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琳
-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联合全身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m,FF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确诊的Vogt-小柳-原田病18例34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例(16眼)单纯给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观察组9例(18眼)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前节检查、FFA和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照组11眼(68.7%)的视力>0.4,观察组16眼(88.8%)视力>0.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33眼(97.0%)黄斑中心凹处存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其平均高度为(578±234)μm;治疗后对照组平均高度为(263±68)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54.5%,观察组平均高度为(153±67)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7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大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FFA和OCT行病情随访观察,均显示眼底病变的减轻趋势,该治疗方法有助于缩短Vogt-小柳-原田病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时间并能减少疾病的复发。
- 杨世琳郭莹孙轶军
-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病曲安奈德糖皮质激素类
- 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球筋膜下(Tenon囊)注射联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氏病(VKH)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眼科门诊就诊的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23例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只眼)单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24只眼)糖皮质激素联合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常规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前节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观察组视力提高水平均较对照组高;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荧光血管造影图像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1.6%)高于对照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08,P=0.021)。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观察组为(151±53)μm,对照组为(283±67)μm,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视力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r=-0.897,P=0.000);视力水平和神经上皮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全身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可以促进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迅速吸收,恢复视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 杨世琳郭莹
-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病曲安奈德糖皮质激素TENON囊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量化分析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参数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得到在黄斑区3 mm×3 mm浅层毛细血管丛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OCTA图像。去除大血管后分别计算毛细血管灌注密度、血管长度密度(VLD)和平均血管直径(AVD)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参数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早期改变的能力。结果:比较三组间VLD和A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noDR组的AVD均显著增加(P<0.05)。mNPDR组患者深层及浅层的VLD较noDR组显著下降(均P<0.01)。深层AVD鉴别noDR组与健康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鉴别mNPDR组和健康受试者的AUC最高为0.920,其次为深层VLD(AUC=0.899),显著高于其他参数。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前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层及浅层AVD均显著高于健康人,VLD均显著高于mNPDR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深度AVD较其他参数更能检出noDR患者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
- 陆楠杨冬妮谷愉刘健杨世琳郭莹单志明刘丽赵伟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直径
- 频域OCT观察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病程中黄斑中心凹的图像特点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对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黄斑中心凹处频域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视力预后因素。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13例(26眼)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频域OCT检查,对黄斑中心凹处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进行观察。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周42.3%的患眼视力≥0.4,治疗后3个月、6个月≥0.4者分别为73.1%、80.8%。治疗后1个月,大部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正常,仅3眼有轻度视盘渗漏。治疗后3个月、6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23眼未见异常,3眼出现色素紊乱。在皮质激素治疗前,26眼中有25眼(96.1%)黄斑中心凹处存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为(341±123)μm。有10眼(38.5%)视网膜层间有囊样间隙的存在,在囊样间隙的底部可见一连续单一的膜样结构平铺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上,此膜样结构和周围的IS/OS相连续。治疗1周后,25眼中有24眼(96.0%)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存在,但是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其高度为(118±56)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65.4%,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眼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完全消失。治疗后1个月,26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全部消失。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图像基本正常。结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是Vogt-小柳-原田病频域OCT图像的共有特点,部分患者视网膜出现层间囊样间隙,此囊样间隙好发于视网膜内外层之间。通过皮质激素治疗,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均可吸收消失,但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的消失要快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 杨世琳杜改萍郝玉华
-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视盘周围血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 2022年
-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视盘周围血流观察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4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小梁切除术,在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OCTA分别测量视盘周围、鼻侧、颞侧血管密度,分析血管密度与眼压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术后3个月眼压低于术前,视盘周围、鼻侧及颞侧血管密度高于术前(P<0.05)。术后血管密度增高与眼压降低有关(P<0.01)。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引起的眼灌注损伤可通过降低眼压得到改善,应用OCTA对视盘周围血流监测有重要意义。
- 郭莹杨世琳杨冬妮赵伟陆楠王伟
- 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Epi-lasik术后不同时期视觉质量及高阶像差对比分析
- 2014年
- 目的评价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波前像差引导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在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62例接受波前相差引导Lasik手术的患者,B组为64例接受波前像差引导Epi-lasik手术治疗的患者,对2组患者术后2周、1、3、6个月复查裸眼视力、屈光状态、高阶相差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术后各时期高阶相差均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高阶相差值逐渐减低,但各时期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术后各时期高阶相差均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高阶相差值明显增高,术后1、3、6个月高阶相差值逐渐减低,各时期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患者比较术后2周A组裸眼视力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期屈光度(等效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不同时期高阶相差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波前相差引导Epi-lasik较Lasik提高视力慢,但手术引入的高阶相差增幅低,术后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 孙轶军吕茜张一凡郭莹刘丽杨世琳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波前像差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盘及其周围和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并行现代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55例(共73眼),所有患眼均在术前和术后7d行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OCTA检查,观察手术前后患眼眼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杯盘比(cup to disc ratio,C/D)值及视盘整体血流密度、视盘周围血流密度、视盘周围各区血流密度、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深层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7d患眼眼压为(10.63±2.56)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19.62±3.11)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d患眼的RNFL厚度、GCC厚度、C/D值、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和深层黄斑区血流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7d视盘整体血流密度及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分别为(51.92±6.30)%和(41.59±4.56)%,与术前的(50.82±6.45)%和(40.03±4.37)%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7d视盘周围鼻上、鼻侧、鼻下、颞侧和颞下的血流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7d颞上血流密度为(43.25±6.56)%,明显高于术前的(42.48±6.48)%,差异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颞上血流密度的增加仅与术后眼压下降值有相关性,与术前眼压、RNFL厚度、GCC厚度和C/D值无相关性。结论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通过OCTA检查发现随着眼压的下降,视盘周围血流密度显著增加。
- 郭莹杨冬妮杨世琳陆楠王伟赵伟
- 关键词:青光眼
- 纯自体角膜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 2002年
- 张一凡李穗苓杨冬妮范春晖郭硕傅婕杨世琳张兰李英曲灿云
- 关键词:手术方法翼状胬肉
- Vogt-小柳-原田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Vogt-小柳一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是累及双眼、脑膜和耳部的肉芽肿性炎性疾病。眼部表现为双眼全葡萄膜炎同时伴有脑部的刺激症状^([1])。1999年制定了VKH诊断标准^([2])。近些年来,随着一些新的辅助诊断设备和药物的出现,对VKH的诊断和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观点。现就有关VKH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 杨世琳郝玉华
- 关键词:肉芽肿葡萄膜炎
- 羊膜移植治疗眼表损伤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术在急性期及瘢痕期眼表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眼表理化生物损伤急性期 10例 ( 14眼 ) ,及瘢痕期 6例 ( 7眼 ) ,行新鲜及保存羊膜移植 ,部分联合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 ,随访 6~ 2 2月。结果 急性期者无一例发生角膜融解或睑球粘连 ;瘢痕期严重睑球粘连者中 1例术后部分复发 ;联合角膜移植者均未见新生血管长入。结论 羊膜移植对急性期和瘢痕期眼表损伤防止角膜融解、睑球粘连 ,改良眼表基底及重建眼表上皮均有肯定效果。
- 张一凡孙轶军穆凤平李穗苓杨世琳傅杰范春晖郭硕赵伟邵川芬杨东妮
- 关键词:眼表损伤羊膜移植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