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跃辉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6篇淋巴
  • 5篇流式细胞
  • 5篇流式细胞术
  • 5篇急性
  • 3篇淋巴瘤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基因
  • 2篇异基因
  • 2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荧光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重排
  • 2篇基因重排
  • 2篇T细胞

机构

  • 10篇北京市道培医...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2篇林跃辉
  • 7篇童春容
  • 6篇刘红星
  • 5篇王彤
  • 5篇蔡鹏
  • 4篇王卉
  • 4篇陆道培
  • 3篇杨君芳
  • 3篇康蕊
  • 3篇赵杰
  • 3篇张帅
  • 3篇李燕燕
  • 2篇费新红
  • 2篇童春荣
  • 2篇顾江英
  • 2篇张弦
  • 2篇熊敏
  • 2篇伍平
  • 1篇邱镜滢
  • 1篇高子芬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LT3突变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其预后较差。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到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严格调控,FLT3/(Fms-like tyrosine...
林跃辉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FLT3
文献传递
持续发热 肝脾大 骨髓幼稚细胞被引量:1
2010年
病例摘要 患者男,23岁。主因“持续发热、肝脾大、骨髓发现幼稚细胞4个月”于2008年5月收入院。患者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发热38~39℃,伴头痛、头昏,偶有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关节痛、尿频尿急等,予以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当地医院查血象:WBC7.8×10^9/L,Hb89g/L,
王卉伍平熊敏林跃辉张帅李燕燕康蕊赵杰王彤杨平地童春容
关键词:持续发热肝脾大病例摘要腹痛腹泻关节痛抗感染
CD117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CD117表面抗原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探讨CD117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系别诊断作用。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标记数种细胞表面及细胞内抗原,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后对22例符合急性T淋巴细胞白...
林跃辉
关键词:CD117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文献传递
流式细胞术定期监测微量残留病可预测急性白血病复发——单中心163例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在化疗获得第1次完全缓解(CR1)后用流式细胞术(FCM)定期监测微量残留病(MRD)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北京市道培医院收治的CR1期AL患者(不包括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定期用FCM监测患者骨髓MRD,追踪至复发或至2010年7月。根据每例患者的白血病特点选择抗体组合,MRD≥0.01%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用Kaplan-Meier法统计持续完全缓解(CCR)率,用Log—rank检验方法比较MRD阳性与阴性患者CCR率差异。结果163例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08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55例。89例AML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接受MRD监测,根据化疗至12个月时的MRD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MRD阳性及阴性组:30例MRD阳性者中仅3例CCR至2010年7月,24、36个月的CCR率分别为13%、13%;59例MRD阴性者中47例CCR至2010年7月,24、36个月的CCR率分别为94%、78%;两组C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例B—ALL患者在诊断后5个月内接受MRD监测,根据MRD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MRD阳性及阴性组:13例MRD阳性者无一例CCR至2010年7月,24、36个月的CCR率为0;22例MRD阴性者中20例CCR至2010年7月,24、36个月的CCR率均为96%;两组C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过以上监测时间MRD阳性的其他患者均复发,而MRD持续阴性者很少复发。结论用FCM定期监测AL的MRD有良好的预后价值。
童春容王卉杨君芳林跃辉张弦赵杰费新红顾江英陆道培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微量残留病白血病预后
4例t(9;22)和/或BCR-ABL异常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报告
一般来说,t(9;22)(Ph+)染色体异常和/或BCRABL融合基因异常是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及约30%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征(Ph+B-ALL)。根据abl及bcr基因断裂点的不同,BCR-ABL融合基因有很...
童春容刘红星王彤林跃辉蔡鹏杨君芳
关键词:BCR-ABL急性髓性白血病ABL
文献传递
免疫组化结果误判导致淋巴瘤误诊三例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提高对正确分析判断免疫组化结果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对3例淋巴瘤误诊病例进行复习,并增加相关抗体标记予以鉴别诊断.结果 例1为淋巴结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富淋巴细胞型(LRCHL),误诊为滤泡性淋巴瘤与形态学观察遗漏R-S样细胞以及误判免疫组化标志BCL-2、CD20有关,即将BCL-2、CD20阳性的非肿瘤细胞误判为肿瘤细胞;误诊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与免疫组化标志误判有关,把围绕瘤细胞的背景小淋巴细胞CD20阳性误判为R-S样大细胞CD20阳性,将CD30阳性的肿瘤性大细胞误判为活化性B淋巴细胞.例2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误诊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主要由于对瘤细胞表达非特异性抗体TDT、CD7、CD43的意义认识不足.例3为胸腺瘤B1型误诊为T-LBL,主要与抗体CK标记不理想而遗漏了肿瘤性上皮细胞,将表达TDT、CD99的反应性细胞误认为肿瘤细胞,以及对Ki-67表达率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结论 淋巴瘤的诊断建立在形态学、免疫组化标志、临床资料和遗传学分析基础上,免疫组化结果的正确分析判断对淋巴瘤确诊至关重要.
谷从友曲向东林跃辉徐教生孙琳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化误诊
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NK/T细胞淋巴瘤:MICM技术对诊断的重要性(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罕见淋巴瘤,起源于活化的NK细胞或活化的T细胞。它通常为结外病变,往往表现为位于面部中线组织的破坏性病灶。NK/T细胞淋巴瘤常见于鼻腔及鼻窦,此外其他结外器官如咽部、胃肠道、睾丸等部位的侵犯也有报导,也有一些罕见的表现为胸腔积液的报导。本文中报道了1名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NK/T细胞淋巴瘤。这名患者在外院通过对胸膜活检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误诊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入院后通过对胸水细胞形态学(morphologic M)、免疫学(immunophenotypic,I)、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 C)及分子生物学(molecular,M)(MICM)联合检测。结果表明,形态学检测证实有幼稚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这些细胞表达胞浆CD3(cCD3)及CD56,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克隆性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从而纠正误诊而正确将其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并成功地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对这罕见病例应强调MICM联合诊断技术对诊断的重要性,另外,此罕见疾病有特殊临床表现,能够对其进行成功的治疗。
刘芳林跃辉刘红星王彤单福香童春荣陆道培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流式细胞术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易位derins(17;15)患者的联合G显带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为探讨1例罕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插入型变异易位derins(17;15)的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联合应用G显带、间期荧光原位杂交、RT-PCR、基因扫描、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等对该例变异型易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显带所见的derins(17;15)是一种罕见的类型,联合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采用位点特异的双色pml/rarα融合探针证实了G显带的结果,间期FISH技术检测出几种信号类型,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该例虽具有插入型变异易位,但仍存在完整的pml/rarα基因。该病例经联合化疗达完全缓解,随访1年至今仍完全缓解。结论:t(15;17)变异型插入易位发生率低,其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中具有多种信号类型,本例应用联合化疗疗效明显。
王彤邱镜滢余纯福马晓兰贾晓鹏王艳平刘红星林跃辉童春容陆道培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附二例报告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诊断a110—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结果2例allo-HSCT患者分别于移植后46d(+46d)和+50d出现高热,多处淋巴结肿大,抗炎治疗无效,骨髓EB病毒DNA水平升高,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外周血多群轻链限制性单克隆B细胞和(或)浆细胞。诊断为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经免疫抑制减量、抗病毒、使用利妥昔单抗、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后,经流式细胞术随访监测外周血和(或)骨髓标本。2例患者的B细胞克隆均消失,但是单克隆浆细胞持续存在或者新出现的克隆。1例患者2周后死亡;另1例患者仍在治疗中,外周血未见B细胞和浆细胞,骨髓未见B细胞,可见单克隆浆细胞。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可以有效诊断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并进行病情监测。随访过程中,骨髓标本可能比外周血标本敏感。allo—HSCT患者如果没有淋巴结活检,通过检测外周血也可以发现B细胞异常。
王卉童春容王静波林跃辉张帅李燕燕康蕊蔡鹏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31例ET标本和对照标本(急性白血病和正常人标本各40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在2种疾病中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位点特异性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在PV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5%和92.5%,在ET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和64.5%,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标本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突变阳性的PV患者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436±0.261,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PV患者总数的40.54%。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216±0.207,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ET患者总数的10%。统计分析表明在PV和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和患者性别无关(P值分别为0.342和0.154)。突变阳性的PV和ET患者中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和年龄无相关性(PV:r=0.161,P=0.342;ET:r=0.331,P=0.154)。结论PV患者较ET患者携带更多突变的等位基因,PV患者携带纯合突变的比例是ET患者的4倍。采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
刘红星童春荣蔡鹏顾江英林跃辉张英滕文王赫朱平
关键词:JAK2V617F突变荧光定量PCR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