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颖川

作品数:109 被引量:768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气井
  • 24篇气举
  • 13篇采气
  • 12篇气藏
  • 12篇稠油
  • 10篇井筒
  • 8篇排液
  • 8篇抽油
  • 7篇水采
  • 7篇排水采气
  • 7篇气田
  • 7篇气液比
  • 7篇举升
  • 7篇采油
  • 6篇低渗
  • 6篇地层
  • 6篇气举井
  • 6篇球塞气举
  • 6篇两相流
  • 6篇井下

机构

  • 88篇西南石油大学
  • 22篇西南石油学院
  • 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2篇华北油田公司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核动力研...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吐哈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技术公司

作者

  • 109篇李颖川
  • 33篇钟海全
  • 16篇王志彬
  • 15篇刘建仪
  • 10篇刘通
  • 9篇杜志敏
  • 8篇刘永辉
  • 8篇刘永辉
  • 5篇魏纳
  • 5篇喻欣
  • 4篇朱国
  • 4篇郭肖
  • 4篇周舰
  • 4篇刘永辉
  • 4篇廖开贵
  • 3篇刘安琪
  • 3篇刘忠能
  • 3篇肖高棉
  • 3篇周俊杰
  • 3篇段进贤

传媒

  • 16篇天然气工业
  • 8篇石油天然气学...
  • 7篇石油学报
  • 6篇石油钻采工艺
  • 5篇钻采工艺
  • 4篇石油矿场机械
  • 4篇重庆科技学院...
  • 4篇岩性油气藏
  • 3篇西南石油学院...
  • 3篇2009年油...
  • 2篇应用化工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新疆石油天然...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2篇2007年全...
  • 2篇2009全国...
  • 1篇油气储运
  • 1篇电脑开发与应...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10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6
  • 2篇1995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塞气举井下气液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中用于球塞气举采油工艺的井下气液混合器,该混合器为一置于套管中的圆柱体,采用三通式结构,其内部有两个相互对称且底部相通的圆形槽,形成U形通道3,在与二圆形槽圆心连线的垂直方向有两个底部相互贯通的深孔...
李颖川覃斌刘建仪
文献传递
高气液比气井气液两相节流预测数学模型被引量:15
2005年
Thornhill&Graver模型是计算干气通过气嘴节流的常用数学模型,但许多气井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液体,正确预测气液两相气嘴节流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应用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将凝析油气作为复合气体,然后考虑复合气体—水混合物的气液两相节流,提出了用于高气液比气井节流计算新模型。与干气气嘴节流模型相比较,新的气液两相节流模型包含了一含水校正系数。
刘建仪李颖川杜志敏
关键词:气井节流气液两相气液比ER模型
考虑沥青及含水影响的稠油粘度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现有的稠油粘度预测模型都近似将粘度处理为温度和API重度的函数,然而稠油粘度实际上还与沥青及胶质含量、含水量等有关。利用29口井的稠油样品测试资料,对4个常用的脱气稠油粘度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对比拟合的方法建立了新的脱气稠油粘度预测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度、API重度、沥青与胶质含量、含水量的影响。运用新模型预测了稠油样品的粘度,在2个API重度范围内预测粘度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76%和17.20%,远小于所评价的模型;运用新模型实例预测了另外11口井的稠油样品粘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7.66%,基本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钟海全刘忠能李颖川
关键词:稠油
稠油环空掺稀气举技术——以吐哈油田吐玉克区块为例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提高稠油冷采开发水平,利用高18.25 m的垂直多相管流实验回路开展了稠油气举流动实验及压降模型优选。基于实验结果及井筒传热机理,建立了环空掺稀气举井筒压力-温度梯度耦合预测模型,并可通过耦合环空与油管内流动进行循环迭代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注气有助于稠油与稀油更快更充分混合;压降模型优选表明,Ansari模型误差相对最小,为12.12%。针对吐哈油田吐玉克区块稠油井筒举升困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稠油环空掺稀+气举工艺思路,并开展了实例井掺稀气举设计,对注气量、掺稀量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实例设计结果表明,实例井仅靠气举无法生产,其掺稀生产极限产量可达到16 m3/d,而掺稀+气举极限产量能达到52.5 m3/d;定产油量条件下,在特定范围内增加注气量能极大地减小掺稀量,且井底掺稀气举能极大地提升稠油井的产能。
刘忠能钟海全李颖川刘彦哲毛建文王鹏
关键词:稠油
抽油杆柱设计数值方法被引量:4
1993年
按区间对分法计算抽油杆柱组合尺寸的数值方法适应于复杂的杆柱载荷表达式,较解析解更具一般性。本文以不同杆柱载荷公式和设计方案的计算实例验证了其正确性。
李颖川
关键词:抽油杆柱杆柱
超低渗透油藏注蒸汽(热水)井筒温度压力预测
2012年
超低渗透油藏注蒸汽或注热水可提高井筒附近储层的渗透性和储层流体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单井产量。基于气液两相流体下降流动过程质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守恒原理及井筒传热机理,建立流体井筒流动的压力、温度及干度梯度耦合模型,并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该模型考虑流体焦耳-汤姆逊效应及环空介质和地层热物性沿井深的变化。以某油田一口井为例,计算了温度、压力及干度,并与实测值相比,误差均在10%内,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准确可靠。
钟海全刘正李颖川王志彬李志宽
关键词:超低渗透油藏注热水注蒸汽井筒传热
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动态参数预测模型求解新方法
2004年
基于定向井抽油杆柱微元体受力分析,综合考虑井眼轨迹、抽油杆柱结构和井下摩擦力,建立了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工况预测数学模型,给出了预测模型的上下边界条件、初始条件、连续性条件与数学模型隐式差分格式。实例计算表明,这种基于隐式差分解的数学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动态参数。
周兴付李颖川刘永辉王济新李拥军
关键词: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数学模型
单管球塞气举与球塞助喷实验研究
针对国内外低压低效连续气举井普遍存在的气液两相上升流动过程中液相滑脱损失严重的核心问题,在U型双管球塞连续气举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单管球塞连续气举生产系统。球塞从油套偏心环空下落,随喇叭口收集的来自地层与井口注入的天然气一...
钟海全李颖川刘永辉喻欣
关键词:气举物理模拟实验气举井三相流动
文献传递
气藏工程方法研究
李允钟孚勋陈明强冯曦李颖川
该成果针对中国不同类型气藏开发实践的需要提出了一整套完善且适用于中国不同类型气藏开发模式的气藏工程方法。该套方法包括常规气藏工程方法和现代气藏工程方法两大部分,内容涉及气藏工程分析计算的各个方面。两类方法相互补充,形成统...
关键词:
关键词:油藏工程
高温高压多功能岩心硫沉积测试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多功能岩心硫沉积测试装置及方法,所述的硫沉积测试装置包括驱替系统、地层条件模拟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的硫沉积测试方法包括测试环境构建、在线测量元素硫沉积量、在线观察元素硫沉积过程和...
郭肖杜志敏丁根荣姜贻伟李颖川马晶晶徐锋张勇杨学锋郝洋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