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钧

作品数:71 被引量:815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油气
  • 20篇成藏
  • 19篇盆地
  • 15篇烃源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2篇源岩
  • 12篇烃源岩
  • 11篇页岩
  • 9篇页岩气
  • 9篇四川盆地
  • 9篇碳同位素
  • 9篇同位素
  • 9篇气藏
  • 9篇气源
  • 8篇运移
  • 7篇三叠
  • 7篇生物标志
  • 6篇须家河组
  • 6篇油气成藏

机构

  • 59篇西南石油大学
  • 2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西南石油学院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
  • 2篇长庆石油勘探...
  • 2篇成都创源油气...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宜宾学院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南油田
  • 1篇大港石油管理...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四川省科源工...

作者

  • 71篇李延钧
  • 13篇李其荣
  • 13篇王廷栋
  • 12篇陈义才
  • 10篇刘欢
  • 9篇杨坚
  • 8篇梁艳
  • 8篇郭瑞超
  • 5篇贾学成
  • 5篇付晓文
  • 4篇赵圣贤
  • 4篇袁续祖
  • 4篇蔡正旗
  • 4篇李文涛
  • 4篇罗文军
  • 4篇刘家霞
  • 4篇刘臣
  • 3篇李卓沛
  • 3篇杨显成
  • 3篇宋国奇

传媒

  • 8篇天然气地球科...
  • 7篇西部探矿工程
  • 6篇天然气工业
  • 5篇西南石油学院...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仪表技术
  • 1篇石油工业计算...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中地区油气源及成藏时期研究被引量:25
1998年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已发现油气藏的油气源多且多期成藏,油气藏类型也很复杂,油源对比和研究油气藏形成时期对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综合应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油气碳同位素,油岩轻烃,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步判识塔中地区油气源,确认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其中的泥质灰岩评价为较有利烃源岩),存在两大成因类型油气,即高成熟早期海相有机质成因油(寒武系至下奥陶统烃源岩)和高成熟湿气(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此基础上,利用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和排烃史模拟计算结果,认为塔中地区有3期排烃高峰及成藏期,第一期主要为中奥陶世至志留纪(加里东期),第二期为二叠纪至三叠纪,第三期为白垩纪至现今(喜山期)。高成熟湿气喜山期侵入原生残留油藏有一定普遍性,可改造稠油、软沥青,使这类油藏仍有潜在勘探前景。图3表2参4(王孝陵摘)
李延钧
关键词:油气源油气成藏干酪根储集层
板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自然演化特征与成烃规律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岩石热解参数、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总烃转化率及饱和烃生标物参数,综合分析和研究了板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自然演化剖面特征及成烃规律。结果表明板桥古近系烃源岩总体上存在2500~2800m和3200~4300m两个成烃主带,主峰位置分别位于2750m和3950m左右,其中后者为主要成烃带。此外,根据BS35井Es3资料,在异常高压带内存在液烃演化滞后特征,也即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液烃分布深度范围加大。
李卓沛李丽娟朱玥李延钧
关键词:岩石热解古近系烃源岩异常高压板桥凹陷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以柴北缘马海地区为例
本文针对马海地区油气藏类型多,油气性质变化大,油气来源多样、成藏过程复杂、成藏作用繁多的特点,以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全烃地球化学新方法和成藏研究新技术,综合研究和确认马海地区主力烃源及其运移方向,同时在烃源确...
李延钧
关键词:成藏模式柴北缘油气藏
文献传递
致密砂岩气藏高渗透带与古构造关系探讨--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指出:该区高产井呈带状分布并与古构造有密切的关系;沉积作用中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为水体的高能带,沉积了成熟度较高的粗颗粒,并且在成岩过程中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裂缝,使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变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远离古构造带翼部的沉积成岩条件相对较差,储层物性变差,于是在古构造带上就形成了岩性油气藏。
罗文军李延钧李其荣杨坚袁霞郭瑞超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
四川盆地南部纳溪—塘河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含硫气藏成因被引量:7
2007年
四川盆地南部纳溪-塘河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气藏属于含硫气藏,其整体H2S含量在整个泸州古隆起属较高,局部地区H2S含量高达25~30g/m^3以上,其嘉一气藏H2S主要为含硫有机质裂解成因,而嘉二、嘉三一嘉四气藏H2S主要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成因,而H2S成因类型与含量高低随着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变化而变化,燕山早一中期深层志留系来源的气向上运聚成藏,嘉陵江组各气藏呈现低含生源成因H2S特征,燕山末期一喜山早期嘉陵江组储层古地温大多高达140℃以上,含膏岩分布的嘉二、嘉三一嘉四气藏大量发生TSR反应,形成TSR反应成因为主的高含硫气藏,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由于构造抬升、古地温大幅度降低,TSR反应减慢甚至终止,由于地层水对H2S的溶解作用,使含硫气藏H2S含量重新分配和调整,从而造成不同区域或不同气藏的舍硫量具有较大差异。
李延钧刘麟刘臣李其荣袁续祖杨坚
关键词:含硫气藏川南
论冀中地区O、C—P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被引量:1
1991年
据凝析油轻烃组成、甲烷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天然气与源岩吸附气指纹对比、双环倍半萜组合特征及地质结构的综合分析,查明O、C—P大多数凝析气藏的油气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煤系腐植型有机质,混入了部分下第三系的油气。对石炭——二叠系成烃特点的分析表明,R_0=0.6%~1.3%,以成气为主,生油为辅,原始油气比一般大于1000m^3/t。成熟期的石炭——二叠系有机质的成烃特点和具备油气富集的良好地质条件是O、C—P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杨远聪李延钧秦建忠侯荣
关键词:凝析气藏地质
四川盆地大安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质特征与勘探有利区被引量:6
2023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一1亚段连续获得多口高产工业气井,展示了该区块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由于该区块页岩埋藏深,勘探程度低,深层优质页岩段沉积微相类型、储层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不清,页岩气有利区优选依据不充分,制约了该区页岩气的深化勘探与开发。为此,通过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地球化学与物性测试、含气量测定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分析,结合钻测井资料,研究了大安区块五峰组—龙一1亚段各小层地质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建立了深层页岩气有利区评价标准,优选了深层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碳硅质页岩微相和高碳含黏土硅质页岩微相是最优质页岩气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发育于五峰组—龙一13小层。②龙一11—龙一14小层孔隙度平均超过4%,储集性好;五峰组—龙一13小层超大孔和裂缝较发育,所占比例分别为66%和25%。③五峰组—龙一13小层脆性矿物平均含量为55%,可压性好;含气量平均值不低于4.0 m^(3)/t,含气条件较好;龙一11—龙一13小层各层平均总有机碳含量超过3.0%,生烃条件好;地层压力系数普遍大于1.90。结论认为:①五峰组—龙一13小层页岩储层品质最优;②Ⅰ类、Ⅱ类和Ⅲ类页岩气有利区资源量分别为3775.78×10^(8) m^(3)、2970.05×10^(8) m^(3)、599.83×10^(8) m^(3);③该区深层页岩气勘探潜力大,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能接替区,其中临江向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最有利区。
舒红林何方雨李季林张介辉李明隆芮昀邹辰姚秋昌梅珏李延钧
关键词:四川盆地地质特征
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气田天然气成因与来源探讨被引量:12
2013年
九龙山气田产层主要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目前对二者气藏的气源还未定论。通过对九龙山气田珍珠冲组和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的详细分析,结合源岩和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开展气源对比,以明确天然气来源。九龙山气田存在浅层须家河组须三段泥页岩和深层的茅口组灰岩、下寒武统泥岩2套优质烃源岩,天然气总体为干气,珍珠冲组与须三段天然气组成特征相似,须二段天然气组成具有须家河组和深层气共同特征。珍珠冲组天然气δ13C2值平均为-26.73‰,与周边文兴场和中坝气田须家河组煤系烃源相似,须二段天然气δ13C2值在-29.5‰~-30.49‰之间,介于浅层煤成气和深层油型气特征。珍珠冲组气层沥青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也与须三段烃源特征相似,具有高的三环萜烷值和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C27/C29值分布在0.93~1.00之间,呈"V"字型特征;须二段气层C27/C29值介于须三段和茅口组、寒武系源岩之间,具有与茅口组相似的三环萜烷低值和重排甾烷/规则甾烷低值特征。综合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气源对比分析认为,九龙山气田珍珠冲组天然气主要由浅层须三段腐殖型烃源生烃贡献,须家河组须二段天然气由浅层须三段腐殖型和深层茅口组、下寒武统偏腐泥型烃源混合贡献。
李延钧赵圣贤李跃纲张本键马华灵裴森奇
关键词:储层沥青气源
泸州古隆起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成藏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5
2006年
泸州古隆起划分为核部、斜坡及外围3个部分。古隆起核部以嘉陵江组一段气藏为主;北缘斜坡以嘉陵江组二段气藏为主;南缘斜坡为以嘉陵江组三段气藏为主的多产层气藏分布区。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天然气性质复杂,既有分布于古隆起核部产凝析油的湿气,又有分布于古隆起斜坡区不含凝析油的干气。利用天然气组成与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全烃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古隆起核部以志留系烃源为主,并有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的混入,斜坡区则以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为主,同时存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的注入。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古隆起核部古油藏的形成与破坏;燕山早中期古隆起核部含油气藏的形成;燕山末期斜坡区干气藏的形成及喜马拉雅期天然气进一步富集、调整4个成藏阶段。嘉陵江组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泸州古隆起的发展演化控制了嘉陵江组油气藏的分布格局;充足的多期多源油气注入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烃源断层”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晚期溶蚀孔和扩溶孔发育决定了气藏的储集能力;古隆起核部固体沥青和沥青质提供了油气封堵条件,是油气富集的保障。
李延钧李其荣王廷栋胡雄梁艳杨坚袁续祖
关键词:古油藏储集空间嘉陵江组四川盆地
柴西狮子沟构造油气成藏期与成藏模式被引量:10
2008年
在烃源确认的基础上,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均一温度的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和储集层地温史,按照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阶段性理论,发现并证实狮子沟构造油气存在3个油气成藏期,即E32沉积期、N21沉积末期和N32沉积末期,分别对应E1+2烃源岩开始生油期、E1+2-E31烃源岩生油高峰期和E32烃源岩生油高峰期。最后,根据成藏过程和成藏历史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史建立了相应的油气成藏模式。
李延钧江波张永庶司丹郝小梅张永梅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生油层成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