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凯夫
- 作品数:12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直线运动限位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线运动限位器,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包括固定架主体、运动轨道盖板、主控板、直线运动板和限位连接杆,主控板和直线运动板分别安装在固定架主体内的两个直线运动导轨内,运动轨道盖板安装在固定架主体上,限位连接杆的...
- 马庆尊王跃东侯海东顾焕杰杜凯夫刘垚
- 文献传递
- 多轨PSInSAR:基准连接方法及其应用
- 针对PSInSAR技术监测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的不足,本文提出了通过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融合不同轨道多个独立片区获取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方法。利用两个相邻片区重叠区域的PS点集,根据迭代最近点算法提取两片区公共区...
- 罗三明朱文武杜凯夫万文妮梁洪宝刘志广
- 关键词:地表形变数学模型
- 文献传递
- 山西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被引量:3
- 2012年
- 以山西带10期GNSS复测资料(2002—2011)为基本依托,借助GAMIT/GLOBK/QOCA软件计算了山西带2002—2010年的平均水平运动速率及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特大地震之后至8月的总体偏离位移,同时利用多核函数对该震的同震位移进行了数值解析。结果表明:①2002—2010年水平运动速率普遍小于1.0mm/a,有一定的随机性,一致性和规律性较差;②日本地震的同震位移方向近于正东向,其中最大值达到6.3mm,位于山西带北端,最小值为3.4mm,位于山西带南端;③震后偏离位移在山西南部表现为以北向为主的运动,平均位移约4.0~5.0mm;中部为北东向运动,平均位移约1.0~3.0mm;北部则向北北东、北东向运动,平均位移是3.0~4.0mm。
- 杨博刘志广占伟冯胜涛杜凯夫
- 关键词:GNSS地壳水平运动同震位移震情分析
- 多轨PSInSAR监测华北平原地表垂直形变场被引量:18
- 2014年
- 针对PSInSAR技术监测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的不足,提出通过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融合不同轨道多个独立片区(Frame)获取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方法.由于不同轨道主影像选取的参考基准不一致、不同轨道垂直基线不同、不同片区相位解缠的参考PS不同等因素影响,使得PSInSAR获得的不同轨道地表垂直形变场的空间基准存在差异,提取的地表形变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利用两个相邻片区重叠区域的PS点集,根据迭代最近点算法提取两片区公共区域内同名点,并兼顾同名点距离的权,精确计算两片区的配准参数,实现两片区的"无缝"连接,最后使各独立片区拼接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本文推导了多轨PSInSAR技术获得的不同片区形变场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的数学模型,并以华北平原(115.32°E—118.79°E,36.81°N—40.58°N)为实验区,解析了3个不同轨道共12个片区PS目标,获取了研究区2006—2010年地表垂直形变速度场.分析表明:(1)研究区大范围处于下沉状态,形成以北京、廊坊、天津、沧州、泊头—德州等城市为中心向外扩展的地表沉降发展态势,几个沉降中心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达到-34.7mm/a、-26.3mm/a、-64.2mm/a、-34.6mm/a和-37.7mm/a;(2)地表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城市工业生产和生活抽取地下水是地表沉降的主要诱因,农业灌溉和油气开采是导致华北平原大范围地表沉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3)研究区最大沉降带沿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内断裂分布一致,表明沉降的空间分布受到断裂带控制;(4)利用地表同期一等水准测量成果检验了本研究结果,精度达到4.72mm,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处理策略能够满足大时空尺度地表形变监测的需求.
- 罗三明单新建朱文武杜凯夫万文妮梁洪宝刘志广
- 多轨PSInSAR:基准连接方法及其应用
- <正>近年来,研究人员基于干涉点目标分析思想陆续提出了多种新的DInSAR地表垂直形变场探测方法,其中,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技术(permanent scatterers,PSInSAR)应用较为广泛。该技术在相干散射体上...
- 罗三明朱文武杜凯夫万文妮梁洪宝刘志广
- 关键词:PSINSAR垂直形变场地表沉降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中南部近期地壳水平形变
-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工程"和"陆态网络"积累了十余年的GNSS观测数据。以1999—2011年西藏、青海地区GPS区域站观测结果为基础,利用多核函数法和球面应变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区域整体无旋转框...
- 刘志广杨国华占伟杨博冯胜涛杜凯夫梁洪宝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中南部近期地壳水平形变被引量:1
- 2012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工程”和“陆态网络”积累了十余年的GNSS观测数据。以1999—2011年西藏、青海地区GPS区域站观测结果为基础,利用多核函数法和球面应变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区域整体无旋转框架下的运动场和应变量,对汶川地震前后两个时段的结果作对比分析。其中,1999—2007年时段使用了“网络工程”34站数据,2009--2011年时段使用“网络工程”和“陆态网络”共92站数据。计算结果显示:
- 刘志广杨国华占伟杨博冯胜涛杜凯夫梁洪宝
- 关键词:水平形变网络工程地壳观测数据GNSS
- 利用PSInSAR方法反演大时空尺度地表沉降速率被引量:15
- 2014年
- 通过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的连接,对PSInSAR方法进行了扩展,对覆盖华北平原约20万km2的500余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取了该地区2006~2010年的地表沉降速率。分析表明,华北平原多个沉降中心沉降速率处于较高发展态势,从北京-廊坊-天津到任丘、沧州、泊头、衡水、德州、南宫,再到邯郸,地面沉降已连成一片;天津市的静海-滨海地面沉降最为突出,两地沉降中心区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达到62mm/a和67 mm/a,北京东部、沧州、泊头-衡水-德州、邯郸等老沉降区的沉降速率分别达到36 mm/a、34mm/a、37mm/a、29mm/a。利用天津地区同期水准测量结果检验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差值均小于10mm,表明PSInSAR方法反演结果与水准测量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 罗三明杜凯夫万文妮付黎明李永坤梁福逊
- 关键词:华北平原PSINSAR
- 青藏高原中南部近期地壳水平形变被引量:17
- 2013年
- 以1999—2011年西藏、青海地区GPS区域站观测结果为基础,利用欧拉模型、多核函数法和球面应变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区域整体无旋转基准下的运动场和应变场,对汶川地震前后两个时段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多年来的总体运动特征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以东西向拉张运动为主,中部以南北向的压缩变形为主,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向两侧分异。北向运动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块体和拉萨块体的中部,在拉萨块体的北部,北向运动已明显减弱。而在拉萨块体与羌塘块体分界处,区域运动方向已经明显转为东西向运动。汶川地震以后研究区东向运动有一定加强。
- 刘志广杨博卢双印冯胜涛杜凯夫梁洪宝
- 关键词:青藏高原GPS水平形变汶川地震
- 基于PS-InSAR方法反演北京地区地表沉降速率被引量:23
- 2014年
- 选用27景ENVISAT降轨雷达干涉数据,利用相干点目标PS-InSAR技术进行时间序列处理,获取了北京及周边地区2006—2010年地表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1)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存在双桥、廊坊、燕郊镇、张喜庄、杨各庄、平谷和沙河镇等7个沉降中心,其中沉降速率最大的为北京的双桥与河北的廊坊,两个沉降中心区平均沉降速率(LOS)分别为-27.19±5.66 mm/a与-24.65±5.14 mm/a;2)沉降面积最大的为双桥沉降区,约230 km2;3)北京市区地表年回升速率为10.92±3.24 mm/a,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的回灌措施对防治地面沉降起到了抑制作用;4)北部山区为相对上升,表明区域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仍然存在。
- 罗三明杜凯夫畅柳万文妮杜雪松余敏杨博
- 关键词:时间序列沉降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