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晓旭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种群
  • 3篇亲缘地理
  • 3篇种群遗传
  • 3篇种群遗传变异
  • 3篇控制区
  • 2篇宽鳍鱲
  • 2篇MTDNA控...
  • 1篇地理分化
  • 1篇遗传分化
  • 1篇种群变异
  • 1篇种群分化
  • 1篇蟾蜍
  • 1篇线粒体控制区
  • 1篇华南沿海
  • 1篇分化
  • 1篇CYTB

机构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梁晓旭
  • 5篇庆宁
  • 3篇马天峰
  • 1篇赵俊
  • 1篇林岳光
  • 1篇廖伟群
  • 1篇陈湘粦
  • 1篇列金妮
  • 1篇左艳玲
  • 1篇丘城锋
  • 1篇万彩霞
  • 1篇杨柯林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广东地区不同水系宽鳍鱲种群遗传变异初探
<正>宽鳍鱲(Zacco platypu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东亚特有鱼类之一,在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均有分布。本文对采自广东境内的鉴江、漠阳江、北江、东江和...
梁晓旭庆宁
文献传递
华南地区黒眶蟾蜍的遗传变异和地理分化被引量:7
2011年
黒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Anura,Bufonidae)是亚洲常见的蟾蜍,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由于华南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大陆架岛屿及其地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而不同地区的黑眶蟾蜍种群可能存在地理上的遗传变异。本文首次采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了采自我国华南6个省市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台湾),包括4个主要大陆架岛屿(海南岛、大屿山、南澳岛、台湾岛)的12个黑眶蟾蜍种群共84个个体,获得mtDNA控制区序列长956bp的片段,共有75个变异位点(26.3%为单个多态位点,73.7%为简约信息位点),12个插入/缺失。所获得的44个单倍型中有5个为种群间共享的单倍型。华南地区黒眶蟾蜍较高的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h=0.977)不但表现为海岛种群内普遍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而且遗传分化指数(FST)、基因流(Nm)、Amova和Samova等分析均表明种群之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从Amova分析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来看,华南地区分布于大陆与分布于海岛的种群之间并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说明由陆缘浅海造成的阻隔作用(isolation by barrier)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华南地区黑眶蟾蜍种群之间遗传分化的原因。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低度相关(Mantel测试R=0.192,P<0.001)说明华南地区黑眶蟾蜍的种群分化並不完全符合距离决定分化(isolation by distance)的假说。Samova的结果表明华南沿海大陆东部的3个种群(广东汕头、福建莆田和东山)与其它地区9个种群之间的变异最大(FCT=0.35097),因此,推测黑眶蟾蜍这2个地理区域组之间应该存在着其它地理隔离屏障,对两地黑眶蟾蜍的迁移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产生此隔离效应的天然地理屏障可能为莲花山脉。黑眶蟾蜍种群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局部扩张,时间大约在距今0.025MYA左右,这与最后一次冰期结束的时间相吻合,而位于我国华南大陆周边的
庆宁马天峰梁晓旭林弘都卢文华盐司橹
关键词:蟾蜍MTDNA控制区遗传分化
华南沿海西部美丽小条鳅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种群遗传变异及亲缘地理格局被引量:13
2010年
为研究其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地理格局,分析了107尾采自华南西部和海南岛的12条水系的美丽小条鳅(Micronoema-cheilus pulcher Nichols)控制区934-938 bp的序列,其中有79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46.88%,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55.06%。基于36个单倍型的系统树显示,12条水系的种群聚成两支。其中,广西沿海诸独立水系(防城河、峒中河、北仑河、南流江)和西江水系与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关系密切,而海南岛万泉河和南渡江与广东鉴江水系关系密切。根据嵌套进化枝系地理分析(NCPA)推测,防城河周边地区可能是美丽小条鳅的扩散中心,该物种可由此区域通过两条途径扩散:(1)沿西江水系向广西沿海独立水系至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扩散;(2)向海南岛诸水系再至雷州半岛的鉴江水系扩散。在演化过程中,曾发生片断化事件、长距离建群和持续的分布区扩张。
庆宁丘城锋廖伟群马天峰梁晓旭列金妮
关键词:线粒体控制区种群遗传变异亲缘地理
广东地区宽鳍鱲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地理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分析88尾采自广东境内9条水系的宽鳍鱲(Zacco platypus)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初步研究其种群遗传变异和地理格局。所测定的Cytb基因全序列长1140bp,其中变异位点98个,简约信息位点75个。共检测到33个单倍型,除鉴江种群只有1个单倍型外,其余8条水系均有多个单倍型。北江、流溪河、鉴江、北流河和罗定江等5个种群有共享单倍型Hap11,罗定江和北流河之间共享了单倍型Hap4,东江与流溪河共享Hap6,而韩江和榕江共享单倍型Hap29。种群单倍型多样性的平均值(h)为0.908,核苷酸多样性的平均值(π)为0.0196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NJ树)显示,宽鳍鱲种群33个单倍型可分为2个分支,其中来自珠江水系(北江、东江、流溪河、罗定江和北流河)和广东西部独立入海水系(鉴江和漠阳江)的宽鳍鱲种群聚为一支(分支A),广东东部独立入海水系(韩江和榕江)种群聚为另外一支(分支B)。2分支间的遗传距离和碱基差异率均较高(0.0517—0.0549,5.35%—6.49%),明显大于分支A内(0.0012—0.0099,0.26%—2.11%)和分支B内的值(0.0027,1.58%),但远小于宽鳍鱲与外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和碱基差异率(0.0945—0.1912,8.77%—17.11%)。这表明分支A与B之间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未达到物种级水平。韩江和榕江的种群相对独立,推测可能与莲花山脉的阻隔有关。根据单倍型网络图推测,流溪河可能是广东中西部地区宽鳍鱲的扩散中心,分别向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和东江扩散,再向鉴江和漠阳江扩散;另外由扩散中心经东江到榕江再向韩江扩散。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8.50%,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6.24%。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皆表明广东境内9条水系的宽鳍鱲在整个种群上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种群扩张。
梁晓旭庆宁杨柯林万彩霞赵俊陈湘粦
关键词:宽鳍鱲CYTB种群变异亲缘地理
基于mtDNA控制区序列的拟平鳅遗传变异和种群分化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DNA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拟平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共检测了12条水系87尾拟平鳅的mtDNA控制区序列,在477bp片段中有9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39个单个多态位点,56个简约信息位点。系统发育分析(NJ)结果显示,华南西部沿海地区拟平鳅20个单倍型分成3支;分支I由广东西部独立入海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种群组成,分支Ⅱ由广西东部独立入海水系和海南岛昌化江的种群组成,而海南岛的万泉河和南渡江种群聚合成分支ⅡI。表明海南岛不同水系的拟平鳅已经发生了遗传分化,一部分与广西的种群相似,另一部分是海南特有的。3个分支内的变异率(0.583%~1.775%)都明显小于各分支间的变异率(4.205%~5.715%),也远小于各分支与外类群间的变异率(11.825%~13.73%)。说明华南西部沿海和海南岛的拟平鳅已分化成3个在遗传上有明显差异的群。基于现在的地理格局,研究曾经假设华南西部沿海独立水系种群与珠江水系种群的关系较密切,而与海南岛种群的关系较疏远。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大部分的变异(65.04%)分布于地理区内种群间,而地理区间的变异仅占2.24%,与假设不符。表明12条水系拟平鳅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分化可能主要是由于第三纪水系的隔离,而不是第四纪冰后期海南岛与大陆的分离所致。而第四纪盛冰期低海平面所造成的陆连,使相互分离的水系有机会连接,因此,海南岛昌化江种群与广西沿海独立水系种群关系密切,珠江水系种群保持与广东西部沿海独立水系种群的密切关系。而琼中海峡这个地理屏障形成的时间还不够长久,并没有成为有效的生殖屏蔽。AMOVA分析结果与上述NJ分析中各个分支之内的分子变异非常小的结果一致。
左艳玲林岳光梁晓旭马天峰庆宁
关键词:MTDNA控制区亲缘地理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