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莉

作品数:47 被引量:367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哲学宗教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13篇文化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文化
  • 7篇大学生
  • 6篇心理
  • 6篇社会
  • 5篇影响因素
  • 5篇少年
  • 5篇青少年
  • 5篇民族
  • 4篇中介
  • 4篇中介作用
  • 4篇双文化
  • 4篇儿童
  • 4篇藏族大学生
  • 3篇依恋
  • 3篇社会排斥
  • 3篇排斥
  • 3篇亲子
  • 3篇亲子沟通
  • 3篇群际关系
  • 3篇自我

机构

  • 4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甘肃交通职业...
  • 1篇堪萨斯大学

作者

  • 46篇杨晓莉
  • 11篇刘力
  • 4篇周爱保
  • 4篇马书采
  • 4篇邹泓
  • 2篇张笑笑
  • 2篇弯美娜
  • 2篇马超
  • 1篇向玲
  • 1篇李彩娜
  • 1篇王茹
  • 1篇张奇
  • 1篇杨玲
  • 1篇赵显
  • 1篇邱佳
  • 1篇陈幼平
  • 1篇史佳鑫
  • 1篇崔淼
  • 1篇田志霄
  • 1篇丁玲

传媒

  • 5篇心理科学
  • 5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大众心理学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心理研究
  • 1篇世界民族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教育科学
  • 1篇江西教育(管...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广西青年干部...
  • 1篇甘肃高师学报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文化认同整合对心理适应的影响:辨证性自我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从双文化人对于文化认同的主观感知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西北多民族聚居区的藏族(281人)、回族(106人)和汉族(141人)大学生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双文化者的双文化认同整合、辨证性自我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以...
杨晓莉闫红丽刘力
关键词:心理适应
文献传递
集群行为:界定、心理机制与行为测量被引量:39
2011年
集群行为有两个特征:以群体行为的姿态出现;行为的目的在于提升群体的利益。集群行为理论、精细化社会认同理论和去个性化理论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集群行为的形成、发展及维持进行了解释。其中,社会认同、愤怒情绪以及效能感描述了集群行为发生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群际间不良的互动模式以及志同道合者的出现,是大规模集群行为得以引爆的重要条件;而在集群行为爆发后,群体内所形成的暂时性的、情境性的"规则"则是集群行为得以维持的关键。目前集群行为研究常用的方法有:特定情境下的参与行为意向测量和对历史数据的回溯。西方集群行为的理论与研究对于探讨我国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弯美娜刘力邱佳杨晓莉
关键词:集群行为情绪效能感社会认同去个性化
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的关系:辩证性自我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4
2015年
本研究从双文化人对于文化认同的主观感知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藏汉杂居区的藏族大学生和汉文化区域的藏族寄居大学生为例,探讨双文化认同整合、辩证性自我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辩证性自我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对于两类被试来说,双文化认同整合问卷的和谐冲突维度与心理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辩证性自我呈显著负相关;但不同的是,藏族杂居区的被试,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混合区分维度与辩证性自我和心理适应的相关都不显著(2)辩证性自我在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实践中,应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文化认同整合,降低其冲突心理、增强矛盾容忍性等辩证主义思想,进而增强其心理适应。
杨晓莉闫红丽刘力
关键词:心理适应藏族大学生
未成年人文身现象探析
2023年
文身,又称刺青。是用贝片、石块或用针刺等方法将人体某些部位刻上花文、文字、鸟兽等图案,涂以墨汁、银粉等染料,形成终身存在的永久性的身体装饰。在我国,文身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据记载,早在周朝,吴越人曾“为避蚊龙之害”而大文其身。《墨子》中亦有“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之句。
王茹杨晓莉
关键词:文身《墨子》夏商时期未成年人
威胁感知在外群体心理本质论与跨民族交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2014年
为了探讨威胁感知在外群体的心理本质论与跨民族交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该研究随机选取中国内地的113名藏族大学生采用问卷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群体的心理本质论越强,感知到的威胁越强,民族间的社会距离感也就越大,群际关系亲密度知觉相对较疏远;而且,威胁感知在外群体心理本质论与跨民族交往之间起了完全中介作用.
杨晓莉梁筱媛刘力
关键词:藏族
中小学生偏差行为成因及辅导原则被引量:3
2008年
学生中的偏差行为是指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偏差行为主要是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在成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比较容易矫正。偏差行为的辅导应坚持保密性、认真鉴别、不预设标签、发展性、普遍和个别相结合、全方位辅导等原则。
田江萍杨晓莉
关键词:辅导策略
从依恋理论到慢性疼痛:依恋素质模型被引量:2
2009年
慢性疼痛是受社会心理变量和生物变量影响的一种疾病,其中成人依恋模式是慢性疼痛发生和维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安全依恋容易引起慢性疼痛的不良调适。将慢性疼痛和依恋理论联结起来的模型-慢性疼痛依恋素质模型(ADMoCP),为理解慢性疼痛形成和维持的条件、把依恋干预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结合在一起预防、干预和治疗慢性疼痛提供了依据。
马书采周爱保杨晓莉
关键词:慢性疼痛依恋理论依恋模式
语境文化差异的应用研究
2020年
个体间的交流方式深受文化影响,人类学家霍尔根据个体对于语境的依赖程度将语境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这两种文化在责任分配、冲突解决、交流沟通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显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和宗教两个方面。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产生了许多相关方面的应用,其中在设计、谈判策略两个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杨晓莉赵梓贺
关键词: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
应对方式在大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依据凯利的人格建构理论,考察应对方式在大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角色建构库测验(Rep)和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183名大学生施测,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和SEM分析。结果:①大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无显著的性别、专业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人际关系困扰在性别和年级间差异显著,但无专业差异;②人格建构复杂性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困扰显著负相关;③应对方式在人格建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人格建构复杂性不仅直接影响人际关系,且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人际关系。
杨晓莉马书采高晓丽
关键词:人际关系大学生
群体实体性与民族认同对内群体偏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探讨群体实体性和民族认同对内群体偏好的影响,当前研究运用问卷法对随机选取的中国内地116名藏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群体实体性越强,民族认同感越强,内群体偏好也越强;群体实体性和民族认同感都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内群体偏好;民族认同在群体实体性和内群体偏好之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说明,当少数民族实体性增加时,少数民族成员会增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从而增加了内群体偏好。
杨晓莉周建华
关键词:民族认同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