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嘉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X线
  • 3篇动脉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动脉
  • 2篇影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细胞
  • 2篇腹部
  • 2篇CALOT三...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沉积症
  • 1篇低剂量
  • 1篇电刺激
  • 1篇动脉病变

机构

  • 11篇上海市松江区...
  • 3篇东华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杨嘉
  • 10篇夏进东
  • 2篇马骁
  • 2篇曲姣
  • 2篇黄永锋
  • 1篇刘佳
  • 1篇孔令丹
  • 1篇赵江民
  • 1篇李康安
  • 1篇李婷
  • 1篇史向阳
  • 1篇何瑶
  • 1篇刘凯
  • 1篇张蕾
  • 1篇鲁伦博
  • 1篇何国祥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
2012年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和MS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病例的X线和MS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并比较其中1例经全肺灌洗术治疗前后的X线片改变。结果:X线片和MSCT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磨玻璃样阴影4例,肺泡实变影2例;MSCT能更清楚地显示磨玻璃中的网格状影(碎石路征)和充气支气管征。1例经全肺灌洗术治疗的PAP,其X线片表现可见明显好转。结论:MSCT可以更清晰显示PAP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并且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是PAP首选的诊断方法,X线片对病情有判断价值。
任晓山夏进东杨嘉刘凯焦永贵何国祥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放射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洗支气管肺泡
基于CT扫描数据的Calot三角可视化研究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基于CT扫描数据的胆囊三角(Calot三角)三维重建模型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前评估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集13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DICOM格式),利用结合血管管状特征的三维区域生长算法,分割出胆囊动脉及与其相连的动脉血管,通过自主研发的三维重建软件CalotShow1.0对所采集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结果:获得Calot三角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能够进行任意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准确显示胆囊动脉与胆管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为LC术前提供直观的解剖学信息。结论:利用CalotShow1.0软件三维可视化Calot三角,方法简单实用,效果精确理想,有助于降低LC手术的风险。
杨嘉夏进东曲姣黄永锋马骁
关键词:CALOT三角胆囊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仰卧位与左斜俯卧位低剂量腹部CT检查在阑尾病变显示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仰卧位与左斜俯卧位腹部CT检查对阑尾病变的显示率,以提高阑尾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60例临床拟诊阑尾炎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行低剂量仰卧位与左斜俯卧位MSCT腹部检查,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低剂量左斜俯卧位扫描观察阑尾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明显高于低剂量仰卧位扫描(P<0.05)。结论:低剂量左斜俯卧位腹部CT检查可提高阑尾病变检出率,有助于阑尾早期病变的诊断。
曲姣杨嘉夏进东
关键词:阑尾炎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影像解剖及磁共振诊断被引量:3
2013年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TMJID)指关节盘和关节面之间的位置及功能异常,是引起颞下颌关节疼痛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最主要的原因。本文就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影像解剖基础进行综述。
杨嘉夏进东
关键词:解剖学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辅助冠脉CTA“双低”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I)辅助冠脉CT血管成像(CTA)“双低”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6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双低”成像诊断,图像均经医生诊断和AI辅助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时间及对图像质量评估结果,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医生诊断结果为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AI辅助诊断与医生诊断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一致性。结果:AI组诊断时间短于医生组,图像评优率高于医生组(P<0.05);医生组和AI组诊断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率分为93.97%、93.10%,敏感度分别为95.33%、94.39%,特异度分别为77.78%、77.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医生组与AI组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954、0.922,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AI辅助冠脉CTA“双低”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显著缩短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时间,可作为医生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辅助工具。
何付权李亚飞杨嘉刘晓强朱磊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人工智能可行性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SPIO)标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表面抗原CD34、CD44。选取第4代MSCs,在铁(Fe)浓度为25、50、75μg.ml-1和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0.75μg.ml-1)的DMEM/F12培养液中,孵育48h,作为3个实验组。通过普鲁士蓝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台盼蓝染色及MTT细胞增殖活性检测SPIO,探讨不同SPIO浓度对MSCs标记效率、免疫学表型、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结果经Fe浓度为25、50、75μg.ml-1SPIO标记后,普鲁士蓝染色标记效率均在99%以上;3个实验组细胞表面均表达CD44,阳性细胞率为超过98%。与对照组相比,Fe浓度为25、50μg.ml-1的SPIO标记的MSCs活细胞比率均在96%左右,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e浓度为75μg.ml-1时,活细胞比率约为93%,对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培养4周,细胞内检测不到SPIO。结论全骨髓直接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培养MSCs。超顺磁性氧化铁在PLL介导下,能高效地标记MSC,且在合适的浓度范围不会影响MSCs的免疫学表型、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细胞内的SPIO,大约在4周左右,即可被完全降解。
刘佳赵江民张蕾何瑶杨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
结合管状特征的胆囊动脉血管分割及Calot三角三维成像
2014年
目的 探讨结合血管管状特征的胆囊动脉血管分割方法以及三维可视化胆囊三角(Calot三角)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3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结合血管管状特征的三维区域生长算法,分割出胆囊动脉及与其相连的动脉血管,通过自主研发的三维重建软件CalotShow 1.0对所采集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结果该方法能有效分割胆囊动脉,获得直观的Calot三角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利用结合管状特征的胆囊动脉血管分割方法以及CalotShow1.0三维重建软件,能够准确显示胆囊动脉与Calot三角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
杨嘉夏进东黄永锋马骁
关键词:区域生长法胆囊动脉CALOT三角成像
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载体人铁蛋白重链转染自然杀伤细胞92和磁共振成像
2017年
目的以聚乙二醇化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作为非病毒载体,将人铁蛋白重链(FTH1)转染到自然杀伤细胞92(NK92细胞)中,并进行体外细胞MRI检查。方法将第5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用聚乙二醇(PEG)修饰之后包裹纳米金颗粒作为非病毒载体,压缩FTH1报告基因然后转染到NK92细胞内。应用磁共振氢谱、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合成的载体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确定载体材料与相应基因之间最佳压缩的氮磷比;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载体材料的毒性;通过测定水动力粒径来确定不同氮磷比的条件下载体材料和基因形成的复合物能否顺利通过细胞膜;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应用3.0T的MRI对转染FTH1的NK92细胞进行体外成像。结果合成的聚乙二醇化的包裹纳米金颗粒的树状大分子{(Au^0)_(25)-G5.NH_2-mPEG_(17)}DENPs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细胞毒性较小,在浓度达到3 000nmol/L时细胞存活率仍然能达到60%以上。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在氮磷比为1∶1、2∶1、5:1、10:1时,转染效率分别为57.8%、64.0%、80.2%、38.3%。在200和500μmol/L枸橼酸铁铵的条件下,MRI检查发现T2加权像(T2WI)的信号均降低,后者更为明显。结论聚乙二醇化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能够成功地转染目的基因,MRI检查能有效地在体外检测FTH1转染之后的NK92细胞,为MRI活体示踪自然杀伤细胞过继免疫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卓瑶瑶陈锋孔令丹杨嘉鲁伦博李婷史向阳李康安
关键词:树状大分子基因转染自然杀伤细胞磁共振成像
昏迷针刺促醒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进行昏迷促醒相关研究的现状。通过总结生理及不同病理状态下的针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fMRI证实了穴位与脑结构具有区域特异性;②针刺的促醒效果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③针刺疗法能够增强某些脑区的功能活动或局部血流量,从而影响人的生理功能。fMRI技术是研究针刺昏迷促醒机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杨嘉赵江民
关键词:昏迷针刺疗法电刺激磁共振成像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无黄疸及其他临床症状。CT平扫病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囊实性肿块,位于胰腺边缘部分,其中8例病灶较大,向胰腺外生长,另3例病灶较小,局限性于胰腺内部;2例位于胰头部的巨大病灶伴有胰管轻度阻塞扩张;所有病灶增强后实性部分均有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囊性部分无强化,病灶均可见强化明显、完整的假包膜,10例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仅一例病变与网膜粘连。结论 SPTP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静脉期强化明显于动脉期,螺旋CT检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杨嘉夏进东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