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200例病人均具有由心房颤动引起的头晕、心悸、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记录,每次心房颤动发作能在48 h内自行终止而恢复窦性心律,且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症状,左室射血分数>40%,临床基础特征基本相似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人,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胺碘酮组:胺碘酮0.2 g,每日3次,口服,第4日起改为0.2 g,每日1次,维持180 d。安慰剂组:安慰剂0.2 g,每日3次,口服,第4天起改为0.2 g,每日1次,维持180 d。每月随防1次,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在6个月随防期内胺碘酮组病人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6%(16/100),而安慰剂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87%(87/100,P=0.000)。结论:小剂量胺碘酮用作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 李玮李凤云陈晨冯晓兰林蔚黄赞维瞿龙
-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PAF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48例阵发性AF患者的最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ARB干预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RB治疗3个月后最宽P波、P波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40 ms的例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ARB能减轻PAF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电重构,减少AF的发生。
- 赵国忠陈晨冯小兰林蔚瞿龙
- 关键词:P波离散度
- 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30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整群随访5年,由专科医师进行降压治疗的同时记录随访结果。终检标准:心房颤动。影响心房颤动事件的因素用Cox风险比例模型鉴定。结果5年中,发生心房颤动86例(28.1%),平均年发生率5.6%,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95,p=0.024)、左室重量指数(HR=1.137,p=0.000)、左房内径(HR=1.232,p=0.000)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报因子。结论年龄、左室重量指数、左房内径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 瞿龙赵国忠叶瑜陈晨林蔚冯晓兰
-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大
-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对比
- 2003年
- 目的:探索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对92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女性发病比例明显低于男性(21.74%Vs78.26%,P<0.01),女性高血脂病史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而女性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史的比例与男性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吸烟比例远大于女性(P<0.01),女性组严重并发症及住院病死平均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女性急性心肌梗塞较男性发病率低,发病年龄晚,近期预后较男性差、病情重,其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脂,糖尿病,绝经。
- 冯小兰林蔚励海梅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性别流行病学易患因素
- 社区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治疗和控制现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调脂药治疗率和血脂达标率。[方法]对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社区45 ̄74岁居民应用标准问卷进行调查,并测定其血脂水平。分析一个应变量和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法。[结果]有效调查人数2263例,其中血脂异常患病率22.9%,治疗率36.6%,血脂达标率17.5%,调脂药治疗者血脂达标率47.9%。高体重指数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RR=3.79,P=0.000),且调脂治疗后血脂达标率低(RR=0.44,P=0.000);低家庭收入血脂异常居民调脂药治疗率低(RR=1.95,P=0.000)。[结论]本社区45 ̄74岁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和调脂药治疗者血脂达标率低可能与体重指数高有关,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药治疗率低可能与家庭收入低有关。
- 瞿龙李风云林蔚王海燕励海梅朱秀琼刘俊芳
- 关键词:血脂异常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