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 作品数:51 被引量:1,029 H指数:21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6-2018年中国重点省份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探讨2016-2018年中国登革热在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浙江省6个重点省份输入性病例的时空模式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南部6省份2016-2018年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的疫情资料,从空间、时间、人群的不同角度,分析6省份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全球输入传播风险强度、时空动态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中国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来源于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是东南亚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输入性病例数量多,来源广,而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则几乎局限在东南亚地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在这3年间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在8-11月,各省之间的时间聚集段稍有差别。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年龄[(37.0±19.6)岁]高于东南沿海地区[(36.0±11.7)岁]和西南地区[(32.0±16.3)岁];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8∶1、1.04∶1和1.38∶1;病例职业分布中,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以商务人员为共同高发人群,此外东南沿海地区以工人、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西南地区以农民为主,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数较少,患者分散于各职业。结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与海南省3个地区的登革热输入模式存在差异,应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的防控措施,以实施更加精准的预防策略。 赵峥 李昱 牟笛 殷文武 胡健 肖霜 张俊 陈秋兰 张志杰 李中杰关键词:登革热 输入性病例 2018年9月中国大陆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2018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预计9月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件数及病例数将较8月有所增加,其中登革热将进入高发期,特别是南方省份、水灾地区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加大;食物中毒事件仍处于高发时期,特别是学生人群、中秋和国庆两节期间的风险加大;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仍有发生病例的可能;学校等集体人群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暴发风险将会增加;灾区水源性、食源性、媒介、动物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风险仍然存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登革热、食物中毒予以重点关注,对乙脑、自然灾害、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孟玲 李昱 王锐 王霄晔 周红俊 任婧寰 黎丹 洪志恒 涂文校 施国庆 向妮娟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中国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媒介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根据我国登革热监测数据,分析我国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发病趋势,探讨相应防制对策及建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登革热发病数据及部分重点省份蚊媒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MAPinfo软件绘制全国病例分布地图。结果2015年1—6月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3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lO例,集中于云南(7例)、广东(3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报告总发病数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37例)、福建(15例)、云南(14例)、浙江(13例)和四川(11例)。广东、云南等部分重点省份布雷图指数显著高于预警值,提示传播风险较大。结论我国疫情以东南亚地区输入为主,疫情主要分布在南方省份。大部分低纬度省份在4月份起蚊媒密度升高,且控制效果不理想。探寻长效监测体系,建立可持续蚊媒监控体系,在疫情早期阶段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对我国登革热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牟笛 李昱 殷文武 余宏杰关键词:登革热 传播媒介 2013年8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2013年8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既往监测显示,8月是全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最低的月份之一;2013年1-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趋势和往年类似,各月事件数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7月报告事件数比6月下降。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等)和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等)已进入流行季节。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虽然不足以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中东地区新发病例持续发生。7月我国多地持续发生高温天气且造成较多的中暑病例和死亡,气象部门预测8月部分地区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近期有地震、台风、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可能导致的次生公共卫生风险。结论预计2013年8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类似,处于较低水平;需重点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 涂文校 丁凡 谢荣恒 周升 常昭瑞 李昱 刘凤凤 闫梅英 周蕾 刘波 任婧寰 夏志贵 胡伟江 李湉湉 孟玲 洪志恒 金连梅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2013-2018年全国布鲁氏菌病诊断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掌握我国布鲁氏菌病(布病)诊断现状,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布病诊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数据库中提取2013-2018年布病相关数据,通过南北方地区、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病–诊断间隔和实验室确诊率分析诊断现状。结果 2013-2018年全国累计网络直报布病个案报告卡282 264张,北方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的95.09%;由医院、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病例分别占50.33%、39.11%和7.73%。医院报告病例比例逐渐升高,从2013年的35.94%上升到2018年的62.48%。全国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14 d,6.95%的报告病例的发病–诊断间隔超过90 d,即未在急性期确诊。从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而言,南方小于北方(11 d vs.14 d),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小于疾控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9 d、11 d vs. 20 d、25 d)。全国实验室确诊率为91.61%(北方92.00%、南方84.37%),北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室确诊率仅为88.76%、87.51%。全国异地就诊率为47.99%(北方46.95%、南方68.07%)。结论 2013-2018年北方地区布病疫情较重,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确诊能力仍有不足并存在诊断延误情况,建议重点加强北方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提高诊疗可及性。 黎舒 黎舒 陈秋兰 殷文武 李昱 牟笛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网络直报 2017年1月1日至8月31日我国登革热疫情特征阶段性分析 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 针对全国登革热疫情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对当前的登革热疫情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获取病例报告数据,对病例的时间和地区分布进行分析,并分析输入病例的来源国信息以及重点地区的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截至8月31日,2017年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 468例,较2016年同期(831例)上升77%。其中本地病例980例,主要分布在云南省(589例)、浙江省(221例)、广东省(111例)、山东省(58例)和安徽省(1例)。输入病例488例,主要输入国为缅甸(137例)、马来西亚(61例)、泰国(54例)、越南(39例)和斯里兰卡(34例)。云南、广东、浙江和山东省在2017年报告的早期病例均为输入病例。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临沧市,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和山东省济宁市报告了本地暴发疫情。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广东和浙江等高风险省份的布雷图指数大于安全阈值5。结论 截至8月31日我国登革热疫情高于2016年同期,多点出现暴发,甚至扩展至北方省份(山东省济宁市),均为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9月我国仍将处于疫情高峰,预计浙江、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省(自治区)登革热本地传播及暴发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大。建议各地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北方有伊蚊分布省份也应该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 陈秋兰 宋文涛 牟笛 李昱 殷文武 李中杰关键词:登革热 流行病学 输入病例 2024年3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评估2024年3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2024年3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可能较2月有所上升,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我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JN.1变异株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对医疗服务影响依然较小,预计3月疫情可能下降。流行性感冒疫情呈持续下降趋势,学校开学可能引起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百日咳疫情仍处于较高水平。学校诺如病毒肠炎疫情可能上升。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诺如病毒肠炎予以一般关注。 朱可怡 李昱 陈操 王大燕 彭质斌 李超 靳淼 张倩 施国庆 涂文校 向妮娟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2014年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2014年 目的 评估2014年7月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 方法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较6月有所下降。报告事件将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布鲁氏菌病、登革热等传染病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近期,多地发生登革热输入病例,广东部分地区出现了本地感染病例,预计未来3-4个月将迎来登革热发病高峰;近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明显增加,暑期因集体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也将有所增加,同时应加强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人感染H7N9禽流感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较低;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近期有所上升,但传入我国的风险仍为低,输入病例导致该病在我国本土化和大范围播散的可能性极低。 结论 2014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事件数将下降;需重点关注我国霍乱、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食物中毒,同时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及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 曹洋 向妮娟 李昱 王锐 刘凤凤 涂文校 洪志恒 金连梅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埃博拉病毒病:病原学、致病机制、治疗与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014年 2013年12月始,埃博拉病毒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暴发.其病原体——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于1976年被首次分离,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有囊膜的RNA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分5种,包括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其基因顺序为3′端-NP-VP35-VP40-GP-VP30-VP24-L-5′端.埃博拉病毒属于A类病原,致病能力极强,操作活病毒需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进行.其主要靶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通过抑制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肝脏等多脏器损伤,引发发热、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等症状.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治疗药物和疫苗,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的治疗药物包括:(ⅰ)抗流感病毒药物T-705可能阻碍埃博拉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从而遏制感染;(ⅱ)ZMapp包含3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属优化的鸡尾酒疗法;(ⅲ)基于RNA干扰的基因治疗药物TKM-Ebola;(ⅳ)凝血调节因子、炎性介质制剂,如源于丝虫的抗凝蛋白rNAPc2等.处于研发阶段的疫苗有:(ⅰ)复制缺陷型疫苗,安全性好,但诱导免疫的时间较长;(ⅱ)减毒复制型疫苗,效果好,但存在安全隐患.开展深入的病原学、免疫病理和致病机制研究,将有利于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同时,应推进有希望的治疗方案和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程颖 刘军 李昱 刘翟 任翔 施一 高福 余宏杰关键词:埃博拉病毒 基因组 致病机制 治疗药物 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传染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传染性特征是调查病例感染来源、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和病例隔离时间等防控措施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技术报告与专业指南等资料进行综述,基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两个维度的研究结果,探讨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阶段的传染性特征。现有研究提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均可分离到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发病4~6 d后在上呼吸道样本中病毒载量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提示在潜伏期末和发病1周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个别病例在恢复期尽管可再次检出新冠病毒核酸,但未发现具有传染性的证据。 杨孝坤 李昱 赵宏婷 李志丽 耿梦杰 王文玲 秦颖 余建兴 彭质斌 谭文杰 郑建东 李中杰 冯子健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潜伏期 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