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婉红

作品数:35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输血
  • 5篇血清
  • 5篇血液
  • 4篇地奈德
  • 4篇血液流变
  • 4篇哮喘
  • 4篇布地奈德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病患
  • 2篇新生儿
  • 2篇血浆
  • 2篇循证
  • 2篇循证医学
  • 2篇医务
  • 2篇医务人员
  • 2篇孕妇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机构

  • 21篇台州市中心医...
  • 14篇浙江省台州市...
  • 3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台州市第一人...
  • 2篇台州市中西医...
  • 2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5篇李婉红
  • 11篇梁军兵
  • 8篇陈琪
  • 8篇黄海东
  • 6篇樊锦秀
  • 6篇李素珍
  • 5篇赖卫强
  • 4篇徐友文
  • 4篇黄海东
  • 3篇张颖
  • 3篇张亚琼
  • 2篇叶辉
  • 2篇张伟锋
  • 2篇童夏生
  • 2篇李招云
  • 2篇叶斌
  • 2篇陈文举
  • 2篇高琳
  • 2篇张伟锋
  • 1篇李伯利

传媒

  • 7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江西医学检验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位改变对血液流变14项参数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蓬勃发展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率最多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都与血液流变有关。某些心血管病在出现明显症状前,往往一种或数种血液黏滞因素已有改变,故临床上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对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几十年来人们围绕疾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血液流变的影响作了大量研究,然而,对体位因素造成的影响国内外尚鲜见报道。本研究组织志愿者进行同体配对试验,并结合本院近4年坐、卧2种体位的大样本临床资料,研究体位改变对血液流变造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李素珍林福禧李婉红樊锦秀梁军兵张伟锋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疗效监测
Rh血型系统类抗体在临床输血中的检测与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通过实施对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检测与研究,指导临床安全、科学、有效地输血。方法采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及吸收放散试验等对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抗体及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其抗体特异性。结果患者的血浆及放散液中抗体鉴定具有明确的抗体特异性,且患者自身相关抗原为阳性,具备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鉴定为类抗-e抗体,并给予e抗原阴性血液配合性输注,临床效果较好。结论 Rh血型系统类抗体在AIHA病患者中具有特异性,在临床输血中也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与分析,能较好地规避漏检风险,并给予配合性血液输注,切实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科学、有效。
黄海东李婉红王丽阳张颖许亚亚
关键词:RH血型系统输血
检验科医务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被引量:2
2012年
锐器伤害是医务人员尤其是检验科医务人员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性损伤,也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重要途径。为减少锐器伤害,降低医院感染率,本文着重探讨检验科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的现状、危害性、危险因子以及锐器伤产生的原因、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强调医务人员要充分了解锐器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培训,完善管理流程,强化监管和改进机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黄海东李婉红梁军兵赖卫强张颖
关键词:医务人员锐器伤
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其质量持续改进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临床输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尽力避免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方法分析2017年来每月发生的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及其产生原因,针对性提出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并与2018年同期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2017年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6例,全年平均发生率为1. 08%,其中1月-5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 74%、1. 33%、1. 18%、0. 50%、0. 84%;2018年1月-5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 39%、0. 24%、0. 25%、0. 00%、0. 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通过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地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黄海东李婉红徐慧芳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人体位改变对血液流变14项指标参数影响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索人不同体位对血液流变14项参数的影响,为循证医学提供实验证据。方法118名志愿者经自身配对设计,在冬、春、夏三季,抽取坐、卧姿两种体位血液,其中18人采用站、坐、卧三种体位,检测血液流变14项指标;选择有坐姿和卧姿配对住院病人资料106例,用SPSS13.O软件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统计4年医院数据库9496例血液流变检测资料,以大样本验证体位的影响。结果体位改变对血液流变14项检测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全血还原(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10项指标,从坐姿到卧姿,平均降低10.62%,而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等4项则成负相关,平均升高13.59%,最高升20.13%;18名志愿者三种体位检测结果表明:从站到卧10项指标渐降:站姿>坐姿>卧姿,后4项则反之;体位改变15min内,变异程度超过室内误差2倍;大样本统计显示变异程度与实验组接近。结论地心引力导致不同体位血液流变的显著生理变异,临床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考虑体位因素,可减少10%的误诊率。
李素珍林福禧李婉红樊锦秀梁军兵张伟锋
关键词:体位血液流变循证医学
肝病患者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7例肝病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分别测定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血清CysC水平慢性肝炎患者为(0.81±0.07)mg/L,肝硬化患者为(1.09±0.09)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发现,CysC水平与HA、LN、ⅢC、ⅣC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是0.4718、0.4907、0.4349、0.4116(P<0.01)。结论:血清CysC随肝病的进展而升高,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陈琪樊锦秀李婉红赖卫强张亚琼
关键词:肝病胱抑素C肝纤维化
输血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被引量:9
2011年
由于输血科医务人员每天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是获得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易感人群。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笔者对输血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加以有效防范,减少被感染的危险性。
黄海东郭建军李婉红梁军兵
关键词:输血科
血清、血浆检测乙肝标志物的比较
2006年
李婉红徐友文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乙肝标志物血浆检测TRITURUS血浆标本
人体位改变对血液流变14 项参数影响的研究
在生命、信息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大科学背景下,医学科学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临床医学从经验模式向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模式转变时,其证据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我国质控中最薄弱环节,又是影响临床实验室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李素珍林福禧李婉红樊锦秀梁军兵张伟锋
关键词:血液流变临床医学检验体位改变循证医学
文献传递
肝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96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Ⅲ.C)和Ⅳ型胶原(Ⅳ.C)。结果:各型肝炎患者TGF-β1水平较对照组都明显增高(P<0.01)。随病情的发展,TGF-β1含量逐渐增高,HA、LN、Ⅲ.C、Ⅳ.C含量也明显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TGF-β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纤维化的程度,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TGF-β1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标志物。
李招云李婉红王乐见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