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兔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C),腹腔注射蒸馏水0.3ml,注射后24h取离体心脏,灌注KH液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全心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E12h组、E24h组、E48h组分别腹腔注射3.6%ZnSO412、24和48h后取离体心脏,常规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方法同C组。检测心肌细胞中MT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指标和心肌超微结构。结果MT含量在E24h(49.42±2.63)、E48h组(47.86±2.54)与C(25.76±1.20)、E12h组(28.77±1.45)比较明显增高(P<0.01);E24h、E48h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优于C组和E12h组(P<0.05),生化指标优于C组和E12h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C组和E12h组明显减轻。结论MT的表达可减轻未成熟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孙忠东高尚志池一凡毛志福王志维吴智勇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未成熟心肌超微结构缺血再灌注损伤
硅橡胶膜防止心胸手术后粘连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①硅橡胶膜防止全肺切除术后气管被粘连牵拉侧弯;②硅橡胶膜替代心包防止粘连。实验结果证实防粘连效果良好,无任何副作用或并发症。6、12、18个月处死动物,肉眼观察手术局部证实,采用硅橡胶膜隔离处无任何粘连。病理切片。所有与硅橡胶膜接触处之组织无任何异物反应或炎性反应。经临床应用亦证实效果良好。因此认为,硅橡胶膜是一种可以在心胸外科领域内用以防止术后粘连的良好用品。
高尚志王土生林道明涂仲凡毛志福孙有刚姚震
关键词:硅橡胶心胸手术并发症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