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西钢

作品数:21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方言
  • 4篇汉江上游
  • 2篇移民
  • 2篇语音
  • 2篇水流域
  • 2篇文化
  • 2篇历史成因
  • 2篇汉水流域
  • 2篇汉语
  • 1篇地理语言学
  • 1篇地区方言
  • 1篇地区文化
  • 1篇动态助词
  • 1篇演进
  • 1篇演进历程
  • 1篇一致性
  • 1篇音系
  • 1篇语气
  • 1篇语气词
  • 1篇语言

机构

  • 20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柯西钢
  • 1篇朱立挺
  • 1篇游艺

传媒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方言
  • 1篇求索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安康师专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河方言声调略说
2004年
白河县地处陕西省南部,与豫、鄂、川、关中联系密切。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这里特殊的语音状况。白河方言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演变规律与普通话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古入声字的走向上:白河方言中清入字派入阴平、阳平的比普通话多,占了清入字总数的五分之四,次浊入字也有超过七成的派入了阴平和阳平。这种情况的存在说明白河方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影响。
柯西钢
关键词:声调古入声字
多元视角下的汉水流域方言与文化——以上游地区为例
汉水流域上游地处陕、甘、川、渝、鄂、豫几省市交汇区,属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汉江上游地区的方言和文化都表现出较强的多元性:方言方面,中原官话关中片、中原官话秦陇片、中原官话南鲁片、西南官话、江...
柯西钢
关键词:汉水流域方言文化
文献传递
评毋效智先生《扶风方言》
2006年
柯西钢
关键词:方言地区文化一致性
汉江上游地区方言的混合特征及历史成因被引量:5
2018年
汉江上游地处陕、甘、川、渝、鄂、豫几省市交界地区,属于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汉江上游地区方言形成了多方言叠置和混合的特点,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等多种方言成分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形式混合在一起,混合叠置的成分及比重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移民分布密切相关。汉江作为本地区联系外界的通道,在方言形成及方言特征流播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柯西钢
关键词:移民
释“回构”被引量:1
2015年
"回构"一词在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代文献中较为多见,前人未曾考释,词义一直不详。本文从文献资料着手,并辅以词义类推和排句变文的训诂方法,试着对"回构"的词义进行训释。
游艺柯西钢
关键词:南北朝唐代释义
阿拉善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被引量:3
2007年
阿拉善方言有3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和去声。其中来源于古浊平的阳平上和来源于古清、次浊上声的阳平上两部分单字调值相同,在连调中读法各有差异。非叠字组轻声有两种,一种是出现在阴平和阳平上之后的低降调[21],一种是出现在去声后的中平调[33]。根据共时比较可以看出,这些都与兰银官话银吴片方言的特点相同。
柯西钢
关键词:连读变调轻声
阿拉善盟汉语方言的历史成因被引量:2
2010年
阿拉善盟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甘肃、宁夏两省区。阿拉善盟汉语方言较复杂,主要通行于阿拉善盟首府巴彦浩特的新巴音话受以银川为代表的银吴片方言影响较大,而主要通行于阿拉善盟其他地区的左旗民勤话则与甘肃省的民勤方言相似。
柯西钢
关键词:汉语方言历史成因
古蜀道及其对汉江上游地区文化的传播渗透被引量:3
2014年
汉江上游地近巴蜀,两地文化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风俗方面,汉江上游具有很强的巴蜀特色;语言方面,汉江上游深受川北一带方言的渗透和影响。这些都与古蜀道的传播以及两地历史上长期归属同一行政区有密切关系。
柯西钢朱立挺
关键词:蜀道汉江上游文化
论明清时期两湖移民的文化流播--汉江上游湘文化区的个案考察
2008年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几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浪潮。移民由江西、安徽等人口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西迁至湖北、湖南,后又汇合两湖移民一起沿长江和汉江两条水路继续西迁至今汉江上游和川蜀地区,即所谓"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始于康熙初期,直到道光、咸丰年间,持续二百余年,累计有数百万人。移民的迁徙一方面带动了迁入地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使湘楚文化流播至此,形成了今天汉江上游的湘文化区。这些地区的百姓唱花鼓戏,过端午节,湘音湘语,文化体系的方方面面至今都保留着较完整的湘楚文化元素,有别于聚居地的原文化体系。
柯西钢
关键词:明清时期语言体系流播
“就这么X”的多维研究
2020年
"就这么X"作为一个整体结构,使用率广泛。该结构在语义上对"就"和"这么"有所继承和发展,结构中的"X"可由多种成分充当,具有"确认强调"、"总结概括"等语义特征;说话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交际出发点等对表义上的"主观性"有所影响;除此之外,该结构能够通过"词汇"和"重音"两种手段凸显信息焦点,具有较丰富的语用功能。
刘思彤柯西钢
关键词:语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