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良

作品数:66 被引量:51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天文地球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盆地
  • 19篇鄂尔多斯盆地
  • 13篇上古生界
  • 13篇古生界
  • 13篇大牛地
  • 12篇气田
  • 10篇大牛地气田
  • 9篇成藏
  • 7篇气藏
  • 6篇储层
  • 5篇地质
  • 5篇天然气
  • 5篇圈闭
  • 4篇上古生界气藏
  • 4篇石盒子组
  • 4篇石炭
  • 4篇下石盒子组
  • 4篇勘探
  • 4篇二叠系
  • 4篇成藏特征

机构

  • 24篇中国石化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成都理工大学
  • 17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北京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6篇李良
  • 9篇郝蜀民
  • 8篇李仲东
  • 8篇惠宽洋
  • 7篇过敏
  • 7篇周文
  • 6篇张宗有
  • 5篇贾会冲
  • 5篇尤欢增
  • 5篇张哨楠
  • 4篇谢润成
  • 3篇何军
  • 2篇薛媛
  • 2篇魏红芳
  • 2篇刁宇
  • 2篇李良
  • 2篇赵桂萍
  • 2篇赵永山
  • 2篇陈路原
  • 2篇刘忠群

传媒

  • 8篇天然气工业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矿物岩石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钻采工艺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中国石油企业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计算机时代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宏观经济管理
  • 1篇测井技术
  • 1篇石油工业计算...
  • 1篇石油物探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石油化工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石油石化绿色...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1
  • 2篇1996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冲断层位移—长度关系解析——以杭锦旗断裂带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断裂带在晚石炭世—中三叠世逆冲断层生长的位移模式和位移—长度关系,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回剥分析和断层古位移测算来厘定古断层的末端位置,明确断裂生长连接历史,并结合幂律关系,探究了断层生长模式以及断裂带岩性组合、运动学、反转和断层系统内在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杭锦旗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受基底断裂的分段性制约。其北东走向的分段(泊尔江海子断裂东段)形成较早;在垂向上,断裂中部的位移大,向两端递减;在平面上,断裂末端与东西走向的分段(泊尔江海子断裂西段)叠覆,导致局部位移增大,最终发生硬连接。东西走向的三眼井断裂形成于晚石炭世,先后经历了断层分段、横向扩展和连接的演化阶段。乌兰吉林庙断裂作为调节带断裂,其活动相对较弱且局部发生反转。根据断层位移—长度剖面的几何形态和断层演化阶段分析,可将杭锦旗断裂带的逆冲阶段的位移模式分为4种类型:①近对称的三角状或椭圆状,代表独立断层;②左右极不对称的锯齿状或双峰状,代表断层之间发生软连接作用;③不规则波状,反映多条小型断层的连接作用;④异常尖峰状,代表大型断裂后期位移的调整。杭锦旗断裂带的D_(max)/L数据集与全球其他地区比较,要低一个数量级,可能与断裂带的后期反转有关。最后,针对杭锦旗断裂带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和D_(max)/L变化特征,提出了断裂带逆冲阶段演化的路径模式。
李书林李良贾会冲张威徐恒艺杨明慧
关键词:逆冲断层位移模式
二甲苯吸附分离的脱附剂脱附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甲苯吸附分离的脱附剂脱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并列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出口与第一上封头的入口、第一下封头的入口、第二上封头的入口和第二下封头的入口中的至少一个连...
王金龙章棋峰潘盛山茹卫国康旭东李良胡向勇王汇楠周长安
文献传递
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
<正>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气田主体位于上古生界下部的由海向陆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相陆源碎屑含煤层序中,石炭系-下二叠统发育的多层叠和大型岩性圈闭构成气田的基本框架.鄂尔多斯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发展,可以划分...
郝蜀民李良尤欢增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塔巴庙地区上古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被引量:15
2004年
根据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体分布特征,区域性裂缝的纵向分布特征,烃源岩、储层、盖层组合特征,纵向上各层的地层压力分布、天然气成分特征等,对盒2~3段、山1~2段、太2段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油气成藏中区域性裂缝起了关键的通道作用。下伏太原组、山西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造成了盒2~3段气藏的压力系数高和天然气轻烃(CH4)含量高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然气成藏概念模式。指出山1~2段、太2段气藏属于经过再次运移"破坏"后的"残余气藏",盒2~3段气藏属于裂缝形成后下伏天然气再次运移聚集形成的"次生气藏"。
周文张哨楠李良苏付义
关键词:上古生界气藏次生气藏
鄂北塔巴庙地区山西组层序地层研究与圈闭识别被引量:6
2001年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二叠系山西组是盆地发展由海相过渡到陆相时期的产物 ,山西组在塔巴庙地区为湖相三角洲平原沉积。大牛地圈闭是近两年在塔巴庙地区发现的一个受沉积相带控制的大型岩性圈闭 ,山西组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圈闭的主体。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以钻井取心资料、测井曲线为基础分析识别基准面旋回 ,建立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区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依据区域河道冲刷面、滞留沉积、岩性突变、沉积旋回和区域分布的煤层将山西组划为一个中期地层基准面旋回 (MSC2 ) ,其中又可识别出 4个短期旋回 (SSC4~ 7) ,SSC4中上部的煤层及与其共生的暗色泥岩层是MSC2中期旋回的最大洪泛面位置。通过SSC4~ 7各旋回砂层组的空间分布特征 ,预测大牛地圈闭面积 6 0 0km2
李良
关键词:二叠系山西组层序地层学圈闭
污油回炼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油回炼装置,是为提高装置的污油回炼量及操作弹性而设计的,即在污油泵出口管线进分馏塔中段油集合管的管线阀前与原料缓冲罐的液面控制阀后之间设置一条新增回炼管线,使污油直接进入原料缓冲罐进行回炼。本装置将...
李良张宗有许磊何军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有效圈闭的识别被引量:11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地区是该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含气区的北部边缘区带,储集体为近物源的辫状河砂体。该区砂体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明显好于盆地内部。低渗透河道砂体与低幅构造叠置所产生的气水分异现象,使得圈闭评价和气水关系识别复杂化。通过构造、测井和地震波形差异分析,对下石盒子组盒1段小型背斜气藏进行解剖,明确了在圈闭内部存在气水界面及其识别方法。盒1段圈闭的砂体—构造叠置关系为宽河道+小背斜,圈闭面积小、数量少;而盒2,3段圈闭的砂体—构造叠置关系为窄河道+不闭合构造,多是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圈闭数量多、面积较大。复合圈闭有效范围的落实除需要综合评价砂体、构造和封堵条件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对气水界面的位置加以论证。
齐荣李良
关键词:气水界面鄂尔多斯盆地
基于机器学习的勘探开发数据质控方法研究
2022年
数据是油气藏研究的基础。长庆油田大型一体化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简称RDMS)整合新建了长庆油田动静态基础数据库和研究成果库,形成了海量数据资源池,数据源头众多,且存在同一类型数据不一致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应用Python爬虫、神经网络等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方法,开发PDF文档自动解析与数据提取、图像中数据识别等程序,并应用到录井完井报告、测井蓝图质量查验以及标密资料脱密处理等方面,使数据质量问题的发现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并杜绝了泄密隐患。
李良李良薛媛高源蔡少锋
关键词:大数据爬虫图像识别数据质量
大牛地气田致密碎屑岩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实践
郝蜀民陈召佑李良尤欢增董宁陈洪德刘忠群袁志祥陈路原郑锋辉
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成藏模式和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为大牛地气田进一步增储上产提供技术保证,并指导中国同类气田的勘探和开发。...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岩相-测井相与砂体储集关系及其平面分布的油气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岩心、测井、物性和产能等资料,研究不同岩相-测井相与储集砂体物性及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含砾)粗粒砂岩相(箱形)储集砂体物性最好,产能最高;其次为粗粒砂岩相-中粒砂岩相(伽马测井曲线为钟形或齿状箱形)储集砂体物性较好,产能中等;细粒砂岩相(漏斗形)储集砂体物性差,产能低。在对研究区内700余口单井优势岩相-测井相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以沉积微相和砂体平面分布特征为基础,以盒3-1小层为例编制岩相-测井相平面分布图,精细刻画盒3-1小层优势岩相-测井相的平面分布特征;结合岩相-测井相与储集砂体物性和产能的相关性,得到了盒3-1小层储集砂体在平面上不同位置物性、含气性的差异,为岩性圈闭的评价提供预测依据。
常兴浩田景春李良张翔李蓉古娜杨忠亮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