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松林

作品数:86 被引量:467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2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篇建筑科学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铁路
  • 14篇遥感
  • 10篇信息系统
  • 10篇GIS
  • 9篇隧道
  • 8篇围岩
  • 7篇地铁
  • 7篇遥感影像
  • 7篇铁路工程
  • 7篇路工
  • 7篇GPS
  • 6篇摄影测量
  • 6篇数据处理
  • 5篇青藏
  • 5篇围岩变形
  • 5篇路基
  • 4篇数据库
  • 4篇青藏铁路
  • 4篇全站仪
  • 4篇卫星遥感

机构

  • 75篇北京交通大学
  • 8篇北方交通大学
  • 5篇中铁第一勘察...
  • 3篇北京工业职业...
  • 2篇北京市测绘设...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北京矿冶研究...
  • 1篇石家庄铁道学...
  • 1篇湖南省交通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中国建设银行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北京华星勘查...
  • 1篇北京六建集团...
  • 1篇北京建工集团...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 1篇青海省交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83篇杨松林
  • 23篇谭衢霖
  • 17篇魏庆朝
  • 12篇胡吉平
  • 7篇师红云
  • 7篇王斌
  • 6篇王梦恕
  • 5篇巩慧
  • 5篇金立新
  • 4篇邱冬炜
  • 3篇田爱军
  • 3篇刘维宁
  • 3篇王斌
  • 3篇魏静
  • 3篇魏平
  • 3篇黄方
  • 3篇肖宏
  • 3篇张栋
  • 2篇付卓
  • 2篇崔年治

传媒

  • 8篇铁道工程学报
  • 5篇铁路航测
  • 5篇测绘科学
  • 5篇铁道勘察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测绘通报
  • 4篇北京测绘
  • 2篇物流技术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2篇2006年铁...
  • 2篇2006年铁...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北方交通大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石家庄铁道学...
  • 1篇铁道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列车荷载下的桩网结构低路基土拱效应被引量:8
2015年
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桩网结构低路基动力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列车荷载下路基中动应力分布、桩土应力比与等沉面高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型计算的路基不同深度处动应力与实测结果最大差值为0.56kPa,动位移的最大差值为7μm,计算和实测的平均动应力和动位移沿路基深度的传递趋势相同,因此,有限元模型可靠;在动荷载作用下,路基中存在土拱效应,土拱高度约为1.6m,与静荷载作用下土拱高度近似,路基表面的应力变化率比路基基底大;路基中动应力的分布受到土拱效应的影响,表现为传递到桩间土上方土体的动应力部分转移至桩顶上方,且在路基垫层附近动应力转移现象最明显;在动荷载作用后,路基中心处桩顶与两桩间的桩土应力比减小,而桩顶与四桩间的桩土应力比增大,桩顶与两桩间的桩土应力比始终大于桩顶与四桩间的桩土应力比;距离路基中心1m处纵断面等沉面高度为1.55m,布置桩体的纵断面等沉面高度大于未布置桩体的纵断面等沉面高度,且沿路基中心到路肩,同类纵断面的等沉面高度逐渐降低,动荷载作用后,路基中心处等沉面高度增大。
魏静魏平杨松林张栋
关键词:铁路路基桩网结构列车荷载土拱效应等沉面
基于GIS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在简要地介绍配送中心规划选址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几种传统的配送中心规划选址方法。结合GIS网络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配送中心规划选址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李振宇杨松林
关键词:GIS物流配送中心路径规划
市政道路下穿对机场快轨U形槽变形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市政道路下穿机场快轨U形槽的施工过程中,对机场U形槽的沉降变形控制要求严,工程实施难度及风险大。基于北京次干一路下穿新机场快轨U形槽的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道路下穿机场快轨U形槽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既有新机场U形槽结构的变形。提出市政道路下穿机场快轨U形槽的沉降变形控制标准,即U形槽位移+4^-4 mm、变形速率≤1 mm/d。得出U形槽结构的变形规律及安全性:在基坑及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基坑的卸载作用对隧道沉降槽的影响,土层的位移产生类似板的翘曲效应,而U形槽及路基刚好位于中心位置,受到的影响较小,且承载力和裂缝宽度值均满足控制要求。
睢忠强汪小庆王凯杨松林刘建友
关键词:市政道路有限元分析
青藏线多年冻土区路基形变星载SAR差分干涉测量应用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对地观测技术为从空间进行地表形变测量和长期监测提供了可能。研究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形变测量原理、数据处理流程和误差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D-InSAR技术与传统地面测量方法的优缺点。指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于青藏线多年冻土区路基形变长期监测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而且技术上可行。
谭衢霖杨松林魏庆朝
关键词:青藏铁路路基变形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DLT解算中系统误差的补偿
杨松林
关键词:数字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计算方法
静动荷载下桩网结构路基土拱效应细观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研究目的:为研究列车荷载下桩网结构路基中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受力特性,本文通过建立桩网结构路基简化离散元模型,利用PFC^(3D)软件对土拱效应机理进行细观研究,分析颗粒间的接触力链、颗粒的横向及竖向位移以及路基中的颗粒应力竖向分布。研究结论:(1)动荷载作用后,桩间土应力增加,土拱效应被削弱;(2)动荷载作用下,路基中会形成动力土拱,大部分动力会沿动力拱传递至桩顶上方;(3)等沉面的形成与位移拱有关,位移拱范围内桩顶上方颗粒挤入桩间土区域,从而导致位移拱范围外桩顶颗粒竖向位移增大,而桩间土颗粒竖向位移减小;(4)路基中设置土工格栅会降低土拱高度,削弱应力拱内多个虚拟土拱的作用,但比土拱更能提高桩土应力比;(5)本研究结果可为铁路路基结构工作机理分析提供思路和方法。
魏平魏静杨松林张栋陶盛
关键词:路基桩网结构土拱效应细观
城市地铁安全施工第三方监测的研究与实施被引量:29
2004年
实施城市地铁施工第三方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的举措 ,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笔者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为例 ,详细阐述该工程中实施第三方监测的内容、第三方监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包括地铁施工过程中对线路及沿线两侧建筑物倾斜和沉降、道路及各种管线沉降、土体位移、水位变化、桥梁墩台位移、隧道收敛及拱顶下沉等进行及时的监测、分析和信息反馈 ,从地铁工程第三方监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主要功能、系统结构等方面论述该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第三方监测及其管理的信息化 ,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地铁施工安全 ,具有借鉴作用。
杨松林王梦恕张成平师红云张帆
关键词:城市地铁地铁施工拱顶下沉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墩台
“3S”集成技术及其在青藏铁路信息化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介绍“3S”集成的概念、主要的的集成方式及研究进展。青藏铁路作为国家十五期间开发西部的重大战略项目,实现其运营维修管理信息化意义重大。本文就“3S”技术在青藏铁路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王斌魏庆朝杨松林
关键词:青藏铁路信息化
文献传递
城区地面不透水性程度分析制图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区地面不透水性程度分析制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分割选择好的城区多光谱遥感影像,对生成的影像对象层进行面向对象的分类,再在分类的层上执行基于分类的融合而获得城区与非城区分布范围的影像对象层(S110...
谭衢霖魏庆朝杨松林胡吉平师红云王斌
文献传递
动载作用下桩网结构低路基双层土工格栅力学特性被引量:3
2017年
研究目的:为研究列车动载作用下的土工格栅-桩间土-桩相互作用机理,建立桩网结构低路基加筋垫层双层土工格栅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列车动载作用下的土工格栅的受力及变形规律。研究结论:(1)路基结构加筋垫层中,沿线路纵向方向的双层土工格栅其下层格栅拉力较大,列车荷载作用下,下层土工格栅的拉力增量较大;(2)上层土工格栅的竖向位移较大;沿路基横断面方向,上层土工格栅拉力较大,路基中心到坡脚的上、下双层土工格栅拉力的差逐渐减小;(3)列车荷载下的下层土工格栅拉力增量较大;(4)双层土工格栅能够减小其竖向位移和动荷载后格栅拉力的增量,进而减小沿线路纵向和沿路基横断面方向上的不均匀沉降,且较单层土工格栅更易发挥格栅的张力膜效应;(5)本研究可为铁路路基结构土工格栅工作机理分析提供思路和方法。
魏平魏静杨松林张栋马迎利
关键词:动荷载桩网结构低路基土工格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