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宏斌

作品数:13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分
  • 2篇射血分数
  • 2篇肾功能
  • 2篇住院
  • 2篇卒中
  • 2篇微循环
  • 2篇慢性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9篇江苏省苏北人...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市胸科医...

作者

  • 13篇梅宏斌
  • 5篇刘晓东
  • 4篇周艳丽
  • 4篇徐东杰
  • 4篇沈洁
  • 4篇程铖
  • 4篇张海锋
  • 4篇李新立
  • 4篇周芳
  • 3篇樊宽鲁
  • 3篇谢勇
  • 3篇徐冰
  • 3篇张琪
  • 3篇何胜虎
  • 3篇纪军
  • 3篇张晶
  • 3篇徐日新
  • 2篇陈述
  • 2篇孔祥萦
  • 1篇姚文明

传媒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177例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卒中情况。方法调查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房颤患者30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情况、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情况,分析抗凝治疗的规范性及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结果住院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岁,房颤类型以非瓣膜型房颤为主,占93.7%(282/301),58.8%的房颤患者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4%接受NOAC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抗凝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vs 20.5%,P=0.025)。瓣膜型和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后INR达标(INR 2.0~3.0)的比率分别为15.8%和7.1%。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效果,需进一步加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教育和监测。
严凤娣梅宏斌纪军徐冰张晶陈述何胜虎
关键词:房颤华法林卒中
微循环阻力指数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 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50例,在PCI后立即测量IMR。以IMR=40 U为临界值,将IMR<40 U定义为微循环正常组(A组),将IMR≥40 U定义为微循环异常组(B组)。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相关情况,以及术后24 h、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及术后随访12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TB)是影响急性前壁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CI术后24 h、6个月、12个月时, 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内径(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MACE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STB是急性前壁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IMR对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重构、左心功能恢复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吴彩凤徐日新张强程铖谢勇刘晓东曹天庆梅宏斌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不良事件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0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方式,比较不同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增加阶段性改变模式干预护理模式。比较2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焦虑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36,P=0.015;T=8.569,P<0.001;T=13.890,P<0.001),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9.712,P<0.001)。结论阶段性改变模式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较好,在明显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减轻其焦虑情绪的同时,对其健康生活方式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可考虑推广应用。
刘晓东曹天庆梅宏斌
关键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肾内科
校正TIMI计帧法与微循环阻力指数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校正的TIMI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在疑似心绞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CTFC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入选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因存在疑似心绞痛症状而行冠状动脉脉造影正常的患者48例,分别测算静息相校正TIMI帧数(B-CTFC)、充血相校正TIMI帧数(H-CTFC)和IMR值,将B-CTFC和H-CTFC相除得出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CTFC)。根据IMR值分为IMR阳性组(IMR≥25)和IMR阴性组(IMR<25)。比较两组间CTFC、CFRCTFC的差异,并分析CTFC、CFRCTFC与IMR的相关性。结果 IMR阳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IMR阴性组(75.0%对46.4%,60%对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阳性组与IMR阴性组B-C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5±7.9对23.5±7.5,P>0.05);IMR阳性组H-CTFC高于IMR阴性组(14.3±7.2对10.1±5.3,P<0.05);IMR阳性组CFRCTFC低于IMR阴性组(2.1±0.6对2.5±0.5,P<0.05);CFRCTFC与IMR显著相关(r=-0.56,P<0.01)。结论校正的TIMI计帧法测定的CFRCTFC与IMR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临床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徐冰李益民何胜虎陈述纪军程铖张晶梅宏斌张勤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心房颤动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801例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6-2011年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共801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及>45%,分为两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DEF)组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组;根据患者出院时诊断是否有房颤分别将两组患者分为两亚组(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对比临床特征、心脏彩超及血生化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中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HFDEF组中房颤的检出率为27.4%(113例),而在HFPEF组中为47.7%(18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中房颤组的年龄、左房内径、伴主动脉瓣反流者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而TC、TG均在非房颤组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OR=1.675,95%CI:1.058~2.652)、高龄(OR=1.030,95%CI:1.010~1.051)、左房内径增大(OR=1.101,95%CI:1.065~1.139)、三尖瓣反流(OR=2.732,95%CI:1.549~4.819)、舒张压升高(OR=1.018,95%CI:1.002~1.034)为HFPEF组中房颤的影响因素;而在HFDEF组中,高龄(OR=1.034,95%CI:1.017~1.053)、左房内径增大(OR=1.080,95%CI:1.044~1.118)为房颤的影响因素。结论:房颤在CHF患者中检出率较高,不同LVEF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房颤有各自的影响因素,对于我们认识CHF伴发房颤的风险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沈洁张琪张海锋周艳丽樊宽鲁梅宏斌徐东杰周芳李新立
关键词: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心房颤动影响因素
5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状况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实际治疗与指南的差距。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2011年582例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病例资料,按我国第2版心衰指南颁布时间(2007-12-30)为界,分成两组比较,组1为指南颁布前病例,组2为指南颁布后病例,了解慢性心衰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结果:我科慢性心衰住院患者以心肌病(48.8%)及高血压病(38.7%)为主;心功能分级以NYHAⅢ级(56%)为主;组1和组2的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利尿剂靶剂量使用率分别为45.9%/46.6%、0.6%/1.4%、83.4%/85.9%、54.1%/51.3%。器械治疗中CRTD的植入率两组分别为0.6%/5.6%(P<0.01)。结论:我科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的靶剂量使用率较低,器械治疗比例呈上升趋势,临床实际与指南规范存在差距。
张琪沈洁张海锋周艳丽姚文明梅宏斌樊宽鲁徐东杰周芳李新立
关键词: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联合用药
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2022年
研究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否会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产生影响。方法:以回顾分析的方式,对294名患有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共同使用的情况下,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严重程度产生的影响,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个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会产生直观影响,包含年龄≥65岁、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BMI ≥ 25 kg/m2,属于该疾病的高危独立因素主要包括吸烟、2型糖尿病、BMI≥25kg/m2等。结论 患有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会受到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直观影响,因此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提前预防,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良好的保障,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引起重视。
刘晓东梅宏斌曹天庆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4
2019年
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7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每月连续录入20~30例,共637例。按照是否有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合并组与对照组,分析危险因素、既往史、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用药情况及在院期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新发脑卒中)等变量的差异。本研究中,ACS患者伴缺血性脑卒中者患病率为7.5%(48/637)。合并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50.00%(24/48)比69.78%(411/589),χ^2=8.02,P<0.05]及介入治疗[56.67%(17/30)比81.86%(334/408),χ^2=11.15,P<0.05]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双联抗血小板、他汀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我院ACS伴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率与国外相关研究类似,均存在一定程度用药比率低的问题,需有更多研究关注此类患者的临床管理。
王芳梅宏斌纪军徐冰张晶钱志敏宫宇楠梁家阳何胜虎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微循环障碍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基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6.17,25例)和高NLR组(NLR>6.17,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治疗方案及直接PCI术后IMR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与直接PCI术后IMR的相关性。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患者糖尿病病史(7/25 vs.15/25,χ^2=5.195,P=0.023)、高血脂病史(7/25 vs.14/25,χ^2=4.023,P=0.045)、中性粒细胞计数[6.33(4.04,6.66)×10^9/L vs.7.90(7.23,12.09)×10^9/L,H=18716.000,P<0.001]、淋巴细胞计数[1.85(1.37,2.56)×10^9/L vs.0.87(0.78,1.03)×10^9/L,H=29710.000,P<0.001]、发病-球囊扩张时间[227.00(180.00,390.00)min vs.360.00(270.00,435.00),H=25199.500,P<0.001]及直接PCI术后IMR值[(29.9±2.7)vs.(40.4±1.7),t=16.307,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IMR具有正相关性(r=0.676,P<0.001)。进一步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示,患者NLR与直接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有关(R2=0.457,P<0.001)。结论STEMI患者入院时,较高的NLR水平与直接PCI术后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对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微循环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强程铖徐日新吴彩凤谢勇刘晓东梅宏斌曹天庆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微循环障碍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分析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随访预后,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联合血管内超声检查明确诊断SCAD患者共16例,分析其冠脉造影分型、治疗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SCAD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占75%(12/16),起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冠脉造影显示的18处夹层主要发生于前降支(8例,44.44%),分型以冠脉造影"鼠尾状"特征性改变的ⅡB型最为常见。16例患者中10例药物保守治疗,6例介入治疗,总体预后良好,随访治疗后6个月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夹层自愈性高。结论缺乏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青年女性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要高度怀疑SCAD可能。介入医生应该熟悉SCAD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并联合腔内影像学检查(IVUS或OCT)加以证实或排除。对于靶血管远端血流TIMI3级的SCAD一般采用药物保守治疗,Ⅳ型高危SCAD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推荐单纯球囊扩张,恢复靶血管TIMI3级血流为治疗目标,支架植入不是优先的选择。
程铖徐日新张强曹天庆刘晓东谢勇梅宏斌
关键词: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随访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