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忆南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整治
  • 2篇土地整治
  • 2篇建设用地
  • 1篇地价
  • 1篇地价水平
  • 1篇地理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意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偿
  • 1篇有偿使用
  • 1篇有偿使用制度
  • 1篇整治项目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实证
  • 1篇数据恢复
  • 1篇数据集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约束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市城市规...

作者

  • 9篇林忆南
  • 6篇金晓斌
  • 6篇周寅康
  • 5篇杨绪红
  • 4篇郭贝贝
  • 2篇李效顺
  • 2篇龙瀛
  • 2篇韩娟
  • 1篇曲福田
  • 1篇汪应宏
  • 1篇钟洋
  • 1篇马昌忠
  • 1篇刘泗斐
  • 1篇侯湖平
  • 1篇邱滋璐
  • 1篇孙梓涵
  • 1篇王辉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渭北黄土台塬区水资源约束下的种植业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渭北黄土台塬区是关中灌溉农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生态用水不断增加,种植业灌溉用水受到显著影响,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本文建立了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种植业产值和提高投资收益等为目标的模糊优化模型,测算了不同投入水平和粮食保障率下的优化方案,利用DEA进行方案优选,结果表明高资金投入(规划目标年种植业总资金投入水平为基期年的1.38倍)粮食供给型(粮食供给率为1.05)方案是该区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最佳方案.建议至2015年,研究区播种面积应提高18.8%(增加至52.16×104 hm2),适当提高经济与饲料作物播种比例,将粮经饲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比例调整为64:31:5.
林忆南金晓斌李效顺郭贝贝周寅康
关键词:种植业结构水资源约束多目标优化
陇东台塬区双垄全膜集雨沟播土地整治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目的:结合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已形成的旱作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围绕土地整治特点和要求,完善并形成适宜陇东台塬区的区域性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模式。研究方法:基于区域农业气候背景与当地农业生产技术条件,提出由降水供需分析、集雨设施设计、土地平整规划、农业生产措施等构成的陇东黄土台塬区双垄全膜集雨沟播土地整治模式,通过典型项目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该模式可显著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试验区玉米增产约20%,净增产值超过4000元/hm2,并有利于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环境,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研究结论: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年平均降雨大于250 mm、有集中降雨期、光热条件丰富、地势较为平坦的西北干旱半干旱黄土台塬区。
林忆南金晓斌郭贝贝杨绪红周寅康
关键词:土地整治集雨灌溉黄土台塬
近两百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数量估算与空间重建被引量:4
2017年
以典型历史断面下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以数量估算控制下的空间格局重建为基本思路,在200 m×200 m网格下,估算并重建了近200年5个时间断面下的江苏省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和农村聚落用地)的空间格局。在数量估算方面,历史时期(1820年)的城镇用地主要采用城垣、市镇四栅等作为代用指标;近现代时期(1911年、1936年、1952年),主要通过人口、社会经济等数据,结合一定假设确定人均用地数量进行推导;各时期的农村聚落用地均以人口数量为基础,根据人均住房面积和社会经济数据修正确定。在空间重建方面,结合遥感数据解译获得的现代(1985年)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基础地理数据,在一定假设条件下,通过数量控制、边界控制、适宜性控制,兼顾用地连片性等予以确定。结果表明:(1)各时间断面下的江苏省建设用地数量分别为963.46 km2(1820年)、1041.94 km2(1911年)、1672.40 km2(1936年)、1980.34 km2(1952年)和10687.18 km2(1985年);(2)建设用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亲水网、路网等特征,并随居民点极化与扩散效应而不断扩张;(3)通过变化过程与演化趋势检验、建设用地与生产协调性分析、居民点空间数量与格局分析等方法,间接证明了重建结果的合理性。
林忆南金晓斌杨绪红龙瀛周寅康
关键词:建设用地网格化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住宅地价水平模型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2012年
在揭示城市住宅用地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影响住宅用地地价水平的相关因素,并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城市住宅用地地价水平预测模型。通过对杭州市历年住宅用地地价水平预测的个案研究,表明此方法经济、便捷、适应能力强,值得应用与推广的同时,也为加强城市土地价格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
林忆南孙梓涵钟洋
关键词:城市住宅地价水平影响因素神经网络
基于生态流方法的土地整治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将土地整治活动作为外界对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区)集中性的外部激励,以陕西关中凤翔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实施前后生态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变化状况,建立了土地整治生态影响概念性模型,明确了相应生态流的流向与路径关系,使用可用能法和能值法测算项目区外部输入及生态产品输出,应用生态流分析法,对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流和系统效率进行了定量计算。根据设定的土地整治工程使用年限,评估了项目实施后区域净生态价值、自然资源依赖度、可更新资源依赖度、生态产出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可持续度等指标的时间变化过程。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可用能法和能值法测算出的系统生态效益均呈现由项目建设初期陡降为负值,而后指数增加,再趋于平稳的过程;(2)可用能法测算出项目实施后的第29年,生态效益由亏转盈,体现出系统从被扰乱后恢复自然平衡状态的过程;(3)能值法测算出项目实施后的第4年,生态系统趋于平衡状态;(4)研究区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为负,于项目实施3a后趋于平稳,总投资中农业生产年投入占资金总额的78.35%。通过可用能和能值方法的结合,可以定量计算系统稳定性,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物质、劳动力和资金投资选择等提供借鉴。
郭贝贝金晓斌林忆南杨绪红周寅康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田生态系统可用能能值
中国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地理空间重建进展评述被引量:15
2016年
重建长时间序列具有空间属性的土地覆被数据集,对研究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气候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定量重建中国区域历史土地覆被数据集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来源多元、重建方法多样、验证方式各异等原因,不同学者的重建结果迥异,其中重建方法是导致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重建思路、假设和方法、结果验证等方面对覆盖中国区域的主要空间数据集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表明:1基于历史记录的还原法和基于地理空间模型的重建法是历史土地覆被空间重建的主要方法,而根据建模过程,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自上而下"的配置模型和"自下而上"的演化模型法。2基于数量重建进行空间重建是当前历史土地覆被数据集重建的主流,在缺少充分、客观历史数据的条件下,对基础数据、分布控制因素和限制因子进行合理假设是取得合理结果的重要条件。3为提高研究成果的解释力,需要对重建结果进行检验,直接验证法虽较为准确,但受时空尺度限制,具有显著的局限性,间接验证法可作为有效的补充。
杨绪红金晓斌林忆南韩娟周寅康
关键词:土地覆被历史时期
基于农户意愿的矿区耕地损害补偿测度研究--以庞庄、垞城、柳新煤矿开采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带来区域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矿区农户承担着较大的外部成本。论文以矿区耕地损害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农户认知和接受补偿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测算基于农户意愿下的补偿额度。结果表明:①调查结果显示,69.19%的农户因煤矿开采失去一部分耕地,49.19%的农户表示耕地质量降低,95.14%的农户认为居住环境遭到破坏,93.51%的农户认为采矿破坏了耕种文化传承;②实证结果表明,庞庄、垞城、柳新煤矿周边农户每年接受最低补偿分别为34 780.80、36 506.85和35 397.60元/hm2,其中经济损害受偿意愿分别为12 731.10、18 982.80、11 230.95元/(hm2·a),社会保障损害受偿意愿分别为11 782.35、10 777.95、12 765.00元/(hm2·a),生态损害受偿意愿分别为7 277.10、4 282.35、7 306.05元/(hm2·a),文化传承损害受偿意愿分别为2 990.25、2 463.75和4 095.6元/(hm2·a);③对比分析发现,当前政策下矿区耕地损害补偿额度一般在9 458.70~15 764.40元/(hm2·a)之间,明显低于基于农户意愿下的补偿额度,并且56.76%的农户表示不接受一次性补偿。以上结果能够为矿区生态补偿和政策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和定量参考。
李效顺林忆南刘泗斐曲福田王辉汪应宏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户意愿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新思路——“五年租制”被引量:4
2012年
1988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土地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耕地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建立在物权基础上的土地使用长约租赁制——"五年租制",是通过各城市组建国有土地租赁公司,由其代替政府向国有土地使用者每五年收取一次租金,其对象为国有土地使用权期满需要续期或新开发的适于出让用于经营用途的国有土地(不包括商品住宅用地)。本文从4个方面论证实行"土地使用权长约租赁制"的必要性,提出了"五年租制"的内涵、实行的框架及租金征收标准,并提出其实施的保障措施和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有偿制度及发展我国土地市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林忆南侯湖平马昌忠邱滋璐
关键词:年租制
清代中期建设用地数据恢复与空间网格化重建:方法与实证被引量:9
2015年
以典型历史断面下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重建控制下的空间格局重建思路,尝试构建一套适用于清代中期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和农村聚落用地)的重建方法。其中,城镇用地主要基于城垣周长、城池形态进行数量重建,以历史治所为中心,以城池形态为控制边界,进行空间配置;农村聚落用地主要基于农村人口、户均居住用地需求进行数量重建,以潜在农村居民点重心为中心,考虑用地宜居性和连片性等特征进行空间重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历史资料较为丰富的1820年为研究期,恢复了江苏省建设用地数据,共1006.45 km2,其中城镇用地222.51 km2,农村聚落用地783.93 km2,重建形成了100 m×100 m空间网格下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并验证了重建结果的合理性。
林忆南金晓斌杨绪红龙瀛郭贝贝韩娟周寅康
关键词:建设用地网格清代中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