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焱斌

作品数:69 被引量:272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7篇骨折
  • 16篇股骨
  • 12篇内固定
  • 12篇关节
  • 9篇髓内
  • 9篇细胞
  • 9篇近端
  • 7篇手术
  • 7篇股骨转子
  • 6篇凋亡
  • 6篇骨细胞
  • 6篇股骨近端
  • 6篇固定术
  • 5篇蛋白
  • 5篇肱骨
  • 5篇脱位
  • 4篇远端
  • 4篇远端骨折
  • 4篇软骨
  • 4篇软骨细胞

机构

  • 42篇福州市第二医...
  • 26篇厦门大学
  • 11篇福建中医药大...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建瓯市立医院

作者

  • 69篇林焱斌
  • 26篇张怡元
  • 24篇李仁斌
  • 19篇熊国胜
  • 18篇庄研
  • 12篇熊圣仁
  • 9篇林任
  • 8篇蔡崇旺
  • 7篇冯尔宥
  • 7篇肖莉莉
  • 7篇余光书
  • 6篇李平
  • 4篇刘毓顺
  • 4篇李超雄
  • 3篇王松清
  • 2篇林伟
  • 2篇夏仁云
  • 2篇林凤飞
  • 2篇林煜
  • 2篇郑忠

传媒

  • 8篇福建医药杂志
  • 8篇中国中医骨伤...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骨与关节损伤...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漳州师院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38例
2004年
目的 髋臼骨折分型后进行手术,探讨其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方法 对38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选用不同入路,充分暴露,合理固定。结果 按Matta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标准和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标准,本组解剖复位30例,满意7例,不满意1例;随访6个月至4年,临床标准评定为优28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86.8%);X线标准:优25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84.2%)。结论 明确髋臼骨折类型,术前充分设计、准备,术中充分暴露,可靠固定,是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李超雄张怡元林焱斌蔡崇旺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内固定手术方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血管生成对膝骨性关节炎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滑膜炎症、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以及骨赘形成为病理表现的慢性骨关节疾患,与慢性劳损、膝关节损伤、骨质疏松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目前,生物力学因素多认为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的特征在于异常的骨骼重塑、合并的关节软骨退化以及炎性反应^([1])。中老年患者由于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常出现骨质疏松加重,在应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软骨下骨小梁的微骨折,局部微骨折在不断的愈合过程中将会刺激骨软骨交界处的血管浸润,继而导致软骨细胞释放出破坏性酶,使软骨变色、软化、脱落,骨面暴露并且硬化。
余光书林焱斌王松清吴春玲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
全螺纹空心钉治疗嵌插型股骨颈骨折
目的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髋部损伤,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即使骨折愈合,术后股骨颈长度短缩的发生率可达到33%-60%。目前,其发生机制并不明确,推测为术后负重直接对骨折端产生加压应力。因此,在嵌插型...
林焱斌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Poller螺钉增强技术治疗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
目的 对Poller螺钉增强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作一判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2到2016年收治的8例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患者(7 男性,2 女性),平均年龄41.25岁(从27-55岁),...
沈兆庆林焱斌熊国胜李仁斌叶友友庄研熊圣仁
关键词:股骨骨不连
PHILOS治疗肱骨近端伴有肱骨矩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伴有肱骨矩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月,采用PHILOS钢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57例肱骨近端伴肱骨矩粉碎新鲜骨折患者,术后第1、2、3、6、9、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至少1次门诊检查。常规拍摄肩胛骨正侧位X线片,了解潜在的并发症,同时进行Neer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该组患者平均随访23.8个月(9~42个月),平均Neer评分为(78.9±13.9)分,优良率达78.95%。骨折不愈合1例,内固定物穿出3例,内固定物松动1例,肱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大结节移位3例,内翻畸形7例,继发性冻结肩5例,其中伴有一种并发症的3例,伴有2种并发症的5例,伴有3种以上并发症的4例。[结论]由于PHILOS钢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设计,合理的术前评估与计划、规范的手术操作、积极的康复锻炼,用PHILOS钢板治疗伴有肱骨矩粉碎骨折的肱骨近端骨折,能取得良好的近中期临床疗效。
李仁斌林焱斌庄研张怡元熊圣仁熊国胜林任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内固定
35例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及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的疗效.方法 35例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及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根据CMS(Constant-Murley score)评分系统评分:优32例,良3例.结论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及不可吸收线缝合重建肩袖功能,疗效满意.
熊国胜林焱斌林任
关键词:肩脱位骨重建
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进展,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而全髋关节置换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常见患肢疼痛,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创伤疼痛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原有基础疾病,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因此,在围手术期对患肢进行安全有效的疼痛管理尤为重要。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镇痛方式诸多,临床医生需熟悉不同方式间的优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化镇痛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杰辉林焱斌林焱斌张寿雄刘友瑛许宏滨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塞来昔布镇痛疗效评估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围手术期的疗效、安全性及合理用药方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TKR病人148例。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A组)、镇痛泵组(B组)、度冷丁组(C组)和塞来昔布加度冷丁组(D组),每组37例。A组手术前3天起开始给药(200mg,每日2次),术后6小时患者可进食后给药(首次剂量400mg,4小时后可再次服用200mg),24小时内不超过800mg,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决定停药时间。B组在麻醉作用消失前即开始给药,维持术后2天。C组术后按每公斤体重1mg肌肉注射,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D组塞来昔布给药时间及给药剂量与A组完全一样,术后按需要给予肌注度冷丁。术后第1天和第2天观察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药物不良反应、病人满意程度。结果病人VAS显示,术后第1天和第2天,D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和C组,B组和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无一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余3组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不良反应。术后第1天,B组和D组病人满意度高于A组和C组,B组和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2天,D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其他3组。结论TKR围手术期合理应用塞来昔布,镇痛疗效可靠、安全,适当加用度冷丁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林焱斌李仁斌张怡元肖莉莉李平宋卫熊国胜
关键词:塞来昔布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10-50mmol/L的硝酸银水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10-50mg/ml的胶原蛋白水溶液,反应15-120分钟;所用硝酸银水溶液与胶原蛋白水溶液的体积相等;调节所得混合物的...
林焱斌张韬李仁斌庄研熊国胜熊圣仁张怡元
文献传递
应用体外分离培养破骨细胞的技术评价人工骨
1999年
本文介绍如何应用分离培养破骨细胞的技术评价人工骨。家兔48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2只,人工造成家兔同侧桡骨10mm缺损。分别植入不同材料的骨移植物,A组为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为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C组为人工多聚体,D组为自体骨。移植术后6、8、12、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出植入动物体内骨移植物并制成骨磨片,与体外分离的破骨细胞共同培育1周,扫描电镜发现,破骨细胞能够在植入动物体内的人工骨片上产生骨吸收。实验比较表明各组植骨材料的成骨能力依次为:自体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人工多聚体(P<0.01或P<0.05),珊瑚羟基磷灰石的成骨能力优于其它两种人工骨,但逊于自体骨。
林建琛林焱斌陈桦黄斌
关键词:破骨细胞人工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