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秋娟
- 作品数:1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郴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DNMT1通过SOCS1影响高糖诱导足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
- 2024年
-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对高糖(HG)诱导足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足细胞MPC-5细胞,设立Control组和HG组,采用小RNA干扰技术和脂质体转染技术沉默或过表达DNMT1、SOCS1。采用qRT-PCR法检测DNMT1、SOCS1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SOCS1蛋白及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HG升高了MPC-5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水平、DNMT1 mRNA表达以及DNMT1、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了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沉默DNMT1表达和过表达SOCS1均降低了MPC-5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水平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P<0.05)。沉默DNMT1表达升高了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沉默SOCS1表达可逆转沉默DNMT1表达对MPC-5细胞凋亡、炎症以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沉默DNMT1表达能够减轻HG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SOCS1表达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 黄存军刘韵欧秋娟戴洪波何阶德黄朦梁航陈筱涛
- 关键词:DNMT1SOCS1足细胞高糖
- 血清miRNA-93、miRNA-223联合miRNA-324-3p可作为诊断PCOS的生物标记物被引量:4
- 2019年
- 本研究拟基于最近的miRNA报道,结合前期关于肌肉生长抑素(myostatin, MSTN)的相关研究,探究多囊卵巢综合症(plo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血清miRNA和生长抑素的表达及其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本研究选取160例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PCR、ELISA等方法比较PCOS患者血清miRNA和生长抑素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显示,通过PCR的方法发现mi RNA-93、mi RNA-223在PCOS患者的血清中显著升高,而mi RNA-4522、mi RNA-6767-5p和mi RNA-324-3p则表达下降。本研究建立了3个miRNA的预测模型,并证实预测模型在筛选组和验证组中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有效区分PCOS患者和正常人群,但研究结果也发现,miRNA模型结合MSTN没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 张伟欧秋娟王岐本张天杰唐伟军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症生物标记物
- 维持性血透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终末期肾脏病(ES-RD)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8例,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测血浆胆固醇(TC),血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透析12月后血TG、LDL,Apo升高,HDL、ApoA1、ALB降低。结论ESRD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脂质代谢紊乱,血液透析并不能消除高脂血症,甚至可加重高脂血症。
- 王益芳欧秋娟汤梦娟陈曼丽
- 关键词: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血脂
- 维持性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
- 2021年
- 目的:探究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钙磷代谢及心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其透析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行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32%)略高于对照组(71.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钙(Ca)、磷(P)、钙磷乘积(Ca×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12个月后iPTH、Ca、P、Ca×P等指标均比透析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透析6个月后C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42%)略低于对照组(31.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可减少患者动脉钙化率,改善钙磷代谢指标。
- 陈筱涛戴洪波欧秋娟梁航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钙磷代谢心血管钙化
- 螺内酯对慢性肾脏疾病的保护作用
- 2009年
-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37例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接受螺内酯20 mg,1次/d,治疗8周。观察入组时、服药后第8周测以下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SP),舒张压(DP),血清钾,血清钠,血清肌酐(Scr)。结果所有患者经8周治疗后,SP,DP,血清钾,血清钠,Scr,均无明显变化,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已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且血压控制良好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加用小剂量螺内酯可减少尿蛋白、抑制肾脏纤维化,从而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且相对安全。
- 王益芳欧秋娟刘志华
- 关键词:螺内酯慢性肾脏疾病
- 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甙联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评估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采取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则采取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晨僵、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晨僵、ESR、CRP、R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晨僵、ESR、CRP、R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不仅可改善疗效,而且可以改善晨僵、CRP、ESR等,值得借鉴。
- 欧秋娟黄存军廖湘平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 背景: 强直性脊柱炎(AS)到目前为止发病原因仍未清楚,临床症状上主要是脊柱关节发生慢性炎症性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常有受累关节韧带钙化、椎间盘纤维化及出现骨性强直等病理改变,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肌腱韧带附...
- 欧秋娟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氧化应激疾病活动度病理过程炎症指标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洛伐他汀的干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以及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洛伐他汀剂量20 mg/d口服,观察12周;观察指标包括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血C反应蛋白、白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使用洛伐他汀12周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均明显降低,而HDL-C上升,C反应蛋白从治疗前(10.83±3.0)mg/L降至(7.78±2.16)mg/L(P<0.05)。血白蛋白经洛伐他汀12周治疗后上升,从治疗前(32.47±4.65)g/L上升至(34.47±6.78)g/L(P<0.05),白蛋白上升与血C反应蛋白下降呈负相关(r=-0.305,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降脂外,还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血C反应蛋白水平。
- 王益芳何勇李泉清欧秋娟陈曼丽
- 关键词:血液透析C反应蛋白洛伐他汀
- 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研究
-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结...
- 陈筱涛晏正辉欧秋娟
- 关键词:肾小球疾病乙型肝炎病毒肾组织临床病理
- 益生菌干预治疗狼疮肾炎Ⅳ~Ⅴ型患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背景益生菌辅助狼疮肾炎(LN)患者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但缺乏药物疗效之间的比较以及益生菌干预治疗对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目的观察益生菌干预治疗LN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2020年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诊断为Ⅳ型和Ⅴ型LN患者98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干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治疗组同时给予益生菌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免疫球蛋白(Ig)E、IgG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粪便肠道菌群变化、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水平等。结果共93例患者完成了24周的治疗,其中常规治疗组46例,干预治疗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及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Scr、补体C3和补体C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干预治疗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疾病活动指数(R-SLEDAI)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4、12、24周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24周后,干预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和BUN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gE、Ig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干预治疗组患者血清IgE、IgG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干预治疗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LEfSe分析显示,LN患者治疗前粪便中幽门螺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肠球菌门等有害菌群明显增加,疣微菌门等有益菌群含量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治疗24周后粪便中幽门螺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肠球菌门降低,疣微菌门等有益菌群明显增加,且干预治疗组治疗24
- 黄朦黄存军欧秋娟戴洪波何阶德梁航陈喆徐秋笔
- 关键词:益生菌狼疮肾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