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留学生在线网络学习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留学生在线网络学习系统,包括登录单元、学习单元和数据库;所述登录单元,包括指纹登录子模块和密码登录子模块;学习单元,包括学习模块和测试模块;学习模块,包括自学子模块、在线课堂子模块、交友沟通子模块和娱乐学...
- 李闪王江柴高洁寿怡君韩芬王航孙婷婷
- 文献传递
- 从场域理论看《鹿鼎记》对“江湖”的反叛与再造被引量:3
- 2018年
- 《鹿鼎记》是金庸的收官之作,其"特立独行"的叙事,脱离了传统武侠小说对"江湖"和"侠"的结构模式。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切入,从场域、惯习、资本入手,可以发现《鹿鼎记》中江湖场域结构被重组,延展了传统江湖的场域空间,并改变了江湖场域的力量构型和位置,而新的"资本"在江湖场域中获得合法的有效性,也导致江湖场域中出现韦小宝式的另类"侠客"。本文尝试梳理《鹿鼎记》"创新"之内在逻辑,进而发现金庸对自我写作和对传统武侠小说解构的决心和高明之处。
- 柴高洁
- 关键词:场域理论《鹿鼎记》江湖韦小宝
- 意象和语言——论简政珍诗的美学追求
- 2012年
- 在台湾中生代诗人中,简政珍于缪斯的版图上绘下了特立独行的轨迹。简氏堪称台湾诗坛上继叶维廉之后又一位典型的兼擅理论和创作的学院派诗人,至今已出版诗集《季节过后》、《纸上风云》、《爆竹翻脸》、《历史的骚味》、《浮生纪事》、《放逐与口水的年代》等十余部,以及《空隙中的读者》、《放逐诗学》、《语言与文学空间》、《诗的瞬间狂喜》、《台湾现代诗美学》等诗学专著。在诗歌美学方面,简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诗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诗的本体论、诗的创作论以及读者鉴赏理论。他杂糅了存在主义、新批评、语言学、符号学、解构学等诸多现代文艺流派因子,用辩证的思维凝结成个人独特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匡正了台湾诗坛的杂乱无序。所以洛夫曾说简氏"
- 柴高洁
- 关键词:意象世界美学追求诗质智性文学空间意象思维
- 刑罚的背后:试比较《活地狱》与《一九八六年》被引量:2
- 2010年
- 《活地狱》是晚清比较有影响的谴责小说,《一九八六年》是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代表作。二者虽相隔近一个世纪,但是它们对刑罚和人性恶的共同关注,使得这两部小说有了比较的可能。从中可以梳理出另一类文化的传承,即通过对黑暗的残酷表现,反思和批判所处的时代。
- 柴高洁
- 关键词:刑罚人性恶晚清
- 抒情传统的手术刀——论夏宇诗歌的解构美学被引量:2
- 2016年
- 女诗人夏宇在台湾诗坛实属异数,其特立独行的"先锋"姿态,持续延展了现代诗的存续时间和表现空间,或者在诗集出版样式上标新立异,解构成规;或者在抒情方式上摒弃传统,独树一帜;又或者在女性主体建构中从"背叛"走向"自觉"。夏宇的诗彻底颠覆和瓦解了传统诗作的书写方式,在解构与建构中完成了对缪斯的追寻和对自我心灵的"逆毛抚摸"。
- 柴高洁
- 现实的诗化展开:战后台湾现代诗的生活美学
- 2018年
- 台湾现实主义诗潮于1970年代再次兴起,于诗坛外部而言是对当时台湾内外交困历史的反映,于诗坛内部而言,是对佶屈聱牙的现代主义诗风的反叛与纠偏。现实主义诗潮于台湾现代诗而言并不如现代主义诗潮"风起云涌",但作为一种潮流,却与现代主义一起成为战后台湾现代诗发展的两个重要线索与路向,且在互相对抗与学习中绞合出台湾现代诗的诗美盛宴。站在百年新诗发展的结点回望战后台湾现实主义诗潮的群体构成,追索与日据时期新诗的历史渊源,挖掘梳理其诗学维度、审美视域,以及在1980年代的变化等,或有助于窥探台湾现代诗在历史、政治、民族、文化等影响下生长变动的轨迹。
- 柴高洁
- 关键词:生活美学
- 用于留学生的线上学习辅助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留学生的线上学习辅助系统,包括教师端、云服务器和学生端,教师端和学生端均通过网络访问云服务器;教师端包括登录模块Ⅰ、分配模块、上传模块、审阅模块、互动模块Ⅰ;学生端,包括登录模块Ⅱ、学习模块、互动模块...
- 李闪王江柴高洁寿怡君韩芬王航孙婷婷
- 文献传递
- 一种英语远程教学用声像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英语远程教学用声像系统,包括十字滑台,十字滑台包括横向滑块和纵向滑块,纵向滑块由纵向滑块电机驱动,横向滑块电机与横向滑块之间、纵向滑块电机与纵向滑块之间均通过丝杠丝母机构传动连接,纵向滑块上设置有竖向布...
- 王好强王磊韩小哲柴高洁关成勇
- 文献传递
- 抗战时期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文学语言的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语言跟其他一切上层建筑一样,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定的时期总要有特定的语言系统来适应当时的环境。在抗战时期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中国被强行分成了三个区域,也为研究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文学语言提供了可能。
- 柴高洁
- 关键词:抗战时期文学语言
- 重写文学史背景下两篇伤痕小说的比较
- 2009年
- "文革"是人们想忘却但始终萦绕于心的梦魇,它将成为一道抹不去的伤痕永刻于中国历史。《尹县长》和《班主任》作为"文革"记忆的两个开端,蕴涵了作者和大众太多的悲伤。两篇小说写作和发表时间及空间的不同,造成了两篇小说的种种差异。从中可看到对"文革"伤痕书写的两种范式。特别是在重写文学史背景下关注这两篇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助于为当下文学史的研究和著述开辟新的着眼点。
- 柴高洁
- 关键词:重写文学史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