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英华

作品数:70 被引量:67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5篇土壤
  • 25篇群落
  • 11篇动物群落
  • 10篇施肥
  • 10篇土壤动物
  • 8篇农田
  • 8篇群落结构
  • 8篇类群
  • 7篇动物群
  • 6篇凋落
  • 6篇土壤性质
  • 6篇黑土
  • 6篇黑土区
  • 5篇地表
  • 5篇多样性
  • 5篇优势类群
  • 5篇土壤动物群落
  • 5篇鸟类
  • 5篇农田土壤
  • 5篇物种

机构

  • 36篇中国林业科学...
  • 18篇中国林业科学...
  • 17篇东北林业大学
  • 1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林科院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学研究院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四川省林业厅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福建省林业厅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8篇林英华
  • 23篇张夫道
  • 9篇张树清
  • 8篇张建峰
  • 8篇王玉军
  • 7篇徐演鹏
  • 7篇卢萍
  • 7篇肖文发
  • 6篇苏化龙
  • 6篇谭飞
  • 5篇杨学云
  • 4篇刘骅
  • 4篇马路军
  • 4篇古巧珍
  • 4篇孙本华
  • 4篇汪来发
  • 4篇田晓堃
  • 3篇张明海
  • 3篇朱平
  • 3篇马强

传媒

  • 7篇生态学报
  • 7篇动物学杂志
  • 6篇林业科学
  • 6篇林业科学研究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野生动物
  • 2篇兽类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学报
  • 1篇Zoolog...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第八届中国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C、N空间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强烈干扰直接影响三峡库区土壤C与土壤N贮量与分配特征。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是三峡库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且分布面积最大,因而研究其不同干扰程度下土壤C、N分布特征对于准确评估三峡库区土壤C与N贮量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秋季与2009年春季,采用对角线法取样法方法对三峡库区不同干扰条件下杉木马尾松混交林0—20cm土壤层中土壤C、N含量的季节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N含量季节差异性显著,土壤C含量仅在人为严重干扰下呈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干扰强度对秋季土壤C、N影响显著(P<0.05)。土壤C、N与土壤含水量、pH值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研究区酸性土壤(pH值介于4.59—5.15)增加了土壤C、N的固定与积累。土壤碳氮比与表层土壤矿质化程度和人为干扰有关,强烈人为干扰和地表状况减弱了土壤C、N空间相关性。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半方差函数的曲线球状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无人为干扰条件下土壤C、N的空间结构特征。土壤C、N空间结构变化与灌木层盖度、坡度、季节及人类干扰有关。
林英华汪来发田晓堃杨延峰肖文发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现状及其保护对策被引量:9
2003年
三峡库区曾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 ,三峡工程的修建对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峡库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 5 2 3种 ,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1 0目 1 9科 64种 ,其中Ⅰ级保护物种 8种 ,Ⅱ级保护物种 5 5种 ,中国特有种 9目 1 8科 47种 ,既是特有种又是珍稀濒危动物的物种有 4目5科 8种。本文在综述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特点 ,即区系复杂与组成多样性、成分特有及分布不均匀性的基础上 ,分析了库区陆生脊椎动物致危原因和目前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林英华苏化龙马强肖文发
关键词: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物陆生脊椎动物保护物种
纳米-亚微米级沼渣-煤矸石化合物混聚物生产方法
本发明以沼气池发酵残渣和煤矸石为主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方法,微乳化、非均相混聚和高剪切技术,制备纳米-亚微米级沼渣-煤矸石化合物混聚物,用于保水型缓/控释肥料胶结包膜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生物修复、土壤结构改良剂等。
张夫道王玉军张建峰张树清林英华
文献传递
若尔盖高原不同退牧还湿方式下泥炭沼泽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于2018年和2019年的7月中旬和9月中旬,在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完全禁牧区、一年载蓄平衡实验区、二年载蓄平衡实验区和每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禁牧的季节性限牧实验区中,随机选择一处泥炭沼泽作为采样地,以核心区花湖区的天然泥炭沼泽作为对照地;在采样地和对照地中,采集0~1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其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研究不同退牧还湿方式下泥炭沼泽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地的天然泥炭沼泽相比,2018年和2019年的7月中旬和9月中旬,完全禁牧区、季节性限牧区、一年载蓄平衡区和二年载蓄平衡区中采样地泥炭沼泽0~10 cm深度土壤的容重都增大了;2018年9月中旬、2019年7月中旬和9月中旬,完全禁牧区、季节性限牧区、一年载蓄平衡区和二年载蓄平衡区中采样地泥炭沼泽0~10 cm深度土壤的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减小了;2018年和2019年的7月中旬和9月中旬,总体上,二年载蓄平衡区泥炭沼泽、季节性限牧区泥炭沼泽、完全禁牧区泥炭沼泽、一年载蓄平衡区泥炭沼泽的0~10 cm深度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依次减小。
王京卓玛姐阿西汪晓东王瑞玛吉措林英华
关键词:水源涵养能力泥炭沼泽草畜平衡禁牧若尔盖高原
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地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火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干扰因子之一,直接影响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为了解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地表土壤动物群落恢复状况,于2016年6月和8月,选取松岭区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6年落叶松白桦混交林重度火烧迹地为实验样地、未受干扰的混交林为对照样地,采用陷阱法研究地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本研究共捕获地表土壤节肢动物17 460只,隶属5纲14目57科85属。其中大型土壤节肢动物隶属4纲11目36科55属,优势类群为铺道蚁属(Tetramorium);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隶属2纲3目18科30属,优势类群为球角跳属(Hypogastrura)。整体而言,重度火烧迹地地表土壤节肢动物总个体数多于对照样地,而总类群数低于对照样地,但仅大型地表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明显低于对照样地(P <0.05)。研究时段,8月份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明显高于6月份(P <0.05)。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重度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地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性不显著(P> 0.05),其中6月份中小型地表土壤节肢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明显低于8月份(P <0.01),而6月份Simpson优势度指数高于8月份(P<0.01)。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78,不同月份之间地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均为0.43,表明地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总体变化较小,但地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随时间发生改变。地表土壤节肢动物对研究区域资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差异(P <0.01),重度火烧迹地可共同利用资源增多,对照样地可共同利用资源少而优势现象明显。重度火烧迹地地表主要土壤动物类群因可利用资源增加而导致生态位重叠指数增加。典型判别分析显示,地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受火烧干扰影响,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王京刘丹丹黄勇杰金屿淞李慧仁刘芳蕊刘学爽王立中林英华
关键词:土壤节肢动物火干扰生态位
秸秆还田对吉林黑土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有机肥来源之一,研究其还田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对了解土壤质量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5~9月作物生长期间,对黑土区不同秸秆全部还田、秸秆全部还田+化肥(C:N=1:10)、秸秆全部还田+化肥(C:N=1:20)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与秸秆未还田(对照)相比,秸秆全部还田(C1.0)条件下土壤pH与土壤湿度略有降低,其他指标则相应增加;含有秸秆的处理中,土壤有机碳、pH、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均为C1.0>C/N10>C/N20。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温度、湿度变化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C/N等。
刘继明卢萍徐演鹏林英华
关键词:土壤耕层土壤湿度主成分分析
北京门头沟废弃采石矿区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被引量:20
2007年
以北京门头沟废弃矿区为例,研究弃矿生态恢复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2006年3月~4月,在设置的样带内,采用陷阱法对石灰矿天然恢复(下段)和人工恢复(上段)区的地表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在157个陷阱中,共采集到地表土壤动物2604只(未知类群112只),隶属1门4纲16目1亚目47科。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叶蝉科、蚁科,分别占大型土壤动物的22.45%和47.71%;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等节跳科、长角跳科和甲螨亚目,分别占中小型土壤动物的23.27%、35.22%和41.01%。矿区地表动物营养功能群以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上、下段之间地表土壤动物个体数差别极显著(rs=0.446,p<0.01)。上段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丰富度和类群多样性随时间差异均显著(p<0.05);上、下段,部分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丰富度和类群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标度(Non-matricMultidimentionalScaling,No-metricMDS)分析表明,地表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以及营养功能群的分布与恢复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地表植被状况有关。
林英华宋百敏韩茜王静张永于长青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森林采伐对平武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被引量:21
2005年
2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5月间 ,采用系统样地方法 ,对四川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和黄羊熊猫观测站采伐和未采伐基地中大熊猫活动区域和非活动区域植被群落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未采伐区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竹子更新能力、竹子密度、最大胸径的平均值均高于未采伐的大熊猫非活动区域 ;采伐区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单株竹生物量、竹子密度、样地平均竹子盖度、均高度、平均胸径、最大胸径的平均值均高于采伐后大熊猫非活动区域。森林采伐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竹子密度、样地平均竹子盖度等因子下降 ,对大熊猫的适应性程度及生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林英华顾海军隆廷伦于长青陈佑平
关键词:森林采伐样地大熊猫伐区盖度物种丰富度
黑龙江鹤北林区鼠害现状和综合防治
2001年
1998年春至 2000年秋季.在对黑龙江鹤北林区森林鼠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本林区鼠害的发生和 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采取生物防治、营林生态措施、驱避剂防治与化学防治均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秦秀云林英华张立清
关键词:鼠害
黑龙江帽儿山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7
2006年
2002年5-9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天然次生针叶林(A)、天然次生混交林(B)、人工针叶林(C)、人工混交林(D)进行调查,共获得干生土壤动物30045只(未鉴定个体24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6科,其中土层(0~15 cm)7 631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41科,森林凋落物层22 390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0科.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类群数在4种林型中均表现为D>A>B>C.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在同一林型垂直分布现象明显,个体数一般表现为0~5 cm最多,10~15 cm最少,类群均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递减.多样性指数(H')最大值和最小值因群落、月份不同而不同,其相对大小为D>C>A>B,Pielou指数(Js)和辛普森优势度指数(C)总体水平变化与多样性指数相同.Jaccard(q)和Gower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
林英华孙家宝刘海良张夫道孙龙金森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