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军

作品数:30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骨密度
  • 13篇骨质
  • 13篇骨质疏松
  • 12篇糖尿
  • 12篇糖尿病
  • 11篇2型糖尿
  • 11篇2型糖尿病
  • 9篇糖尿病患者
  • 9篇病患
  • 8篇绝经后骨质疏...
  • 7篇代谢
  • 7篇2型糖尿病患...
  • 6篇降钙素
  • 6篇骨质疏松症
  • 5篇绝经
  • 5篇绝经后
  • 5篇激素
  • 5篇甲状旁腺
  • 5篇甲状旁腺激素
  • 5篇骨代谢

机构

  • 29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医院
  • 3篇上海市杨浦区...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浙江医院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安徽省药物临...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30篇杨军
  • 23篇张秀珍
  • 19篇宣淼
  • 13篇王博
  • 13篇李颖
  • 9篇宋利格
  • 6篇王永兰
  • 4篇吕肖峰
  • 4篇谢壮丽
  • 4篇薛庆云
  • 3篇刘志民
  • 3篇姬秋和
  • 3篇宋立源
  • 3篇轩应利
  • 3篇李红
  • 3篇童九翠
  • 3篇李成江
  • 3篇吴天凤
  • 3篇杨刚毅
  • 3篇计佩芳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第六届国际骨...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七届国际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与依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比较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hPTH)(1-34)和依降钙素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妇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5例绝经后OP妇女,被随机分为rhPTH(1-34)组和依降钙素组,其中前者接受rhPTH(1-34)20μg(200 U)每天皮下注射1次,后者接受依降钙素20 U每周肌肉注射1次.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腰椎1~4(L1~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以及骨形成和骨吸收生化指标,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rhPTH(1-34)组和依降钙素组L1~4的BMD均增加,股骨颈的BMD没有明显变化.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rhPTH(1-34)组L1~4、股骨颈的BMD较基线分别增加2.2%(P〈0.05)、0.37%和5.51%(P〈0.01)、0.65%;依降钙素组分别增加0.41%、-0.10%和1.55%(P〈0.05)、0.11%;与依降钙素组相比,rhPTH(1-34)组在3个月和6个月时L1~4 BMD改善更明显.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rhPTH(1-34)组和依降钙素组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SAP)分别增加36.79%和0.31%及92.42%和-0.17%,尿I型胶原N末端肽与肌酐比值(NTX/Cr)分别增加48.91%和-5.32%及68.82%和-10.86%.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耐受性,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依降钙素相比,rhPTH(1-34)治疗绝经后妇女OP,能更好地促进骨形成,提高BMD,并具有较好耐受性、副作用少,对肝、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张秀珍宋利格王博杨军李红宣淼雷涛郭晓蕙吕肖峰薛庆云杨刚毅姬秋和沈洁刘志民李成江吴天凤谢海宝童九翠
关键词:降钙素
绝经后T2DM合并OP患者饮食及运动管理与糖、骨代谢及骨密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的糖代谢、骨代谢、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饮食及运动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2例绝经后妇女T2DM合并OP患者,分为严格管理组(管理组)278例;一般指导组(对照组)284例。分别给予严格管理和一般管理,所有患者均为口服降糖药物,同时每天口服钙尔奇D600mg和骨化三醇0.25μg,在0、24、48 w测定糖代谢指标HbA1C、FPG,和骨代谢指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VitD3)、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5b)、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T),用双能X线仪测定不同部位BMD等指标,探讨经过严格管理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4w时,管理组与基线、对照组相比血糖均明显下降,48 w时更加显著,血清HbA1C管理组的不同时间分别为:8.16±1.50%、7.10±1.60%、6.01±1.59%,对照组分别为:8.46±1.65%、8.16±1.03%、8.21±1.02%,观察到无论是管理组还是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所下降,但管理组更加明显,组间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同时TrAP-5b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VitD3、BALP、OT升高显著(P<0.01),管理组腰椎、股骨颈BMD自24 w始,逐渐上升,对照组呈下降状态,48 w时,两组BMD差异显著(P值均<0.01)。结论根据T2DM合并OP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等个体化管理后,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具有减少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的作用。
宋立源轩应利杨军宣淼王永兰宋利格王文杏张秀珍
关键词:骨密度
FRAX模型评估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应用FRAX模型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明确FRAX模型评估中国大陆老年2型糖尿病亚群的骨折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267例,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359例,进行调查问卷、骨密度测量、FRAX分值计算。应用二分类变量回归方法分析FRAX高骨折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组体质指数、腰臀比、吸烟比例、饮酒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2型糖尿病组股骨颈和腰椎骨矿含量、骨密度T值、Z值均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应用FRAX-BMI模型预估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MOF)和髋部骨折(HF)风险均低于对照组[(4.27±2.84)%对(5.14±2.92)%,P<0.001;(1.42±1.54)%对(1.83±2.23)%,(P<0.001)]。应用FRAX-BMD模型评估2型糖尿病组MOF风险低于对照组[(5.28±4.41)%对(6.30±5.10)%,(P<0.001)]。回归分析显示股骨颈骨密度T值,吸烟,髋部骨折家族史和糖皮质激素应用与髋部骨折高风险有关。股骨颈骨密度T值,吸烟,髋部骨折家族史和既往脆性骨折史与MOF高风险有关。是否罹患2型糖尿病不是FRAX模型预估高骨折风险的相关因素。结论中国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FRAX模型预估10年骨折风险低于非糖尿病人群预估结果,提示FRAX模型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群。
谢壮丽杨军宣淼计佩芳李颖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折风险骨密度FRAX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与血脂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将296例2型糖尿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男106例,女190例。再按其是否合并OP,将上述2组患...
王博杨军张秀珍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血脂体重指数
文献传递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生化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及OP患者的糖代谢、骨代谢、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杨军王博张秀珍
关键词:糖尿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文献传递
唑来膦酸与替勃龙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骨折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比较唑来瞵酸与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对骨折发牛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55~60岁的PMOP共567例,全部患者均服用钙尔奇D600mg/d.骨化二醇0.25μg/d,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A),唑来膦酸5mg/年,静脉注射(n=185);替勃龙组(B),替勃龙2.5mg/d,口服(/2=190);对照组(C),单纯服用钙尔奇D600mg/d,骨化三醇0.25μg/d(n=192)。各组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6、12、24个月分别用放免法测定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TRACP-5b);定量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骨钙素、I型胶原C末端肽(collagentypeIC—endpeptides,CTX),同时进行骨密度测定,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及脆性骨折发生情况评估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C组相比,A组和B组腰柞24个月L2_4骨密度提高6.07%(P〈0.001)和4.28%(P=0.003),股骨颈骨密度提高3.59%(P=0.023)和3.24%(P=0.042)。A、B组间比较,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BALP、骨钙素、TRACP-5b、CTX水平治疗后24个月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A、B两组间比较BALP、骨钙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CP-5b、CTX有碌著性差异(P〈O.01)。与C组相比A组新发椎体骨折率下降61.9%(P=0.033),髋部为0。总的骨折下降65.9%(P=0.004);B组总的新发骨折发生卒下降48.4%(P=0.047)。各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治疗PMOP唑来膦酸与替勃龙两者均疗效显著,具有升高骨密度及有效地降低骨折发生的作用,而唑来膦酸疗效与替勃龙相似,同时唑来膦酸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和安全性;单纯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不能有效地治疗PMOP.
宣森杨军李颖周筠王博宋利格王永兰张秀珍
关键词:唑来膦酸替勃龙骨密度骨折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将179例老年女性T2DM患者分为2组,高血压组124例,非高血压组55例。测量腰椎和髋部的BMD。χ2检验比较2组总OP、腰椎OP、髋部OP的患病率,协方差分析各部位BMD的差别,并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OP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非高血压组总OP、腰椎OP、髋部OP的患病率均高于高血压组(P值分别为P总=0.037、P腰=0.042、P髋=0.051)。2组BMD比较,高血压组各部位的BMD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其中L3、L4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3=0.040,P4=0.021)。但在校正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后P值均明显增大,2组BMD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校正C肽后P值也变大,但无校正BMI后P值变化明显。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年龄、BMI、骨钙素与OP有关,而高血压与OP无明显的相关。结论:OP与年龄、BMI、骨钙素有关,而高血压与OP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张秀珍王博宣淼杨军宋利格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伴骨质疏松与血脂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将296例2型糖尿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男106例,女190例。再按其是否合并OP,将上述2组患者再分成2组。比较各组骨密度(BMD)与血脂的相关性。并用二元logist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血脂和其他相关因素与O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合并OP的女性T2DM患者甘油三酯(TG)与LI、k、L4的BMD值成正相关(r1=0.302、P1=0.004、r3=0.221、P3=0.039、r4=0.208、P4=0.04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L1、Neck骨密度成负相关(r1=-0.237、P1:0.026、rN=-0.265、P2=0.013)。未合并OP的女性T2DM患者及男性患者未得到相同的结论,但上述结果在校正年龄和BMI因素后相关关系消失。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只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OP有关。结论未观察到OP和血脂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张秀珍王博杨军张春阳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密度血脂体重指数
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疼痛、骨密度(BMD)以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疼痛症状的PMOP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脉冲磁场治疗组(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3例。2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BMD、骨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BGP)、尿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及其与尿肌酐(Cr)的比值(NTX/Cr),并对每例患者进行疼痛分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疼痛明显改善(P〈0.01),BSAP、BGP较基线水平明显提高(P〈0.05),但BMD、尿NTX/Cr与基线水平相比没有明显改变。结论脉冲电磁场疗法能显著改善PMOP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刺激骨形成。
张秀珍王博宣淼杨军宋利格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骨密度
降压药对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目前常用降压药对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在2007年-2009年间收治的512例60~85岁患者的BMD.其中高血压患者378例,非高血压者13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5组:噻嗪类利尿剂组63例,钙通道阻滞剂组(calcium-channel blocker,CCB)11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组(angiotensinⅡreceptorblocker,ARB)92例,联合用药组56例,高血压未用药组(54例).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骨密度测量仪,测定非优势侧股骨近端Femur Neck、Troch、Ward's 三角和L1~4的BMD.结果 非高血压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腰椎的BMD最低.非高血压组LIBMD值与ACEI/ARB组和高血压未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非高血压组L2、L3、L4、Neck、Troch的BMD与ACEI/AR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各组问腰椎与髋部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EI/ARB降压药可能对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的BM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年龄对BMD有一定的影响且为负性作用,而BMI与BMD有正相关性.
杨军王博宣淼张秀珍
关键词:降压药体质指数骨密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