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5篇植入
  • 5篇人工晶状体
  • 5篇晶状体
  • 4篇眼外伤
  • 4篇内障
  • 4篇疗效
  • 4篇近视
  • 4篇角膜
  • 4篇白内障
  • 4篇玻璃体
  • 3篇手术治疗
  • 3篇人工晶状体植...
  • 3篇晶状体植入
  • 3篇超声
  • 2篇低眼压
  • 2篇眼内
  • 2篇眼球挫伤
  • 2篇眼球内异物
  • 2篇眼压

机构

  • 16篇佛山市第一人...
  • 11篇中山大学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23篇李山祥
  • 13篇赵刚平
  • 9篇余建洪
  • 6篇虞林丽
  • 5篇郑霄
  • 4篇闻祥根
  • 3篇吴晓云
  • 3篇胡丹
  • 3篇李追
  • 3篇李国培
  • 3篇王艳华
  • 2篇赵岭江
  • 2篇朱敏
  • 2篇龙崇德
  • 2篇李国培
  • 2篇郑霄
  • 1篇张良运
  • 1篇肖建新
  • 1篇胡丹
  • 1篇黄智

传媒

  • 10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用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外伤后无光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3年
目的探究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外伤后无光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采集23例(23眼)在我院行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眼外伤无光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回访2~25个月,平均为8.5个月。依据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分级标准,对眼外伤无光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级,并对比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视力转变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功能性治愈的有10例(43.48%),解剖性治愈的有7例(30.43%),没有治愈的有6例(26.09%)。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术后仍为无光感者13例(56.52%),恢复光感者共10例(43.48%),其中视力范围处于0.01~0.25者达9例(39.13%)。结论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外伤无光感患者有部分可以恢复光感以上视力,严重患者虽然不能恢复光感,但如果视网膜复位成功,也可以保住眼球的外形,满足审美要求,弥补了眼球萎缩内陷的缺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晓云李山祥郑霄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外伤无光感
外伤性睫状体分离复位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复位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6/2005-09诊治的外伤性睫状体分离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26例治疗后出现眼压升高,25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1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结论: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经治疗复位后需密切观察眼压的变化,药物和手术治疗能较好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黄勇进李山祥闻祥根吴晓云
关键词:睫状体分离青光眼
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重症外伤性眼内炎的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手术时机对治疗重症感染性眼内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重症外伤性眼内炎病例,按手术时机不同分为两组,≤24h患者为A组;>24h为B组,均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视网膜情况、术后疗效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区别。结果: ≤24h手术患者术中可见视网膜受损情况较轻,手术有效率更高,术后BCVA更佳。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是治疗重症眼内炎的有效方法,及早发现并及时手术治疗是减少视力受损程度的重要因素。
郑霄赵刚平李山祥余建洪胡丹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外伤性眼内炎
多层螺旋CT诊断兔眼球内异物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sepiralCT,MSCT)诊断眼球内异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兔子5只10眼,行手术放入不同数量铁屑和竹屑、玻璃碎片,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结果:多层螺旋CT对15颗金属异物的显示率为100%,大致确定异物为金属或非金属,能较好地显示金属异物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对14颗非金属异物的显示率为57%(8颗)。结论:多层螺旋CT显示较高密度眼球内异物位置、大小和形态有优势。对于非金属异物的诊断需联合应用其它的方法。
李山祥陈涛余建洪赵刚平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眼球内异物MSCT
眼球内异物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手术摘出眼球内异物的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眼球内异物摘出的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治疗结果。结果:内路法和外路法均能成功摘出异物,无并发症,二者手术效果相当。同时伴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异物摘除,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眼内异物摘出以不进一步损伤眼组织为原则,必须综合分析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并发症,以选择手术路径。
李山祥郑霄赵刚平朱敏
关键词:眼外伤眼内异物玻璃体切割术
经睑下缘及内眦切口内镜辅助下眶壁骨折治疗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睑下缘径路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眶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2例外伤所致的眶壁骨折患者,经睑下缘及内眦切口内镜辅助下分离嵌顿的眼肌,于眶下壁及眶内壁置入钛板。结果 1例患者术后复视消失,术后视力1.2,无下降。1例患者术后仍有眼球内陷及复视,术后左眼视力由0.25提高到0.6,右眼仍为1.0。结论经睑下缘及内眦切口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眶壁骨折视野清楚,操作准确,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
唐隽李山祥肖建新张超施思斯于青青王跃建
关键词:眶壁骨折鼻内镜外科手术
白内障患者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中期疗效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和Acrysof SN60AT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a远近视力及拟调节力的对比研究,探讨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中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在同一时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8例8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40眼植入AcrysofReSTOR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B组40眼植入Acrysof SN60AT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3a随访观察术眼的屈光状态,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最佳远矫下近视力,对比敏感度,问卷调查视觉质量和满意度,术后脱镜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术中术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有良好的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裸眼近视力明显优于B组,A组脱镜率达82%,B组脱镜率16%;术后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视觉症状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安全有效,可为患者同时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余建洪赵刚平黄智虞林丽李山祥胡丹张弛
关键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白内障
睫状体挫伤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严重眼球伤后睫状体各种损伤形态的特点。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检查眼挫伤连续病例共196例(202)眼。结果109例(121眼,59.90%)有睫状体的损伤,包括:房角后退42例(42眼,20.79%);睫状体分离28例(30眼,14.85%);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1例(31眼,15.35%);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血12例(12眼,5.94%);睫状体上皮脱离3例(3眼,1.49%);睫状体破裂3例(3眼,1.49%)。结论眼挫伤后睫状体的损伤多种多样,UBM检查能提供这些损伤的清楚图像,是正确地诊断这些损伤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李山祥闻祥根陈秀琦龙崇德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睫状体分离睫状体脱离眼球挫伤
紫外光核黄毒角膜胶原交联疗法在圆锥角膜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角膜胶原交联疗法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对在本院接受角膜胶原交联疗法治疗的20例圆锥角膜患者(33眼)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患者术后1周内术眼反应,以及术后6个月相关指标(视力、角膜、晶体、视网膜情况、眼压、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计数)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术眼反应轻微,术后6个月角膜、晶体、视网膜情况、眼压和角膜内皮计数稳定,30眼(18例患者)裸眼视力改善,矫正视力稳定,角膜曲率显著降低.有3眼(2例患者)角膜扩张仍有进展,并进行了再次交联治疗,最终获得改善.[结论]采用角膜胶原交联疗法治疗圆锥角膜具有有效率高,术后反应轻,无副作用的优点,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角膜曲率降低,裸眼视力改善.
郑霄李山祥赵刚平雷玉温友红陈燎原
白内障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联合MI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1.8 mm与3.0 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计数的统计分析,探讨白内障微切口(1.8 mm)同轴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60眼)按性别、年龄、视力、白内障的成熟程度配对,每对中随机抽取1例分入A组,另一例分入B两组。A组行透明角膜3.0 mm传统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普通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透明角膜1.8 mm微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超薄型人工晶体即MI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B组裸眼视力均优于A组,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B两组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A组与术前相比,散光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已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阶段,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0.05)。在术后各阶段,A、B两组的角膜内皮计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透明角膜1.8 mm微切口与3.0 mm传统切口相比,尽管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没有差异,但后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更快、更好,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可以忽略不计。
赵刚平车敬斌余建洪李山祥虞林丽郑霄胡丹张弛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散光微切口折叠人工晶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