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飞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现代汉语
  • 4篇汉语
  • 2篇隐喻
  • 1篇动趋式
  • 1篇动因
  • 1篇语法化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学
  • 1篇师范
  • 1篇释义
  • 1篇谓语
  • 1篇文学
  • 1篇明知
  • 1篇句法
  • 1篇句法分布
  • 1篇课程
  • 1篇课程教学
  • 1篇课程教学改革
  • 1篇交互主观性
  • 1篇教学

机构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李晓飞
  • 5篇李霞
  • 1篇陈昌来

传媒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萍乡高等专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汉江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根据”的词汇化及语法化
2020年
“根据”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可用作动词、名词和介词。作动词时其句法分布为“NP+根据(v)+N/NP”。作名词时其句法分布为“根据(n)+V/VP+N/NP;NP/N+V+根据(n)”。作介词时其句法分布为“根据(pp),S;NP+根据(pp)+(,)+V/VP+NP;根据(pp)+的+N/NP”。汉代典籍中出现的状中式偏正短语“根据”是双音词“根据”的源形式,在组块心理、双音化韵律特征、句法结构及母体印刻性等因素的作用下,短语“根据”在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等发展过程后降格为双音节词。其动词功能形成于宋代,名词功能形成于明代,介词功能形成于民国后期。
李晓飞李霞
关键词:句法分布词汇化语法化动因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2016年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基础课,学生普遍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且重合度高;教师一言堂现象普遍,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方式不多元等方面探讨了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现代汉语课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
李晓飞李霞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说“所见明知”的“见”
2022年
“非徒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是《陈情表》中的一个句子。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对句中“见”的释义处理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见”表“被动”义,二是对“见”的意义和用法不做说明。结合文本内容和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见”应为虚词,无实在意义,“所见”即为“所”。
李晓飞李晓飞
关键词:释义《陈情表》
动趋式“V来”运动位移事件表达的认知研究
2022年
现代汉语动趋式“V来”可用于表达复杂的运动位移事件,“来”是该运动位移事件得以完成的核心,用以表达运动位移主体的位移路径,凸显位移方向和矢量特征,动词“V”是运动位移的方式或使因,属于背景化信息。“V来”主要表达具体物理空间的位移事件,在隐喻和认知凸显的双重作用下,也可表达抽象虚拟空间的运动位移事件。
李晓飞李晓飞
关键词:隐喻
构式“V你的(NP)!”的构件特征、意义、功能与构式化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分析了构式“V你的(NP)!”中常项构件和变项构件特征,认为该构式的构式义为“言者对听者的行为表达否定态度,要求听者专心V(NP)”。该构式既可用于消极情绪语境,也可用于积极情绪语境,消极情绪语境是其分布的优势语境。言语互动中,该构式具有凸显情态,结束话题和语境顺应的功能。元代出现的表祈使义的“你V你的NP”结构是该构式的萌芽形式,在隐喻与功能凸显、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去范畴化与重新分析、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于明代完成构式化。
李晓飞李晓飞
关键词:构式义隐喻交互主观性
《现代汉语概论》的继承和创新
2011年
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既注意充分吸收以往各种教材的长处,又积极吸收当代语言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着力突出那些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最需要、最重要的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着眼于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是一本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好教材。
李晓飞
关键词: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来”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0年
现代汉语"来"使用频率高,分布广,用法也极为复杂,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从"历时"、"共时"、"历时与共时相结合"三个层面对前人有关"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李晓飞
关键词:共时研究
现代汉语“来”的功能与分布被引量:1
2014年
现代汉语"来"在句法层面上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在语用层面上常用来标记自然焦点。谓语"来"分布于"NP+来"、"NP+来+VP"句式中;补语"来"常分布于"NP+VP+来"结构中,补语"来"在句中常用来表示动作趋向义和完成结果义,"来(趋)"主要出现于"N施+V来、(N处所)+V来+(NUM)+N施、(N施)+V来+(NUM)+N受、N受+V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结)"主要出现于"N施+V来、N1+‘跟/和’+N2+V+得/不+‘来’、N受+N施+V+不+‘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用来标记焦点时常分布于"VP1+来+VP2"、"PP+来+VP"、"S1,来+S2"。
李晓飞李霞
关键词:谓语补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