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彩云

作品数:15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社区服刑
  • 7篇社区服刑人员
  • 7篇服刑
  • 7篇服刑人员
  • 4篇社会工作
  • 3篇社会融入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2篇社会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主体性
  • 2篇逻辑
  • 2篇民工
  • 2篇规训
  • 1篇调查数据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信任
  • 1篇信任危机

机构

  • 9篇华东理工大学
  • 7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15篇杨彩云
  • 3篇张昱
  • 1篇高梅书
  • 1篇赵方杜
  • 1篇王璐
  • 1篇李伟
  • 1篇路玖欢
  • 1篇李伟

传媒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学术论坛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社会工作与管...
  • 1篇都市社会工作...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人治疗与结构变革:保守与批判理论视野下的社会工作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社会工作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助人活动,指导理论的差异显著影响了社会工作的介入视角。具体而言,保守理论倾向于将案主的问题归因于个性、心理、意志等个体层面,并运用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等方法实现个人治疗;批判理论则是将案主的困境归咎于社会结构,并提倡采取社会行动等宏观方法,推动结构变革。虽然二者都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了应用,但以心理学等保守理论为基础的个人治疗,始终占据专业主导地位,批判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变革被边缘化。原因在于,心理学等微观理论易于操作,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观点转化为具体的治疗模式,继而容易被社会工作所吸收;同时,保守理论个体化的归因理念与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所以得到了统治阶层的支持。
李伟杨彩云
动态需求取向:小组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探索性研究——以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当前,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监控型"矫正模式相比,汲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矫正模式甚为缺乏。作为社会工作三大经典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中的作用值得探索。对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活动的开展应当以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呈现的需求为焦点,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特点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小组中注入接纳、经验的一般性、情绪宣泄、利他主义、社会化技巧的学习和赋能等治疗元素,通过消解认知障碍、情绪管理学习等间接治疗化解社区服刑人员的负面情绪,推动其自我认知的重新建构,进而提升社区矫正效果。
杨彩云高梅书张昱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
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基于上海市的调查数据被引量:30
2011年
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社会关系网络在就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将最终影响到就业的质量。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匮乏,就业质量偏低,其中就业质量受社会网络阶层差异的影响最为显著。网络阶层分布越广,工作收入越高,工作满意度也越高,与雇主的心理契约达成状况亦更佳。此外,网络规模越大,工作满意度越高。而网络紧密度与工作收入、参保概率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社会资本存量,最大程度发挥社会资本的效用,笔者提出若干尝试性的建议。
张昱杨彩云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就业质量
需求治理:城镇住房政策发展的理念转型被引量:4
2017年
需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我国城镇住房政策在从福利化向市场化、商品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身份管理"向"需求治理"转变的趋势,并表现为居住权益兜底与需求抑制、居住消费倡导与需求引导、住房货币化改革与需求释放、住房政策纠偏与需求分治等阶段化逻辑。社会转型时期,民众住房需求具有"中国式住房情结"凸显、住房的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叠加、住房的刚性需求与弹性需求并存、住房的一元需求向复合需求转变等特性。构建住房需求治理体系,要在理念上实现从社会身份本位向权利和需求本位的转变,形成基于需求评估的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提升居住质量及其所连带的"集体舒适物"的分配正义,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住房政策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需求治理的本质是公民权利的回归,有利于推动社会市场的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赵方杜杨彩云
关键词:身份管理住房政策社会权利
流动性体验与差序化认同:基于社区服刑人员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社区服刑人员具有"服刑人员"和"社区成员"的双重身份,两者之间的内在张力使他们存在明显的身份困惑和认同危机。基于结构与行动互构的视角,探讨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建构过程,以及他们对此的感知、理解和回应。研究发现:在制度空间,社区矫正制度建构了社区服刑人员的二元身份,他们表现出身份感知弱化与强化的双重偏差。在市场空间,针对普遍存在的就业壁垒与前科歧视,他们的身份隐匿与保守选择凸显其身份焦虑。在社会空间,面对交往互动中的话语表达和异样目光,他们的选择性亲和与疏离加剧其身份困惑。根据在这三种空间中的流动性体验,社区服刑人员逐渐形成了多维结构的差序化认同:均衡化认同与完全融入、内卷化认同与有限融入、偏差化认同与边缘融入。这种多层次、动态性的身份认同图式反映出群际关系的复杂性。
杨彩云
关键词:身份认同社区服刑人员
共生模式下城市农民工身份型构研究初探——基于对已有研究的质疑被引量:1
2010年
在对现有相关农民工城市化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工与城市主体之间求同存异、互信包容的共生模式以及新的研究对象——身份型构,弥补以往研究在同化与多元、事实与建构、主体与结构的把握上对一方的偏废;并简述身份型构作为新研究对象的维度和操作化展开,为农民工城市化研究开辟新思路。
路玖欢杨彩云
关键词:农民工
制度约束下社区服刑人员的“守法逻辑”及社会工作介入被引量:5
2016年
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具有显著的二重性,他们既是"服刑人员"也是社区成员。这使得他们的社会融入既要在日常生活领域实现再社会化,也要有效回应社区矫正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社区矫正制度具有惩罚性和福利性的双重属性,由此产生的规制效应使得社区服刑人员发展出三种"守法逻辑":遵从性守法逻辑、畏惧性守法逻辑和抗争性守法逻辑,从而在国家规制空间中呈现出差异化融入状态。这三种"守法逻辑"的形成,既反映出社区矫正制度运作中的资源限制及合理性冲突,也反映了这一群体的认知偏差及其作为非自愿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为此,应当从制度完善和认知重构两方面入手,探索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以化解社区矫正制度与社区服刑人员之间的内在张力,使其形成真正的守法逻辑,从而顺利回归社会。
杨彩云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工作介入
规训与主体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融入
杨彩云
社区服刑人员抗逆力的结构、机制与培育被引量:7
2014年
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下培育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其社会适应力,提升社区矫正效果,更有利于消除社会歧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作为其成功应对社会融入困境的一种能力、过程及其结果,在本质上是来自于内外各类保护性因素尤其是个体特质、家庭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等三方面的合力,并通过个体与环境良性互动的综合机制而发挥作用,形成了由压力情境、自我信念系统、行动选择、社会影响构成的抗逆力综合模型。因此,理念上,应从优势视角出发培育和提升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方法上,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挖掘和激发他们的内外各类保护性因素;策略上,基于社区服刑人员群体内部的差异性特点,形成多样化的抗逆力培育路径,以促进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合,推动社区矫正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杨彩云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抗逆力
规训与主体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融入——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社区矫正是与传统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刑罚制度,它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从监狱环境转置到社区环境,在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改造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使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但是,社区矫正的制...
杨彩云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融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