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宽
-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昆明地区1086例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2018年
-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1086例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旨在找出幽门螺杆菌预防措施,降低小儿病菌感染率。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昆明地区进行儿童健康体检的婴幼儿1086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试剂法检测其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52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婴幼儿,经单因素分析发现,饭前不洗手、未能勤洗脸刷牙、啃手指、共用餐具、奶瓶未能及时消毒、咀嚼喂养、监护人有胃病史、经常外出就餐、啃玩具以及1-3岁与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明显相关性(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饭前不洗手、未能勤洗脸刷牙、啃手指、共用餐具、奶瓶未能及时消毒、咀嚼喂养、监护人有胃病史、经常外出就餐、啃玩具以及1-3岁是导致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饭前不洗手、未能勤洗脸刷牙、啃手指、共用餐具、奶瓶未能及时消毒、咀嚼喂养、监护人有胃病史、经常外出就餐、啃玩具及1-3岁是导致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应做好相关评估与防治工作,以降低小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
- 杨智宽段金涛李英王明英
- 关键词:婴幼儿幽门螺杆菌
- 昆明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40例发病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对昆明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发病的特点。方法对640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大便潜血检查、轮状病毒检测,并对2周岁以下儿童的喂养方式进行统计。结果经调查显示,2011年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率为24.8%,2012年为26.5%。2周岁以下儿童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全年均可发病,秋冬季节是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好发季节。此外,喂养方式对发病率的影响较大,母乳喂养的儿童发病最少,与人工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是轮状病毒性感染,其发病率与季节气候以及喂养方式有很大关联。
- 杨智宽
-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发病特点
- 维生素K_1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临床效果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K1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收集了2007年2—8月在我院肠道门诊治疗的125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1例。2组予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注射液5-10 mg/d,用1/3张液体30 mL静滴每天1次,72 h后评价2组治疗情况。结果2组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维生素K1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可明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使用。
- 熊雁潘晓洁杨智宽
- 关键词:维生素K1注射液婴幼儿急性腹泻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分析
- 2021年
- 探讨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2020年l月至2021年12月,抽取200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临床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数法分为两组。一组10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标准三联疗法;一组100例,设为观察组,在标准三联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获取两组患者的根除结果与不良反应,并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成功率95.00%大于对照组82.00%(P<0.05)。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4.00%小于对照组14.00%(P<0.05)。结论:确诊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需第一时间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治疗,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 杨智宽陈峻杨建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标准三联疗法布拉氏酵母菌
- 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3d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解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观察组治疗后1d、2d、3d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退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疗效与安全性均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退热时间。
- 杨智宽陈峻李文玲金辉
-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复方芩兰口服液疗效
- 小儿代谢性肝病的营养风险筛查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小儿代谢性肝病患儿营养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小儿代谢性肝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营养状况给予评估,并分析营养风险。结果:78例患儿中,31例患儿为营养不良,占39.74%,其中轻度营养不良占24.36%,中度营养不良占8.97%,重度营养不良占3.85%,肥胖或超重占2.56%;78例患儿中,无低度营养风险者,62例患儿中度营养风险,占79.49%,16例患儿为高度营养风险,占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等级患儿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营养风险患儿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高度营养风险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代谢性肝病患儿中,营养不良率相对较高,且均存在一定营养风险,临床应依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营养支持。
- 李英杨智宽
- 关键词:代谢性肝病小儿营养风险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0
- 2019年
-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昆明市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蒙脱石散+复合维生素B片),观察组患儿应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比较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大便性状、腹泻、腹胀、发热)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 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 8%(45/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2组患儿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CD3^+、CD4^+、CD8^+、CD4^+/CD8^+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患儿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5%(3/55),对照组患儿为9. 1%(5/55),P> 0. 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文玲杨洁李红云杨智宽柳琼余辉
- 关键词:醒脾养儿颗粒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蒙脱石散有效率
- 运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诺如病毒性肠炎患儿效果分析
- 2021年
- 探讨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诺如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本院门诊诊治的500例诺如病毒性肠炎患儿展开研究分析,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250例)、试验组(n=250例),对照组单一应用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联合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获取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诺如病毒性肠炎采用蒙脱石散治疗期间,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可加速临床症状缓解,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具应用价值。
- 杨智宽陈峻王明英方佳慧
- 关键词:蒙脱石散用药不良反应
- 改良内镜下鼻空肠管置管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改良内镜下鼻空肠管置管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内镜下鼻空肠管置管术进行比较。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需放置鼻空肠管的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行传统内镜下鼻空肠管置管术,观察组行改良内镜下鼻空肠管置管术,比较两组置管花费时间、置管维持时间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置管前和置管1周、3周、5周后的清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观察组置管花费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维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80.7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两组清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IgA、IgG、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1周、3周、5周后,两组清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IgA、IgG、IgM水平较置管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清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IgA、IgG、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镜下鼻空肠管置管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将置管花费时间缩短,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在营养水平及免疫指标改善方面有所获益。
- 陈峻杨建王明英刘四香杨智宽杨丽红段金涛
- 关键词:肠内营养儿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