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汉成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药动学
  • 3篇麻黄
  • 3篇钩藤
  • 3篇钩藤碱
  • 2篇生物碱
  • 2篇石膏
  • 2篇中药
  • 2篇中药注射
  • 2篇中药注射剂
  • 2篇注射剂
  • 2篇外泌体
  • 2篇微小RNA
  • 2篇位置偏爱
  • 2篇氯胺酮
  • 2篇甲基苯丙胺
  • 2篇过敏
  • 2篇过敏反应
  • 2篇白术
  • 2篇苯丙胺
  • 2篇CPP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李汉成
  • 6篇罗佳波
  • 6篇莫志贤
  • 6篇李婵
  • 4篇罗超华
  • 3篇陈志杰
  • 2篇谭晓梅
  • 2篇吴青业
  • 1篇傅钧庭
  • 1篇马钦海
  • 1篇唐锋
  • 1篇廖雪珍
  • 1篇宋帅

传媒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药材
  • 1篇今日药学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低下与正常生理状态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免疫低下Beagle犬模型,初步探讨中药注射剂对免疫低下、正常Beagle犬模型类过敏反应的区别。方法: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免疫低下、正常Beagle犬静脉注射肿节风注射液,观察给药前、后动物的行为学变化,检测血清中组胺、Ig E、Ig G、Ig M的含量变化。结果:行为学变化:静注后5min免疫低下组反应强度与正常对照组一致,均为1-2;静注后15-30min,免疫低下组均为2-3,正常对照组均为1-2;组胺含量变化:免疫低下组与正常对照组组胺给药后均逐渐升高,于给药后30min开始下降,其中给药后5min、15min、30min免疫低下组组胺含量升高明显,分别为56.53μg/L、57.83μg/L、58.98μg/L,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而两组Ig E、Ig G、Ig M比较无明显规律。结论:给药后5-30min,免疫低下组类过敏反应强度大于正常对照组。
李汉成吴青业廖雪珍罗佳波霍慧灵朱钊铭唐锋
关键词:类过敏反应BEAGLE犬免疫低下中药注射剂
麻黄-石膏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的血浆药动学和尿排泄特征的变化被引量:16
2015年
采用UPLC-MS/MS测定大鼠灌服麻黄、麻黄-石膏水煎液后血浆和尿液中5种麻黄类生物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含量,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探讨麻黄-石膏配伍对主要药效成分体内血浆药动学和尿排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配伍石膏后5种生物碱的药动学变化趋势大体相同,表现为达峰时间缩短,吸收速度加快,但吸收程度与表观分布容积减少,可能与尿排量的增加有关。此外,石膏的加入有针对性地提高伪麻黄碱的达峰浓度、延长甲基麻黄碱的体内滞留时间来实现麻黄平喘作用的"增效",而对去甲基麻黄碱和麻黄碱则起"减毒"作用,由此验证了麻黄-石膏合用时"相反之中寓相辅"配伍原则的科学性,同时可为方药配伍规律的研究思路与实践提供参考。
霍慧灵李汉成卫平宋帅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石膏尿排泄UPLC-MS/MS
miR-96-5p在氯胺酮依赖的大鼠心脏中的表达及钩藤碱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检测miR-96-5p在氯胺酮依赖大鼠心脏中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钩藤碱对氯胺酮诱导的miR-96-5p表达变化的影响。并对miR-96-5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miR-96-5p对氯胺酮依赖及钩藤碱干预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成3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氯胺酮组(10 mg/kg),氯胺酮+钩藤碱组(60 mg/kg)]。建立大鼠氯胺酮条件位置偏爱模型(CPP),观察钩藤碱对CPP效应的干预作用;采用quant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大鼠心脏中miR-96-5p的表达水平;采用三个靶基因数据库(miRanda,miRDB,TargetScan)预测miR-96-5p的靶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其靶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分析(GO)和生物通路(KEGG pathways)分析;以STRING在线分析软件对其靶基因蛋白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经过4天CPP训练后,氯胺酮能够明显增加大鼠在白箱的时间(P<0.05),钩藤碱干预后,能够减少大鼠在白箱的时间(P<0.05)。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miR-96-5p表达上调(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钩藤碱组miR-96-5p表达下调(P<0.05)。三个靶基因数据库预测miR-96-5p共同靶基因90个,其功能主要富集于跨膜运输,心脏发育和多细胞生物体生长等生物学过程,涉及MAPK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和cGMP-PKG信号通路。miR-96-5p靶基因编码蛋白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Map2k1, Pak1, Lrrc4, Mras, Mtor,Irs1, E14ebp2等在蛋白互作网络中具有核心地位。结论氯胺酮和钩藤碱干预后诱导心脏中miR-96-5p表达水平改变,并miR-96-5p可能通过跨膜运输,心脏发育等生物过程,作用于MAPK信号通路,参与氯胺酮依赖过程中对心脏的损害机制。
李婵李汉成朱晨房淼周玉婷莫志贤
关键词:氯胺酮钩藤碱心脏CPP靶基因
钩藤碱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i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活性成分钩藤碱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iRNAs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采用miRNA芯...
周玉婷林莹波李璟罗超华李婵李汉成陈志杰莫志贤
关键词:钩藤碱甲基苯丙胺条件位置偏爱
微小RNA-181a-5p在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检测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和健康大鼠血清外泌体中微小RNA(miR)-181a-5p的表达,并对miR-181a-5p进行靶基因预测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用甲基苯丙胺复制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按照体重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正常组(0.9%NaCl),实验组(2mg·kg^(-1)甲基苯丙胺)。实验组上午8:00皮下注射甲基苯丙胺,下午16:00皮下注射0.9%NaCl溶液,连续4 d。正常组同时皮下注射等体积0.9%NaCl溶液。实验组与正常组上午处置后,立即置于白箱训练1 h;下午皮下注射0.9%NaCl溶液后,立即置于黑箱训练1 h,连续训练4 d。在末次处置1 d后,进行位置偏爱测定,记录大鼠15 min内在白箱中停留时间及运动路程。用RT-qPCR技术检测大鼠血清外泌体中miR-181a-5p的表达水平;以Target Scan、miRanda及miRBD预测miR-181a-5p靶基因;用DAVID数据库对其靶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分析(GO)和生物通路(KEGG pathways)分析;以STRING在线分析软件对其靶基因蛋白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 CPP训练后,2组在白箱中停留时间(s)及运动路程(cm):正常组分别为202.67±28.24,3349.26±412.28;实验组分别为460.47±66.71,4475.97±585.74。实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组、实验组血清外泌体中miR-181a-5p表达分别为3.39±1.79,10.23±4.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测得到miR-181a-5p靶基因108个,其功能主要富集于神经元的生成和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及谷氨酸转运等生物学过程,涉及内质网蛋白加工信号通路。miR-181a-5p靶基因编码蛋白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RAD23B、PRKCD、MAP2K1、NCBP1、GABRA1等在蛋白互作网络中具有核心地位。结论miR-181a-5p可能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及谷氨酸转运等生物过程,作用于内质网蛋白加工信号通路,进而调节下游靶蛋白参与甲基苯丙胺成瘾的发生过程。
李汉成李婵周玉婷罗超华区锦莹莫志贤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生物信息学
麻黄及其与白术药对配伍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检测麻黄及麻黄-白术药对提取物中5种麻黄生物碱(NME、NMP、E、PE、ME)的大鼠血浆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探讨麻黄配伍白术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MS分析方法,ZORBAX SB-C18色谱柱(100 mm×2.1 mm,3.5μm),柱温:35℃,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正离子MRM检测模式。结果:麻黄与白术配伍后麻黄生物碱在大鼠血浆及组织中的分布趋势均发生一定变化。结论:麻黄配伍白术后,可能起到增加药物疗效,同时又能降低麻黄生物碱毒性的作用。
朱钊铭李汉成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生物碱配伍药动学
石膏用量对麻黄入血生物碱类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采用UPLC-MS/MS探讨不同用量石膏配伍麻黄对麻黄中移行入血生物碱类成分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各组分别灌胃麻黄-石膏不同配比(1∶0,1∶1,1∶2,1∶4)水煎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3.2.2得出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 4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达峰时间(tmax)有显著差异。与单味麻黄组相比,麻黄-石膏1∶1与1∶2组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和麻黄碱AUC0-t减少,麻黄-石膏1∶2与1∶4组此三成分tmax均缩短,但对于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麻黄-石膏合用组中,随着石膏用量的加大,5种麻黄类生物碱的药动学变化整体表现为t1/2z、MRT、Vz/F逐渐增加,tmax、CLz/F逐渐减少。结论石膏用量的改变可对麻黄中效毒成分的药动学行为产生规律性的影响,与传统医学中麻黄石膏配比用药的临床经验相吻合。
霍慧灵李汉成任孟月马钦海谭晓梅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石膏生物碱药动学
外泌体源性微小RNA在疾病诊治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17年
外泌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一种纳米级别的囊泡小体,普遍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包裹在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能够被靶细胞摄取进而如同内源性的miRNA—样通过沉默靶基因而发挥其作用。外泌体可以通过携带miRNA增进器官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广泛参与血管新生、细胞迁移及通讯等过程。本文就近年来外泌体源性miRNA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等诊治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李汉成周玉婷李婵区锦莹莫志贤
关键词:外泌体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微小RNA
HPLC-MS法同时测定白术内酯Ⅰ、Ⅱ、Ⅲ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建立一个灵敏、快速、可靠的HPLC-MS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IS),同时测定白术内酯Ⅰ、Ⅱ、Ⅲ(AT-Ⅰ、Ⅱ、Ⅲ)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力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使用HPLC-MS法,ZORBAX SB-C18色谱柱(3.5um,2.1×100mm),柱温35℃,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85:15),流速为0.4ml/min;采用正离子模式MRM检测。结果:白术内酯Ⅰ、Ⅱ、Ⅲ的方法学验证(专属性、线性、检测灵敏度、准确度与精密度、基质效应与提取回收率、稳定性)良好,并成功应用于给药白术药材及白术-麻黄(4:3)药材提取物后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白术及其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为临床合理使用白术药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钊铭李汉成罗佳波
关键词: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HPLC-MS药动学
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方法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本文以血栓通注射液为例,筛选其内在致敏原,并试图探寻一种系统、可靠的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方法,为其它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利用P815细胞体外脱颗粒模型对血栓通注射液分离成分进行过敏筛查;通过小鼠直接腘窝淋巴结实验模型对血栓通注射液分离成分进行过敏筛查验证;分析并结合此两种筛查方法试验结果,综合评判血栓通注射液内在成分的致敏潜能。结果:P815细胞脱颗粒模型:血栓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b1组胺释放量、β-氨基己糖酶释放率和细胞脱颗粒率三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参皂苷Rg1组胺释放量、脱颗粒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腘窝淋巴结实验模型:三七总皂苷组、单体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均WI>2,CI>5。结论:人参皂苷Rb1和Rg1可能是导致血栓通注射液临床过敏的内在因素。建议:结合体内外两种过敏筛查模型,综合评判中药注射液致敏潜能,探寻一种由体外细胞实验初步筛选到体内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的更加可靠、有效的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方法。
李汉成吴青业傅钧庭罗佳波谭晓梅
关键词:血栓通注射液过敏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