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舒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遗址
  • 6篇地震
  • 6篇土遗址
  • 4篇地震动
  • 4篇轻轨
  • 4篇抗震
  • 3篇支梁
  • 3篇三维有限元
  • 3篇连续梁
  • 3篇简支
  • 3篇简支梁
  • 3篇简支梁桥
  • 3篇差异沉降
  • 3篇沉降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工程
  • 2篇地震荷载
  • 2篇地震荷载作用
  • 2篇动力响应
  • 2篇动力响应分析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8篇中国地震局兰...
  • 4篇普渡大学
  • 3篇敦煌研究院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东瑞减震...

作者

  • 16篇李舒
  • 8篇石玉成
  • 7篇王少杰
  • 6篇徐赵东
  • 4篇胡明清
  • 2篇刘琨
  • 2篇王旭东
  • 1篇唐艳
  • 1篇邹立华
  • 1篇霍元坤
  • 1篇黄兴淮
  • 1篇刘福胜
  • 1篇吴智深
  • 1篇郭青林
  • 1篇王凯洋

传媒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铁道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中国工程院第...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钢轨应变监测的多跨铁路简支梁桥桥墩差异沉降识别被引量:6
2016年
旨在建立基于钢轨应变监测的多跨铁路简支梁桥桥墩差异沉降识别方法。首先,针对对称转角沉降模式的分析表明钢轨与梁体竖向变形具有一致性,为建立沉降致钢轨应变与桥墩差异沉降关系方程奠定了基础。其次,采用空间梁单元、实体单元、弹簧单元,结合主从自由度耦合技术,建立了某4跨铁路简支梁桥的钢轨-梁体-桥墩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的分析表明,轨底可测应变与桥墩差异沉降间存在显著正比例线性关系且应变绝对变化量可测。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沉降致钢轨应变与简支梁桥桥墩差异沉降量之间的解析表达式。解析式物理意义明确,表达形式简单。最后,对解析解与数值解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变化趋势相同,解析解因未考虑外围钢轨约束、下部梁体弯曲变形等,所得结果略大于数值解。
王少杰徐赵东李舒Shirley Dyke
关键词:简支梁桥桥墩
简支梁桥线形变化对轻轨列车单双线运行性的影响及差异被引量:6
2017年
以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分析理论为基础,基于商业软件ANSYS和APDL语言,针对某城市轻轨工程,建立考虑简支梁桥线形变化的轻轨列车-轨道-桥梁三维动力非线性分析有限元模型,研究桥墩沉降、梁体下挠/上拱对轻轨列车单双线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高效、稳定、可靠、可视等特点;桥梁跨中竖向位移响应在列车交会区约为单线运行时的2倍,轮重减载率与单线过桥相比无显著变化,车体最大加速度和Sperling指数较单线过桥时小幅增加;车速是影响轻轨列车运行安全性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梁体线形变化,而运行方式影响程度最小;伴随车速增加,轻轨列车运行平稳性变差;与车体最大加速度相比,Sperling指数对单双线运行方式的影响有更好区分度。
王少杰徐赵东李舒李红伟Shirley J.Dyke
关键词:轻轨列车运行平稳性
地震作用下骆驼城土遗址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以甘肃高台地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骆驼城土遗址为研究对象,对其依次采用实地勘察、室内土工试验、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四种手段进行了研究。将可靠度理论引入有限元动力分析中,利用APDL语言编制程序,使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一千次的抽样数值模拟后进行抗震概率性分析。从而实现了土遗址抗震安全性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和手段。计算结果对于骆驼城土遗址抗震防护及加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类似土遗址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石玉成李舒刘琨
关键词:土遗址抗震分析可靠度理论
基于MATLAB的地震动信号小波降噪被引量:2
2010年
地震动信号在土木工程、地球物理等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实际记录的地震动信号往往受到脉冲噪声、高斯噪声、椒盐噪声等多种高频噪声的干扰,影响了应用的效果。研究实现了一种新的地震动信号降噪方法,基于小波理论,以实际记录的迁安波为例,利用数学软件MATLAB进行编程,降低地震波高频噪声干扰和简化地震波有效特征向量,并对降噪效果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可以实现对地震动信号的降噪,且信号保持了应有的相似性和光滑性。
李舒石玉成霍元坤唐艳
关键词:地震工程小波地震波MATLAB防灾减灾工程
简支梁桥竖向线形变化对双线对开轻轨列车运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轻轨列车-轨道-桥梁(LTTB)系统建模理论为基础,针对某双线对开轻轨列车通过多跨简支梁桥动力性能分析的工程问题,建立考虑线形变化的有限元模型,并充分考虑各子系统非线性特性、轮轨接触和轨道不平顺等因素;采用轮重减载率、车体振动最大加速度和Sperling指数评价轻轨列车的运行性能,研究了轻轨列车的过桥运行性能以及梁体线形变化对列车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有限元模型具有可视化建模、高效稳定求解等特点;随着车速增加,轻轨列车的运行安全性降低、运行平稳性变差;在同一车速条件下,梁体线形变化对轻轨列车运行安全性、平稳性的影响程度不同;针对案例,当梁桥线形变化时,轻轨列车运行性能由轮重减载率控制,在不大于设计速度80km/h运行(如桥墩沉降不大于30mm或梁体下挠/上拱不大于20mm)的条件下,轻轨列车满足运行安全性的要求.
王少杰徐赵东刘福胜李舒DYKE S J
关键词:轻轨列车
土遗址文物震害防御及抗震加固对策被引量:11
2013年
概述了土遗址文物的主要病害如风蚀病害、表面风化、雨蚀病害、裂缝或坍塌、基础掏蚀、生物破坏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等的特征及成因机制;阐明了建立土遗址文物防灾减灾综合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灾前防御、震时应急和灾后恢复的对策;针对土遗址的特殊性提出了抗震防护加固的原则,分析了其特点,针对不同病害特征的土遗址分别提出了抗震加固方案。为土遗址文物的科学保护和综合防御地震灾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指导。
石玉成王旭东李舒胡明清
关键词:土遗址灾害震害防御抗震加固
基于小波包的地震波优化处理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FFT方法在地震波优化处理中的不足,基于改进的小波理论——小波包理论,实现了一种新的地震波优化方法.以实际记录的迁安波(南北向)为例,利用数学软件MATLAB进行编程,降低地震波高频噪声干扰和简化地震波有效特征向量,并对优化效果、不同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包可以实现对地震波的降噪和压缩,且地震波保持了应有的相似性和光滑性.
石玉成邹立华李舒
关键词:地震工程小波包地震波MATLAB
西北地区典型土遗址抗震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以我国西北地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安西烽燧和河仓城土遗址为实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土遗址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场、应力场特征,探讨其动力响应规律,揭示不同类型土遗址的地震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土遗址现有病害是抗震薄弱环节,在遭受7度地震作用下处于局部破坏或整体不稳定状态。旨在为土遗址文物的科学保护和抗震加固与减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石玉成王旭东胡明清李舒
关键词:土遗址三维有限元地震动
基于分步顶升支座反力轻轨连续梁桥整体刚度识别
连续梁桥是轻轨高架桥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各类橡胶支座广泛应用于该类型桥梁.然而,橡胶支座老化、损坏现象严重,顶升技术常用于更换支座工程.以连续梁桥为研究背景,从解析解和数值解两个角度,研究了顶升量与支座反力之间具有显著的...
王少杰徐赵东李舒
关键词:连续梁桥整体刚度性能分析
文献传递
Modal macro-strain identification from operational macro-strain shape under changing loading conditions被引量:1
2016年
To develop modal macro-strain ( MMS )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and improve their applicability in a continuous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civil infrastructures, the concept of operational macro-strain shape (OM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dentification method are proposed under unknown ever-changing loading conditions, and the MMS is then obtained. The core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specific property that the macro-strain transmissibility tends to be independent of external excitations at the poles of the system and converges to a unique valu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a three-span continuous beam excited by an impact hammer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identified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such as the peak- picking (PP) method, the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 (SSI) method, and numerical results, in the case of unknown input forc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has unique merits in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due to its combining multiple tests under changing loading conditions, which also reveal the promising application of the distributed strain sensing system in identifying MMS of operational structures, as well as in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field.
李舒徐赵东王少杰吴智深
关键词:TRANSMISSIBILITY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