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树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基因
  • 5篇转基因
  • 4篇双价基因
  • 4篇转双价基因
  • 3篇天敌
  • 3篇土壤
  • 3篇转基因抗虫
  • 3篇转基因抗虫棉
  • 3篇转双价基因棉
  • 3篇棉花
  • 3篇棉田
  • 3篇抗虫
  • 3篇抗虫棉
  • 3篇基因抗虫棉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
  • 2篇害虫
  • 2篇捕食
  • 2篇捕食性
  • 2篇捕食性天敌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篇李树红
  • 10篇崔金杰
  • 10篇王春义
  • 10篇雒珺瑜
  • 5篇李春花
  • 2篇时增凯
  • 1篇赵清

传媒

  • 4篇中国棉花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年份

  • 4篇2006
  • 6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无两化”栽培转基因抗虫棉的害虫发生规律和生态效应
2006年
王春义崔金杰时增凯李树红雒珺瑜
关键词:害虫发生规律生态效应转基因抗虫棉机械化移栽棉花害虫无土育苗
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4
2005年
研究了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不同年限的棉田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棉田每克干土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平均为11 162万个,其中细菌数为9 370万个,占总数83.95%,在总菌数中占绝对的优势,说明细菌是棉田土壤微生物的主体;放线菌次之,占14.44%;真菌最少,占1.62%。不同类型棉田在棉花生长的3个不同时期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分别在种植4年转基因棉花的棉田达到高峰值;但细菌数量变化较大,大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真菌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放线菌数量大体上呈一直下降趋势。可见,种植转基因棉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且种植时间的长短对其有不同的影响。
崔金杰雒珺瑜李树红王春义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安全性评价审批方式和程序的新规定被引量:3
2005年
崔金杰雒珺瑜李树红王春义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安全性评价审批品种(系)生态区
不同棉花品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雒珺瑜崔金杰李树红王春义李春花
关键词:棉花土壤微生物土壤肥力环境安全性转基因技术
转Bt基因作物杀虫蛋白土壤残留及检测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随着转Bt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其释放的毒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室内构建大田模拟模型的方法对土壤中残留的Bt毒蛋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的主要场所,转Bt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表达的Bt毒蛋白可以通过植株残体、根及根系分泌物和花粉的散播等途径进入土壤生态系统,这些高度特化了的Bt毒素蛋白一旦在土壤中积累,将会导致土壤特异生物功能类群以及土壤多样性发生改变,甚至产生级联效应。大量研究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进入土壤后,可与土壤粘粒和腐质酸迅速结合,不易分离,而且较之游离态,更难被土壤微生物降解。纯化的Bt毒蛋白与无菌土壤中活性颗粒紧密结合后,存留时间至少可达234d。虽然结合态的Bt蛋白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检测不到,但生物测定表明其仍保持杀虫活性。对转Bt基因作物的研究表明,Bt棉组织埋入土壤7d内,土壤中可提取的杀虫晶体蛋白浓度快速下降,之后下降速度比较稳定,甚至维持数周不变。而Bt玉米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释放的杀虫晶体蛋白在土壤中至少保持180d杀虫活性。虽然关于Bt毒蛋白在土壤中存留时间的长短,可能因实验材料、试验方法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总之,如果长期种植转Bt基因作物,很可能会造成Bt毒蛋白在土壤中的积累,并最终威胁到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目前对土壤中Bt毒蛋白定性和定量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印迹分析法(Western-blotting)、SDS-PAGE法、斑点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blotELISA)、流式细胞仪法(Flowcytometer,FCM)、ELISA平板试剂盒及试剂条和生物测定法。其中最直接、简易、准确的方法是ELISA平板试剂盒及试纸条快速检测法和生物测定法�
赵清崔金杰李树红雒珺瑜王春义
关键词:转BT基因作物BT毒蛋白土壤残留生态风险
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1
2005年
比较研究了 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转双价基因 (Bt+CpTI) 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喂饲的棉铃虫幼虫和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 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捕食量明显高于常规棉, 捕食功能反应仍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 与常规棉相比, 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或棉蚜的功能系数 (即瞬间攻击率 ) 有增有降, 但日最大捕食量及处理一头棉铃虫或棉蚜所用的时间均短于常规棉。
崔金杰雒珺瑜王春义李树红李春花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天敌捕食功能反应
新疆棉田施氮肥对棉蚜及其它主要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王春义时增凯崔金杰雒珺瑜李树红
关键词:主要害虫种群数量施氮肥棉蚜棉田植棉区
转双价基因棉对主要捕食性天敌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对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双价棉、Bt棉和常规棉的棉叶饲养的棉蚜混合群体饲喂异色瓢虫4龄幼虫,其日最大捕食量前两者分别比后者增加22.9%和11.3%;幼虫发育到蛹的历期,两种转基因棉处理分别比常规棉处理缩短0.6d和0.2d;发育到成虫的时间,两种转基因棉处理分别比常规棉处理缩短0.6d和0.1d;成虫体重分别为30.9mg、32.2mg、32.9mg。分别用双价棉、Bt棉和常规棉的棉叶饲养的棉铃虫连续饲喂草间小黑蛛,试验结果表明,双价棉处理的棉铃虫饲喂的草间小黑蛛的单雌产卵量比常规棉处理的增加9.2%,Bt棉处理的产卵量比常规棉处理的减少7.4%;双价棉处理的棉铃虫饲喂的草间小黑蛛的死亡率比常规棉处理减少42.9%,Bt棉处理的比常规棉处理的减少16.5%。
崔金杰雒珺瑜王春义李树红李春花
关键词:转双价基因棉捕食性天敌生长发育
转双价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并分析了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格局。结果表明:4种处理棉田昆虫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B 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高低依次为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B 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多样性指数为双价棉田、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天敌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 t棉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 t棉田。可见,种植转双价基因棉不会降低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反而得到提高,害虫种群和天敌种群趋于稳定。
崔金杰雒珺瑜王春义李树红李春花
关键词:转双价基因棉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
转双价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寄生性天敌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寄生性天敌棉蚜茧蜂、棉铃虫寄生蜂侧沟茧蜂和齿唇姬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转双价基因棉田、Bt棉田和常规棉田采集的棉蚜僵蚜的羽化率三者间均无明显差异 ,转双价基因棉田和Bt棉田棉蚜茧蜂的蜂重差异达显著水平 ,与常规棉田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常规棉田的棉蚜茧蜂寄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Bt棉和常规棉的棉蚜后的蜂羽化率、出蜂时间及蜂重均没有明显差异 ,在寄生数量上除Bt棉与常规棉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外 ,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转双价基因棉田的棉蚜茧蜂对取食转双价基因棉的棉蚜的寄生率有所下降 ,但棉蚜茧蜂的羽化率却明显提高 ,说明转双价基因棉对棉蚜茧蜂的寄生力影响不大。转双价基因棉和Bt棉均严重影响侧沟茧蜂和齿唇姬蜂的寄生率、羽化率、茧重和蜂重 。
崔金杰雒珺瑜王春义李树红李春花
关键词:转双价基因棉田常规棉BT棉寄生性天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