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小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品
  • 3篇药物
  • 3篇菌药
  • 3篇抗菌
  • 3篇抗菌药
  • 3篇抗菌药物
  • 2篇药房
  • 2篇药物利用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抗生素
  • 2篇急性加重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林小华
  • 3篇刘舜莉
  • 3篇麦毅忠
  • 2篇李道佩
  • 2篇欧焕娇
  • 2篇贺筱彬
  • 1篇王小群
  • 1篇徐建平
  • 1篇黄强
  • 1篇林俊
  • 1篇温咏平
  • 1篇李健荣
  • 1篇张金芬

传媒

  • 3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今日药学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癌症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镇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5%、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均可有效控制中重度癌性疼痛,但羟考酮药物安全性更高。
林小华徐建平麦毅忠
关键词:羟考酮中重度癌痛疗效安全性
我院住院药房拆零药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针对医院住院药房拆零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根据当前我国医院住院药房拆零药品的有效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由此产生的后果,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结果:医院住院药房拆零药品的有效期管理中存在药品质量、包装材料及调剂操作等问题,严重影响药物的保存和使用。结论:完善拆零药品的管理制度,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林小华李笑莺卢嘉贤
关键词:住院药房拆零药品
P(cv--a)CO2诊断脓毒症低心输出量的准确性评估
研究背景:  在脓毒症患者中,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CO2)与心输出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
林小华
关键词:脓毒症
文献传递
抗菌药物药物利用指数与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药物利用评价的研究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主要诊断为AECOPD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诊疗信息和处方信息,筛选出住院期间只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并与其治疗效果及再住院指标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纳入本研究的AECOPD患者共2 155人次,总用药频度(DDDs)大于500的抗菌药物中,DUI最接近于1.0的抗菌药物是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DUI远大于1.0的抗菌药物是注射用头孢地嗪钠,DUI远小于1.0的抗菌药物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治疗效果及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I与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简单从DUI与1.0的远近关系判断抗菌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是否合理,而应综合多种混杂和偏倚因素的影响,避免误读误判。
贺筱彬林小华刘舜莉欧焕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药物流行病学药物利用指数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重视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建立可行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确保用药安全。方法确定高危药品目录,实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摆放规范化、安全警示色管理、规范发药工作流程,加强医务人员学习培训等。结果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有所提高,药品从入库、储存、调剂到使用有制度保障,至今未发现违规使用高危药品的病例报道。结论本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但仍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进一步完善。
林小华麦毅忠刘舜莉卢嘉贤
关键词:高危药品
三级警示标识对改善医院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三级警示标识对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的成效,确保药剂科、门诊、辅助诊疗科、临床各病区安全用药措施的落实,使高危药品管理更安全有效。方法将高危药品按“金字塔式”ABC级分类,通过统一制作高危药品三级警示标识与管理制度.在药剂科、门诊、辅助诊疗科及临床各病区统一、规范使用,由药剂人员和护理人员根据所用药品相关警示标识进行分类管理。结果实施高危药品三级警示标识后,用药安全隐患明显降低,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病区对高危药品使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错误不良事件发生与上报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级警示标识指引和分区分类管理,可提高医务人员的警觉性,使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降低,确保临床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持续质量改进。
张金芬黄强林小华李健荣
关键词:高危药品风险管理
二甲双胍对高危血管病变合并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高危血管病变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代谢紊乱因素及血管病变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高危血管病变合并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单用氯沙坦钾组(100mg/d,n=86)、联合用药组(二甲双胍250mg,3次/d+氯沙坦钾100mg/d,n=87)。入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胰岛素(INS0)、服糖2h血胰岛素(INS120)、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的各代谢紊乱指标下降幅度:单用氯沙坦钾组[FBG(0.55±0.21)mmol/L、PBG(0.82±0.14)mmol/L、INS0(1.91±0.28)mU/L、INS120(8.5±1.5)mU/L、BMI(0.012±0.003)kg/m2],联合用药组[FBG(1.19±0.14)mmol/L、PBG(3.71±0.14)mmol/L、INS0(8.90±0.44)mU/L、INS120(43.7±7.2)mU/L、BMI(5.35±0.79)kg/m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血管病变指标降低幅度:单用氯沙坦钾组[TC(0.050±0.020)mmol/L、TG(0.011±0.003)mmol/L、SBP(38.1±3.3)mmHg、DBP(34.6±2.2)mmHg],联合用药组[TC(2.24±0.06)mmol/L、TG(0.800±0.020)mmol/L、SBP(56.4±2.3)mmHg、DBP(43.9±2.8)mmHg],2组间比较,血脂及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对高危血管病变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多项代谢紊乱因素进行积极处理,降低血管病变高危因素的进程。
李道佩林小华
关键词:二甲双胍血管疾病葡萄糖耐量减低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疾病负担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的疾病负担,并探讨其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AAC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剂量、种类的关系。结果:抗菌药物超量应用与AAC发生密切相关(P<0.01),以应用头孢菌素类为最高;而发生了AAC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24.6±5.0)d,未发生AAC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11.4±7.8)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短与AAC发生密切相关(P<0.0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发生率与AAC发生密切相关(P<0.01);观察组住院总费用为(73541±46724)元,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为(38579±28572)元,其中药费观察组为(17824±21324)元,对照组为(9856±9547)元,2组的住院总费用、药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AAC有较大的疾病负担。预防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AAC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疗,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李道佩林小华
关键词: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抗菌药物重症颅脑外伤疾病负担
中心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管理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我院的退药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以退药单为依据,对我院住院药房退药频次、以及原因等情况进行分析,《退药原因调查表》由我院2012年1月~12月22个病区负责退药的护理人员协助药师完成。结果本研究对我中心药房共28800频次的退药统计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本中心药房退药涉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10种。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修改医嘱,占到退药总数的29.9%;患者出院,占到总退药人数的26.7%;医嘱错误,占到退药总数的18.1%;重复开药,9.3%;患者转科,6.1%;药房库存不足,4%;剂量错误,2.5%;患者拒绝用药,1.5%;手术停药,1.3%;其他原因,0.6%。结论医院应该加大合理用药的宣传和管理的力度,规范退药程序,对医院计算机系统进行优化。
林小华林俊卢婉琪
关键词:退药情况统计分析
循证药学——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循证药学8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方法:使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检索1995~2013年医药学文献,对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体外试验用药、临床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这两类抗菌药物联用,可以扩大抗菌谱、降低耐药性,增强疗效,这与传统的快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不能联用的理论相悖。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利大于弊,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资料支持这两类药物的联合应用。
麦毅忠王小群林小华温咏平
关键词:循证药学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