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强
- 作品数:32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的“造园”话语
- 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众多实践中,“造园”作为一个重要的话语概念被广为征引和反复提出,用以解释某些设计思考和实践结果。在相关作品中,不独有国内建筑师的实践和理论上的探讨,甚至国外的建筑师也参与到这样的...
- 段建强
- 关键词:建筑实践建筑设计建筑师
- 文献传递
- 立体思维,空间设计的摇篮--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 本文通过对传统建筑教学方法与以模型为先导的建筑设计教学方式的对比与分析,指出以模型为先导对于培养学生立体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控制要点。
- 王倩段建强马静
- 关键词:立体思维草图
- 画境观念与乡境营造——18世纪英国画境观念下乡村建筑实践及其当下中国启示被引量:7
- 2017年
- 当代中国乡村建设正以迅速扩展的方式影响着乡村景观,而美学取向的"乡境营造"是其重要特征。拟从18世纪英国的画境观念入手,探讨这一观念在历史中率先展开的对乡村环境、乡土民居美学价值的认知、学习和吸收,及其师法民居浪漫形式的"如画风格"实践。并进一步以历史回顾为参照,对我国当下乡村建设热潮中以"乡境营造"为价值目标的一些实践倾向进行审视与批判。
- 姚冬晖段建强
- 关键词:画境乡土民居乡村建设
- “造园”学科初创与传统近代阐释 陈植《造园学概论》中的“造园学”及“造园”观念被引量:3
- 2018年
- 文章以陈植《造园学概论》为样本,讨论近代"造园"相关学科创设之初的名实之争与观念差异,如建筑学和园艺学。首先,具体探讨了《造园学概论》中关于"造园学"的论述,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来源和体系构成;其次,对于其中"造园"观念展开讨论,重点论述其中关于传统的部分,以分析陈植之"造园学"在特定学科架构进程中对待传统的态度;最后,着重探讨了这种对待传统的方式与其他同时代学者的关系,以认识陈植在《造园学概论》中相关讨论的意义。
- 段建强
- 关键词:造园学科
- 陈从周先生与豫园修复研究:口述史方法的实践被引量:13
- 2011年
- 本文通过基于对史料的发掘和大量当事人访谈,以期对解放以来豫园的修复过程加以回顾;初步梳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豫园修复的过程,研究其中陈从周先生的造园思想与保护理念、实践意义和学术贡献。并进一步针对传统园林修复史研究方法与园林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加以探讨。
- 段建强
- 关键词:传统园林口述史
- 保护规划后续管理中信息化途径与方法——以上海市朱家角古镇为例
- 本文以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古镇为例,重点研究古镇保护规划完成之后,在其后续管理中,典型风貌街道、河道与具体不同保护等级建筑物的数据库信息采集方法与数据库的可能结构。并指出:风貌与建筑信息化作为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规划...
- 段建强赵冬梅
- 关键词:城市规划古镇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 文献传递
- 传统习俗的当代诠释——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思路之再探讨
- 在以发展经济为主导目标的乡村建设热潮中,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落入千篇一律的旅游开发模式中。如何延续徽州地域文化的特异性,如何延续古村落的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讨论以一种后卫策略复兴传统文化,并以徽...
- 赵冬梅段建强
-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传统习俗文化人类学祠堂
- 文献传递
- 意象重构:造园重建历史中的文化沉思 ——以沧浪亭为例
- 本文以沧浪亭为例,重点研究沧浪亭持续性修复与重建历史中的修复模式;旨在讨论这种持续性修复与重建的历史中,不同时期及人群对造园遗产的价值判断所涵括的不同方面。并指出:①意象重构是历史上沧浪亭持续性修复与重建的核心模式,并且...
- 段建强
- 文献传递
- 日常生活世界的传统聚落解读——以皖南、鄂东南传统聚落为例
- 本文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通过'场景'这一解读传统聚落的钥匙,分析传统聚落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与场所的关系。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重视日常生活,希望对现代社会重新拾回生活世界中天然、自在的情感起到启发意义。
- 赵冬梅段建强
- 关键词:传统聚落
- 文献传递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教学中的空间观念
- 2019年
- 同济大学建筑系的独特性和影响力来自其创建时期就已充分显现的、在现代建筑教育及其设计教学上的开拓性探索。本文以现代建筑的"空间"议题为主线,通过追溯黄作燊与冯纪忠两位同济大学建筑奠基人的建筑教育理念和设计教学思想,从侧面认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观念是如何在中国建筑教育中被移植和转化的。另外,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中国现代建筑成长源流的多样性,以及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多种途径。
- 卢永毅段建强
-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