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勇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4篇术后
  • 4篇胃癌
  • 4篇腺癌
  • 4篇肠内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癌患者
  • 3篇肠内营养
  • 2篇药物疗法
  • 2篇原发性
  • 2篇凝血
  • 2篇胃癌根治
  • 2篇胃癌患者
  • 2篇疗法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营养
  • 2篇恶性

机构

  • 13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3篇杨勇
  • 7篇全志伟
  • 5篇沈定丰
  • 3篇杜隽铭
  • 3篇董平
  • 3篇张勇
  • 2篇董谦
  • 2篇吴萍
  • 2篇王建军
  • 2篇钮怡超
  • 2篇朱健
  • 1篇施伟斌
  • 1篇田志杰
  • 1篇陈大伟
  • 1篇陈卫
  • 1篇翁志毅
  • 1篇陈权海
  • 1篇张一楚
  • 1篇欧敬民
  • 1篇姜宏华

传媒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胰腺病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比较胃癌患者 (胃癌组 )与非肿瘤患者 (对照组 )的手术前、后 2周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D -二聚体 (D dimer)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 :a)等指标。结果 胃癌组PAGT较对照组增强 (P <0 .0 5 ) ,PT和APTT明显缩短 (P <0 .0 5 ) ,TFPI降低(P <0 .0 5 ) ,D -二聚体和t PA :a显著升高 (均P <0 .0 1) ,发生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显著 (P <0 .0 5或P <0 .0 1)。手术切除肿瘤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胃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 ,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差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董平沈定丰杨勇张勇
关键词:胃肿瘤血液血液凝固
POSSUM和P-POSSUM评分评价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采用POSSUM和P POSSUM评分系统评估肠内营养对于胃癌根治术病人的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0 6例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与POSSUM和P POSSUM评分预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实际并发症率为 2 .2 2 % ,无死亡病例 ;对照组实际并发症率为 1 6 .39% ,死亡率为 1 .6 4 %。肠内营养组病人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肠内营养组的实际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预测发生率 ,P <0 .0 1。对照组实际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较POSSUM评分预测的发生率为低 ,P <0 .0 1 ,与P POSSUM评分预测校正后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田志杰杨勇钮怡超全志伟
关键词:POSSUM评分肠内营养胃癌并发症率死亡率
褥式减张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褥式减张缝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切缘坏死的发生。方法 对65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褥式减张缝合减少切缘张力,结合闭式引流和加压包扎。同期根治术患者306例采用闭式引流和加压包扎作为对照。统计住院期间手术切缘皮瓣缺血和感染表现。结果 切缘皮肤花斑3.08% vs 7.52%(P=0.157),切缘皮肤表皮松解1.54% vs 5.88%(P=0.101),干性坏死1.54% vs 11.77%(P=0.003),切缘皮肤化脓性感染0 vs 5.56%(P=0.009),皮瓣切缘一期愈合率96.92%vs 80.72%(P=0.001)。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继发感染并不少见,褥式减张缝合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可明显改善切口愈合,预防皮瓣切缘缺血坏死和继发感染。
杨勇陈卫储冰峰
关键词:切缘减张术后皮瓣坏死闭式引流
肿瘤化、放疗期间的营养支持被引量:20
2002年
全志伟杨勇
关键词:肿瘤营养支持药物疗法放射疗法
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胰腺癌、胃癌患者免疫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胰腺癌、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研究,选择20例胰腺癌、40例胃癌患者分别应用免疫营养制剂(士强,荷兰Nutricia公司产品)(n=30)和对照剂能全力(无锡Nutricia公司产品)(n=30)治疗。均于术后第二天开始等热卡肠内营养支持7d(30keal·kg^(-1)·d^(-1))。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5天、8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结果 1.两组病例术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下降(P<0.01),肠内营养支持7d,两组病例T细胞亚群无显著改变(P>0.05);试验组IgA较术前提高(P
杨勇全志伟沈定丰杜隽铭董谦
关键词: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胰腺癌胃癌免疫
谷氨酰胺与恶性肿瘤被引量:1
2006年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Gln在肿瘤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维持机体的氮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显示Gln会加速体内肿瘤的生长。此外,Gln可作为一种化疗配合药物在加强化疗作用的同时减少化疗的副反应,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
钮怡超杨勇全志伟
关键词:谷氨酰胺肿瘤药物疗法
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以^(99m)Tc-硫胶体和亚甲蓝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评价两种方法在发现前哨淋巴结中的可行性。方法 42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均≤5cm,体检腋窝淋巴结阴性。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20例,以^(99m)Tc-硫胶体为示踪剂,用γ-探测仪定位前哨淋巴结,其中6例应用术前乳腺淋巴闪烁显像;第二组22例,用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两组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均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 共发现29例存在前哨淋巴结(69.05%)。以^(99m)Tc-硫胶体为示踪剂组,前哨淋巴结发现率为75%;以亚甲蓝为示踪剂组,前哨淋巴结发现率为63.64%,且与年龄明显相关(P<0.01)。结论 以^(99m)Tc-硫胶体和亚甲蓝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可行的。所采用的定位技术和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等是影响前哨淋巴结发现率的因素。
吴萍杨勇欧敬民姜宏华杜隽铭朱健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 5 8例 ,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 -二聚体、t -PA∶a等指标 ;同期 5 2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直肠癌患者较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增强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缩短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降低 (P <0 .0 5 ) ,D -二聚体和t -PA∶a显著升高 (P <0 .0 1) ,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明显 (P <0 .0 5或P <0 .0 1) ,手术切除后有所改善。 结论直肠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 ,在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化差的病人中尤为明显 ;应用抗凝和抗纤溶药物可能对直肠癌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沈定丰董平杨勇张勇
关键词:直肠癌高凝状态纤溶亢进
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手术的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结果:病理类型共13种,良性18例(37.5%),恶性30例(62.5%)。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痛、腰背酸痛、低热、消瘦、尿频尿急、月经不调和贫血。主要辅助检查为CT、B超、X线胃肠造影、泌尿系统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18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30例恶性肿瘤中12例(40%)实行广泛切除术,18例(60%)实行部分切除或仅作活检。实行广泛切除术者平均生存时间40±4.88个月,3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25.0%;而实行部分切除或仅作活检者平均生存时间20.83±2.84个月,术后3年与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16.7%和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2)。恶性肿瘤因复发施行多次手术7例(58.3%)。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不易发现,应重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手术是治疗本症的主要方法,良性肿瘤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作广泛切除术。本病复发率高,术后应定期随访。
王建军全志伟杨勇翁子毅陈权海杜隽铭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复发广泛切除术
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肠内免疫营养的作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通过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 (EN)支持 ,观察免疫营养对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 ,探讨肠内免疫营养促进病人康复的机制。 方法 :选择 76例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 ,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 ,其中实验A组用肠内营养混悬液 (士强 ) ;实验B组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 (能全力 ) ;对照组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给予普通流质。实验组术后第 2天起 ,给予肠内营养 1 2 5 .5 2kJ/(kg·d) ,连续 7天 ,分别检测各项营养和免疫指标 ;用RT PCR法检测各组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白细胞介素 1 (IL 1α)、IL 2、IL 6、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mRNA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实验组病人体重 (BW )、肱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清蛋白 (Alb)和转铁蛋白 (TRF)等营养指标下降量显著减小。实验A组总蛋白 (TP)、TRF更接近术前水平 ,CD4 + 细胞、IgM、IgA显著上升 ;实验B组CD4 + 细胞、IgM上升。实验组外周血PBMC、IL 6、TNF αmRNA上升水平显著降低 ,实验A组IL 1α、IL 2mRNA上升水平低于实验B组。 结论 :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给予免疫营养支持 ,可提高结构蛋白质合成 ,减少促炎症介质mRNA合成 ,可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的程度 ,改善免疫功能 。
杨勇全志伟董平沈定丰董谦陈大伟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