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谦

作品数:43 被引量:256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肝炎
  • 12篇乙型
  • 12篇细胞
  • 12篇慢性
  • 11篇纤维化
  • 9篇树突
  • 9篇肝炎患者
  • 8篇慢性乙型
  • 7篇树突状
  • 7篇肝纤维化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树突细胞
  • 6篇树突状细胞
  • 5篇隐球菌
  • 5篇苦参
  • 5篇苦参素
  • 5篇病毒
  • 4篇蛋白
  • 4篇乙型肝炎患者
  • 4篇受体

机构

  • 43篇复旦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2篇杭州市疾病预...
  • 2篇温州市中心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沈阳市传染病...
  • 1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43篇李谦
  • 33篇施光峰
  • 19篇陈明泉
  • 17篇翁心华
  • 10篇秦刚
  • 9篇张琼华
  • 8篇张玉杰
  • 7篇郑建铭
  • 7篇李宁
  • 6篇朱利平
  • 5篇陈澍
  • 5篇卢清
  • 4篇王新宇
  • 4篇张文宏
  • 4篇朱梦琪
  • 3篇张永信
  • 3篇章婉琴
  • 3篇钱志平
  • 2篇邬祥惠
  • 2篇杨飞飞

传媒

  • 12篇中华传染病杂...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肝脏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药品评价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全国第九次感...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 1篇浙江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干扰素浓度及其抗体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干扰素浓度和干扰素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41例CHB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罗氏公司)180μg,每周1次,在0、4、12、24和48周时用ELISA法检测干扰素浓度和干扰素抗体水平,并在停药后24周检测干扰素浓度。结果干扰素浓度在0、4、12、24、48周和停药24周时分别为22.9(3.1~45.8)pg/mL、2734(9.2~4224)pg/mL、4025(269~4462)pg/mL、3884(14.5~4567)pg/mL、3978(76.9~5227)pg/mL和62.1(52.3~74.6)pg/mL。干扰素浓度在4、12、24、48周和停药24周与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1,P<0.01;Z=-6.862,P<0.01;Z=-6.969,P<0.01;Z=-6.477,P<0.01;Z=-4.204,P<0.01);12、24与4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6,P<0.01;Z=-3.830,P=0.0001);24周与1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7,P=0.7136)。干扰素抗体水平在4、12、24、48与0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5,P=0.3007;Z=0.101,P=0.9192;Z=0.158,P=0.8748;Z=1.779,P=0.0752)。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干扰素浓度在12周达到稳定浓度,停药24周血清干扰素浓度仍略高于治疗前,而干扰素抗体浓度变化不大,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郑建铭朱梦琪陈明泉李宁李谦王新宇施光峰
关键词:干扰素干扰素抗体
硫唑嘌呤治疗颈髓脱髓鞘病变致药物热与肝损害一例被引量:4
2012年
患者女,59岁。因“畏寒、发热5d伴肝功能异常”入院。2010年9月出现双上肢乏力,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为“颈髓脱髓鞘病变”,给予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病情缓解。11月初起口服硫唑嘌呤、泼尼松、
李谦区雪婷朱利平翁心华
关键词:脱髓鞘病变硫唑嘌呤颈髓肝损害药物热肝功能异常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表型与功能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衍生的树突状细胞(MoDC)经聚肌胞苷酸刺激后表型变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了解MoDC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CHB)重症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CSHB组患者37例、CHB组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的外周血,分离PBMC,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PBMC,体外培养诱导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聚肌胞苷酸刺激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DC).流式细胞术检测iDC及mDC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83、CD86、CD80的平均荧光强度(MFI);ELISA测定聚肌胞苷酸刺激后12、24、48 h的MoDC培养上清液中IL-12、IL-6、TNF-α分泌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3组iDC表面HLA-DR、CD83、CD86、CD80的M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HB组患者mDC表面HLA-DR、CD83、CD86、CD80的MFI与CHB组、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低下(F值分别为59.73、13.95、34.80和73.02,均P<0.05).聚肌胞苷酸刺激12、24、48 h时IL-12分泌量为:健康对照组>CHB组>CSHB组(F值分别为151.34、126.65、72.76,均P<0.05),其中24 h时分泌量最高,分别为(48.2±7.6)、(56.7±11.8)、(97.8±16.2)ng/L.IL-6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分泌量为:CSHB组>CHB组>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92.50、86.89、64.57,均P<0.05),其中12 h分泌量最高,分别为(1698.3±340.4)、(965.8±231.7)、(697.8±213.6)ng/L.TNF-α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分泌量为:CSHB组>CHB组>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58.66、122.36、44.73,均P<0.05),24 h表达量分别为(19 672.7±4214.7)、(9946.1±2586.5)、(6659.2±955.8)ng/L.结论 CSHB患者MoDC成熟障碍,表现为IL-12分泌低下,而IL-6及TNF-α分泌亢进,可能是加剧肝脏炎性反应致重型肝炎的重要因素.
钱志平李宁郑建铭张玉杰李谦陈明泉王介非施光峰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纤维化被引量:8
2001年
李谦施光峰翁心华
关键词: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利奈唑胺致5-羟色胺综合征一例被引量:3
2013年
病历摘要 患者男,25岁,因反复头痛5月余,脑室外引流2月余入院.2013年3月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下头部胀痛,逐渐加重,经当地医院脱水、止痛等对症治疗无好转,多次测脑脊液压力均>300 mm H2O(1 mm H2O=0.0098 kPa),于4月19日行左侧欧玛亚(Omaya)囊置入+侧脑室外引流术.因考虑结核感染可能,曾予异烟肼300 mg+利福平450mg每日1次口服,异烟肼30 mg+地塞米松3 mg鞘内注射(2次/周,共4次)治疗,但病情无好转,且自7月起患者逐渐出现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累及平面逐渐向上,大小便不能自理并伴间断发热,最高达38.2℃,8月2日为进一步诊治转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陈玉麟李谦张文宏翁心华
关键词:5-羟色胺综合征利奈唑胺侧脑室外引流术脑脊液压力反复头痛头部胀痛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药物治疗
2008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指无腹腔脏器穿孔、炎症而发生的急性腹膜细菌性感染。SBP的发生多有严重的肝病基础,同时也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占肝硬化总感染的1/3,比泌尿道感染和肺炎常见。
李谦施光峰
关键词:肝硬化腹膜炎药物疗法
一种同时构建隐球菌肺炎及脑膜炎实验模型的方法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及实验技术领域,涉及构建实验模型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构建隐球菌肺炎及脑膜炎实验模型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同时构建肺隐球菌肺炎和脑膜炎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本发明采用耳窥镜优化确定隐球菌菌液干预方式,进而同时构...
李谦赵旭
文献传递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一附:22例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由特异性自身抗原或细胞、胞浆等非特异性自身抗原表达所引起肝组织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过去曾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国很少见,但近年由于对此...
施光峰秦刚陈明泉李谦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上Toll样受体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上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筛选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例,并以10例健康者作对照,分别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未成熟期DC(imDC)与成熟期DC(mDC)的表型;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imDC与mDC上TLR3的表达率和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健康对照组,mDC表面分子CD80、CD86、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 DR、CD83的表达率分别为(82.35±8.67)%、(79.61±10.08)%、(92.79±8.48)%和(83.76±5.47)%,imDC表面分子表达率分别为(28.31±8.79)%、(31.17±11.23)%、(27.61±10.28)%和(23.46±11.53)%,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CHB组,mDC与imDC表面分子表达率分别为(42.46±9.22)%、(40.72±11.24)%、(48.57±12.51)%、(22.25±11.22)%和(18.57±10.22)%、(24.16±10.46)%、(17.87±10.38)%、(14.28±6.77)%,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者组mDC上表面分子的表达率与CHB患者组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受试者imDC上表面分子的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imDC上TLR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mDC(P<0.01),而CHB患者imDC与mDC上TLR3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HB患者imDC上TLR3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1)。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上存在TLR3的表达下调,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
陈明泉施光峰李谦卢清张琼华秦刚翁心华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树突细胞受体细胞表面
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疑似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流行型感冒(流感)季节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临床诊断的流感疑似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入选病例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75mg,bid,共5天;对照组(26例)服用症状缓解药物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5h,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39.49±21.87h和63.63±29.47h,有显著性差异(F=255.60,P<0.0001)。(2)两组其他症状总评分AUC有显著性差异(F=86.83,P<0.0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症状总评分减少160.21分(30.21%)。(3)其他流感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达20h。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1.45±28.58h和61.78±35.24h(F=108.22,P<0.0001)。(4)治疗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53%和43.01%,χ2=61.18,P<0.0001)。应用抗生素总天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5)密切接触人群第二代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9%和12.88%,F=19.73,P<0.0001)。(6)两组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23%和4.47%,χ2=1.209,P=0.272)。以气管-支气管炎为主要并发症,另外还包括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等。(7)两组观察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7%和4.2%,χ2=0.680,P=0.410。治疗组以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结论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临床诊断的流感疑似患者可以快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有效降低第二代的发病率,且不良反应少,应用安全。
陈明泉施光峰李谦胡越凯秦刚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磷酸奥司他韦随机临床试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