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国

作品数:22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化学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纳米
  • 6篇聚氨酯
  • 5篇改性
  • 4篇乙烯
  • 4篇氯乙烯
  • 4篇聚氯乙烯
  • 3篇弹性体
  • 3篇增韧
  • 3篇碳酸钙
  • 3篇蒙脱土
  • 3篇纳米二氧化硅
  • 3篇纳米碳酸钙
  • 2篇丁醇
  • 2篇性能研究
  • 2篇亚磷酸
  • 2篇异氰脲酸
  • 2篇异氰脲酸酯
  • 2篇增强增韧
  • 2篇增韧改性
  • 2篇正丁醇

机构

  • 22篇青岛大学
  • 2篇青岛海慈医疗...
  • 1篇国家图书馆
  • 1篇天津科学技术...

作者

  • 22篇李志国
  • 10篇王士财
  • 9篇张晓东
  • 7篇佘希林
  • 6篇陈重酉
  • 5篇楼涛
  • 5篇胡艳芳
  • 3篇聂兆广
  • 3篇孙瑾
  • 2篇冯广青
  • 2篇李宝霞
  • 2篇宋丽丽
  • 2篇林伯群
  • 1篇邢雅成
  • 1篇冯京桉
  • 1篇柳荣展
  • 1篇刘绪利
  • 1篇王亦军
  • 1篇石宝龙
  • 1篇王彩霞

传媒

  • 3篇聚氨酯工业
  • 2篇青岛大学学报...
  • 2篇生态环境
  • 1篇塑料
  • 1篇精细与专用化...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针织工业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塑料科技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弹性体
  • 1篇山东纺织工学...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科技视界
  • 1篇青岛市第三届...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1篇199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AAO为模板组装磁性金属Ni纳米线阵列被引量:1
2009年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采用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磁性金属Ni纳米线阵列。选用SEM、TEM、XRD等测试手段,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Ni纳米线阵列排列规整、长度一致、直径与模板孔径基本一致,约为250nm,而且是结构紧密的多晶体。研究了电沉积时间对Ni纳米线长度的影响,发现电沉积时间应不超过15h。
佘希林李志国王士财
关键词:AAO模板法电化学沉积镍纳米线阵列
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8年
综述了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材料的软硬段的改进、复合改性、交联共混改性等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改变原料配比、改进合成工艺、复合、交联、共混等获得性能更优的SMPU的方法。并对其在医学、纺织、航空等多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概述。
王璐璐佘希林李志国周迪
关键词:形状记忆聚氨酯复合改性
废弃塑料包装物的管理及资源、环境评价被引量:8
2007年
由于塑料包装材料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而获得广泛应用。但塑料材料的原料——石油,目前面临枯竭窘境。同时,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存在巨大的环境压力。焚烧包括塑料包装废弃物在内的生活垃圾,用于发电,是日本曾经采取的方法。近年来,因存在难以逾越的生态环境问题,而逐渐废止。工业生态学的材料流的循环利用模式,是解决资源耗尽、废物充斥的理想方法。源头分离是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按塑料品种分类回收,以材料形式重复利用,保留了塑料的材料价值,还需要解决,再加工过程造成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将单一品种塑料转化成单体,不同塑料品种的单体转化率有很大差距,缩合聚合物较高,而PP、PE等则不然。混合塑料的热裂解可获得化工原料和燃料,又达到减少垃圾总量和石油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具有开发潜力。填埋方式占用土地又人为阻碍了有机垃圾回归生物圈。控制性堆肥对避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生态环境灾难,再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模式,发挥重要作用。生物降解塑料袋对堆肥的实施,具有特殊价值。PET和E-CO在食品包装某些应用领域有优势,而PVC食品包装物的使用和废弃后再利用都存在问题。
陈重酉李志国
关键词:焚烧生物降解堆肥
聚氨酯弹性体/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氯乙烯材料的研制被引量:6
2009年
在考察了聚氨酯弹性体/纳米二氧化硅/聚氯乙烯(PU/nano-SiO2/PVC)反应挤出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反应挤出一步法制备了PU弹性体/nano-SiO2改性的PVC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U/nano-SiO2的质量比为5∶1时,增韧改性效果最佳,PU弹性体和nano-SiO2能协同增韧PVC,且nano-SiO2具有补强作用,当PU/nano-SiO2/PVC质量比为5∶1∶20时,改性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此时样品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45.6kJ/m2,拉伸强度为50.3MPa。
王士财张晓东楼涛佘希林李志国
关键词:聚氨酯弹性体纳米二氧化硅聚氯乙烯改性
反应挤出PUR/MMT增强增韧PVC材料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将蒙脱土(MMT)利用超声搅拌分散于碳化二亚胺改性的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中,采用反应挤出一步法制备了PUR/MMT增强增韧的PVC,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UR、MMT的质量比为4∶1时,增韧效果最佳,PUR和MMT能协同增韧PVC,且MMT对PVC具有增强作用。当PVC、PUR、MMT质量比为100∶16∶4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7.8kJ/m2,拉伸强度为58.2MPa,增强增韧PVC效果显著。
王士财张晓东李志国
关键词:蒙脱土增韧改性
碳氮循环与能源结构被引量:6
2008年
从描述碳、氮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入手,说明现有能源结构和其他人类活动,已经造成了地球大气层中(比较一百年以前),CO2的浓度增加了25%,甲烷、N2O、NOX的浓度都有明显增加。今天,全球固定氮的速度增加了一倍。碳、氮循环正在逐渐远离它们的动力学稳定状态,导致出现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在碳、氮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的框架下,说明燃烧生物质(植物或植物提取物),阻断了有机碳进入非生物可得矿石燃料储存区的通道,额外增加了CO2的排放量,增加了氧气的消耗量,干扰了碳、氮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使碳元素不能转变成养育土壤的有机肥料,破坏了自然界的自修复功能。还原碳的生物吸收,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是唯一途径,至少有下列方式也可以实现:高分子物质降解物的相当数量代谢碳,在土壤中被植物直接吸收;溶解于水中,尤其是海洋中的HCO3―,可以被生物吸收;由亚硝酸菌属和硝化菌属作用的硝化过程是耗氧过程,氮的氧化伴随着碳元素的还原及生物吸收。另外,植物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为化学燃料能,是一个效率(0.5%)相对低下的过程;生物质燃烧时,会生成NOX和N2O。然而,将生物质废料作为堆肥原料,获得的燃料,基本上没有额外增加CO2的排放量;获得的有机肥料,可减少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冲击,对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发挥作用。人类需要摆脱以碳元素为能量来源,以燃烧方式获得能量的思维定式,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协作,共同构建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结构。
陈重酉李志国胡艳芳孙瑾纪晨
关键词:氮循环能源结构生物质能源
先进纤维增强材料的现状及未来
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改善和协调工业化生产及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活动与资源和环境关系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复合材料是国防工业和一般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强有力的材料支撑。我国先进纤维增强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化水平...
陈重酉李志国
关键词:纤维增强材料产业结构
文献传递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污染物回收与废水处理被引量:24
2004年
文中对国内外废水污染物回收及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论述。介绍了纺织染整清洁生产工艺。具体说明了丝光淡碱回收、染料回收、蜡回收、羊毛回收、废水脱色处理及洗毛废水处理的方法。阐明了纺织染整工艺废水实现清浊分流,采用单项处理技术处理并回收,可降低处理费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观点。
柳荣展李志国刘绪利石宝龙
关键词:废水脱色洗毛废水废水污染染整工业丝光染整工艺
PUI/nano-CaCO_3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聚氨酯-异氰脲酸酯(PUI)/nano-CaCO3弹性体材料,并对其组成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UI配方中NCO/OH摩尔比为10∶1、催化剂DMP-30质量分数为2%时,利用超声辐照技术将nano-CaCO3均匀分散于碳化二亚胺改性的液化MDI中原位聚合而成的PUI/nano-CaCO3弹性体,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且随nano-CaC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nano-CaCO3质量分数为8%时,弹性体综合性能最优。
王士财李宝霞张晓东李志国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原位聚合
双环戊二烯对甲酚树脂的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为研究利用双环戊二烯与过量的对甲酚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合成双环戊二烯对甲酚石油树脂的工艺,对无水氯化锌、磷酸及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3种催化剂及其用量进行了考察,还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是较佳的催化剂,其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5%,双环戊二烯应以滴加的方式加入,反应温度范围为70~90℃,反应时间1 h。最终得到的红色固体聚合物,软化点70℃左右,收率80%左右。
胡艳芳李志国聂兆广邢雅成
关键词:双环戊二烯对甲酚树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