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胜

作品数:97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会议论文
  • 3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手术
  • 14篇术后
  • 14篇瘢痕
  • 14篇畸形
  • 13篇麻醉
  • 12篇增生
  • 12篇增生性瘢痕
  • 11篇皮肤
  • 11篇吸脂
  • 10篇隆乳
  • 9篇肿胀
  • 9篇肿胀麻醉
  • 9篇肿胀麻醉液
  • 8篇单侧
  • 8篇细胞
  • 8篇隆乳术
  • 7篇缺损
  • 7篇注射
  • 7篇隆乳术后
  • 6篇人皮肤

机构

  • 69篇第三军医大学...
  • 28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市中山医...
  • 2篇四川省中西医...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成都军区空军...

作者

  • 97篇毕胜
  • 81篇李世荣
  • 41篇杨东运
  • 21篇曹川
  • 20篇戴霞
  • 20篇毋巨龙
  • 18篇柴琳琳
  • 11篇胡晓佳
  • 11篇刘剑毅
  • 10篇袁希
  • 10篇陈艳清
  • 7篇刘正茂
  • 7篇王珍祥
  • 7篇郭亮
  • 7篇李钢
  • 6篇陶灵
  • 5篇李喆
  • 4篇陈艳清
  • 3篇陈华
  • 3篇陈亮

传媒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中国美容医学
  • 7篇2014中华...
  • 5篇第18届世界...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美容...
  • 3篇中国美容整形...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美容与整...
  • 2篇中国美容与整...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 1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第八届西南五...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13篇2013
  • 14篇2012
  • 13篇2011
  • 1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0篇2005
  • 11篇2004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层皮肤切除植皮治疗大面积皮肤文身
目的:探索一种改进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大面积无法激光治疗的文身。方法:从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对26例大面积文身患者进行植皮手术时,改进已往切除文身皮肤至浅筋膜表面为断层皮肤切除,术后随访并观察效果。结果:26例...
毕胜
关键词:文身植皮术
不同配方肿胀麻醉液应用于超声吸脂术的比较
<正>1987年Klein首先提出有大剂量稀释的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溶液皮下浸润作为脂肪抽吸术的局部麻醉方法,1996年此方法介绍到国内。该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并受到普遍好评。但肿胀液目前尚无规范配方,国内肿胀麻醉液...
毕胜李世荣杨东运曹川
文献传递
多切口及多层次综合面部除皱术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根据面部老年性改变的解剖学特征,改良现有的除皱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采用下睑缘切口、额部冠状切口、颞部切口、耳前/耳后切口以及口腔颊龈沟切口,分别在皮下、SMAS下及骨膜下各层次分离,并结合爱贝芙注射治疗遗留的皱纹.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3~24个月的随访,效果均较满意.除1例患者右颞部血肿经理疗完后全恢复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切口、多层次并结合爱贝芙注射的综合除皱技术,效果确实、可靠、安全、持久,是一种较理想的面部老年性改变的治疗方法.
李世荣王珍祥毋巨龙杨东运曹川刘剑毅毕胜
关键词:除皱术爱贝芙
人皮肤移植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的生长特性及组织学特点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将人皮肤移植于裸鼠后产生的瘢痕(AnalogofHypertrophicScar,AHS)与人的增生性瘢痕(humanhypertrophicscar,HHS)进行对比,明确其作为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全厚皮肤移植于裸鼠,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观察瘢痕增生的全过程,记录瘢痕的大体表现及生长特性,并对不同时期的AHS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VG染色,分别与相应时期的HHS做对比。结果:AHS增生明显,增生期长,增生期瘢痕色红质硬,伴有明显瘙痒。真皮层增厚,胶原纤维致密紊乱,其间细胞及血管成分增多。结论:AHS无论大体表现、生长特性,还是组织学特点,都和HHS相似,是一种理想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
杨东运李世荣陈艳清李钢刘剑毅毕胜戴霞
Rac1蛋白调控表皮干细胞迁移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Rac1蛋白对表皮干细胞(ESC)迁移运动的调控作用,为完善创面愈合的基础理论以及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慢病毒空载体FUGW单独和分别与Rac1蛋白抑制型突变体Rac1T17N、Rac1蛋白活化型突变体Rac1Q61L融合后转染入ES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部分进行如下实验。(1)将ESC分别接种于Ⅰ型胶原溶液(20μg/mL)、Ⅳ胶原溶液(20μg/mL)或纤连蛋白溶液(10μg/mL)包被的24孔细胞培养板,采用CytoTox 96比色试剂盒检测ESC对不同基质的黏附率。(2)选取上述黏附于Ⅳ型胶原的1000个ES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黏附细胞的形态延展并比较面积大小。(3)选用Transwell小室,上室加入ESC、下室中加入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限定性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液(以不加SDF—1的培养液为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ESC的趋化能力,结果以细胞迁移变化率表示。(4)将ESC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孵育12h,加入含4μg/mL丝裂霉素c的培养液继续孵育2h,于单层贴壁细胞划痕,6、12h后统计剩余划痕宽度百分率。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与转染FUGW的ESC比较,转染Rac1Q61L的ESC对Ⅰ型胶原的黏附率明显增加(t=5.302,P〈0.05),转染Rac1T17N的ESC对Ⅰ型胶原(t=13.741,P〈0.05)、Ⅳ型胶原(t=15.676,P〈0.05)及纤连蛋白(t=8.256,P〈0.05)的黏附率均明显下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与转染FUGW的ESC比较,转染Rac1Q61L的ESC面积明显增大,细胞边缘有层板状伪足伸出;转染Rac1T17N的ESC面积显著缩小。在趋化因子SDF-1作用下,与转染FUGW的ESC比较,转染Rac1Q61L的ESC迁移变化率升高43.4%,转染Rac1T17N的ESC迁移变化率下降78.0%;无SDF—1作用时,与转染FUGW的ESC比较,转染Rac1T17N的ESC迁移变化�
柴琳琳曹川赵树文李世荣毕胜甘露
关键词:干细胞慢病毒属创面愈合
应用颞筋膜瓣一期耳再造术
【目的】探讨应用颞筋膜瓣一期耳再造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注意事项。【方法】15例先天性小耳畸形,男11例,女4例,年龄7~23岁;左耳19例,右耳6例。2例用Medpor支架,包括耳基架和耳轮架两部分。术前用烧热的克氏针在耳基...
毋巨龙戴霞毕胜
关键词:颞筋膜瓣耳再造术手术治疗MEDPOR支架适应症
隆鼻术假体固定缝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隆鼻术假体固定缝合装置,包括推针钳和缝合针,所述推针钳包括相互铰接的钳柄I、钳柄II、设置于钳柄I前端的钳口I和设置于钳柄II前端的钳口II,所述钳口I内侧设置用于缝合针针尾放入的推针孔,推针孔底部设...
毕胜李世荣曹川戴霞柴琳琳
文献传递
不同温度肿胀麻醉液对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的肿胀麻醉液是否影响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从而引起毒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方法:23例患者分别接受常温及体温肿胀麻醉液输注,测定其术后即刻及术后8h的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患者血药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且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输注接近体温的肿胀麻醉液不会升高术后利多卡因血药浓度。
毕胜李世荣杨东运胡晓佳
关键词:肿胀麻醉利多卡因血药浓度
吸脂联合自体脂肪移植矫正双侧小腿不对称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矫正双小腿不对称的治疗方法。方法: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对双侧小腿较粗的一侧进行脂肪抽吸,另一侧进行自体脂肪移植的方法治疗6例双小腿不对称患者。结果:经过1-6个月随访,6...
郭亮李世荣毕胜
埋没导引缝合法矫正隆乳术后不对称
:介绍一种处理隆乳术后不对称的方法.方法:从2009年3月到2009年12月应用埋没导引缝合法处理6例假体置入后双侧不对称患者.结果:经过术后3-6个月的随访,5例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且没有出现复发,1例患者调整无效后行...
毕胜李世荣杨东运刘正茂
关键词:埋没导引缝合法疗效评价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