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22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台风
  • 4篇气候
  • 3篇地区降水
  • 3篇降水
  • 2篇低频振荡
  • 2篇振荡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候学
  • 2篇维持期
  • 2篇暴雨
  • 2篇值模拟
  • 1篇登陆前后
  • 1篇数值模拟试验
  • 1篇数值预报试验
  • 1篇四维同化
  • 1篇台风暴雨
  • 1篇同化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9篇澳门地球物理...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 2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0篇李国丽
  • 8篇王安宇
  • 6篇李江南
  • 3篇吴池胜
  • 3篇侯尔滨
  • 3篇冯瑞权
  • 2篇杨兆礼
  • 2篇林建恒
  • 2篇古志明
  • 2篇唐天毅
  • 1篇梁建茵
  • 1篇吴尚森
  • 1篇樊琦

传媒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被引量:20
2005年
使用NCEP的1958~1997年逐日格点气象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105~120°E,5~20°N)夏季风维持期40年平均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时间尺度是候.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由活跃期和非活跃期组成.我们将南海上空850hPa连续有40%以上面积盛行暖湿的西南风的候定义为南海夏季风的活跃期,不足40%则定义为非活跃期.这里所指的暖湿西南风是θse必须大于335K,西南风的风速必须大于2m/s.就40年平均而言,南海夏季风维持时间大约为23候约4个月,每年南海夏季风活跃期约出现4.3次,每次的平均维持时间约为3.9候,非活跃期约出现3.3次,每次的平均维持时间约为2.4候,活跃期每年的总长度约为17候,非活跃期约为8候.无论是南海夏季风活跃期还是非活跃期,南海上空850hPa都为一个低槽辐合区,200hPa为高压辐散区,也就是说与活跃期相比非活跃期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季风的减弱,在环流的偏差场上(活跃期减非活跃期)在南海上空850hPa上为西风,200hPa上为东风.活跃期无论在850hPa或在200hPa上都比非活跃期要暖一些,与此相应,非活跃期的季风降水要比活跃期的小得多,对流活动也大大减弱.南海夏季风和夏季风降水都有明显的30~60天的低频振荡,在多数情况下夏季风和夏季风降水的低频振荡的位相比较一致.
林建恒王安宇冯瑞权唐天毅吴池胜李国丽李江南吴尚森
关键词:气候特征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Ⅱ——年代际变化被引量:4
2005年
利用NCEP1958~1997年逐日格点气象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105~120°E,5~20°N)夏季风维持期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仔细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对南海地区夏季风影响最大的是1970年代末期大气环流的突变。突变以1978年为界,分析工作主要是将前20年情况与后20年进行对比。前20年夏季风建立晚、结束早、降水较少、对流活动较弱、季风较弱;后20年则与此相反,季风建立早、结束晚、降水较多、对流活动较强、季风较强。分析对比前20年与后20年夏季风维持期高低空环流形势后发现,后20年南海地区上空对流下层辐合较强而对流层上层辐散较强,显然这种形势对后20年南海夏季风和对流降水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需指出的是南海地区中心部分夏季风维持期的降水和OLR值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正好与南海其它地区相反,也就是说后20年南海地区中心部分降水较少,OLR值较高,而前20年正好相反。后20年和前20年的ENSO指数和南海地区海温的差别也十分明显,前20年ENSO指数和海温较低,而后20年都较高。
冯瑞权王安宇唐天毅李国丽林建恒梁建茵吴池胜樊琦
关键词:维持期气候变化
台风暴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5
2003年
台风灾害的主要部分往往是由台风暴雨引起的,对台风暴雨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对台风天气的预报水平。过去十几年中,在远距离台风暴雨、螺旋雨带的形成理论、台风系统对中纬度地区降水的影响、暴雨分布、下垫面特征对暴雨的影响和暴雨的突然增幅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我们对上述进展作了综述,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李江南王安宇杨兆礼李国丽何夏江彭涛涌古志明
关键词:台风暴雨
近十年来台风暴雨研究的若干进展与讨论被引量:32
2004年
对近10年来国内外台风暴雨研究的进展简要归纳如下:高低空急流、西风槽等对远距离台风暴雨有重要影响;涡旋Rossby波说和重力惯性波说仍然是螺旋雨带形成理论的两种不同观点;地形、海岸线等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对台风暴雨有不同的作用;暴雨的异常分布;台风系统可以触发中纬度地区降水,也可以中断梅雨。同时对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源和汇、螺旋雨带的形成理论、台风暴雨异常分布的机理和暴雨的定量预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李江南龚志鹏王安宇李国丽古志明
关键词:台风暴雨
用QuikSCAT资料分析“黄蜂”登陆前后近地层风场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03年
利用QuikSCAT资料对“黄蜂”近地层风场分布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并采用了离散余弦转换(DCT)对其方差的波谱结构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台风近地层风场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其方差大部分产生于波数1和2的气流中,并且与波的方向有关。当台风沿纬向西移时,有两个纬向排列的波谱中心,主要是纬向波数2和经向波数1的气流;而当台风沿径向北上时,有两个经向排列的波谱中心,主要是纬向波数1和经向波数2的气流。波数1的气流对切向风的方差做主要贡献,波数2的气流对径向风的方差做主要贡献。不对称性分布的特征随大尺度环境场和台风自转气旋环流的改变而改变。当台风靠近大陆时台风大风出现的在台风前进方向前沿,类似于陈联寿等分析的第二类台风大风模式,在左前方是西北偏北大风,在右前方是东南大风。
李江南王安宇杨兆礼李国丽吴池胜侯尔滨
关键词:DCT
南海台风Vongfong(2002)的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7
2004年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南海台风Vongfong(2002)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路径和移速、强度变化、地面最大风速、降水量和暴雨分布以及云系和螺旋雨带等方面的比较验证表明,MM5模式对台风Vongfong的模拟是比较成功的。模式运行中使用了QuikScat海面风资料和四维资料同化技术,四维资料同化技术对模拟结果有很好的改善。
李江南龚志鹏王安宇李国丽侯尔滨
关键词:南海台风四维同化数值模拟
南海地区降水的四个阶段
研究南海地区的降水对我国降水的长期预报和夏季风机理的深入探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南海地区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内变化都比较显著,所以研究南海地区的降水最好从某一年着手,本论文选择了1998年.国内外气象学者对南海降水的...
李国丽王安宇冯瑞权
关键词:气候学低频振荡
文献传递
南海地区降水的四个阶段
用NCEP/NCAR等资料我们对1998年南海地区的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南海地区的降水按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降水主要是由源于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和源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风在南海地区的对流汇合造成...
李国丽王安宇冯瑞权
关键词:气候学低频振荡
文献传递
1998年南海地区降水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用NCEP/NCAR等资料对1998年南海地区的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发现:   (1)南海地区的降水按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降水主要是由源于南亚的西南气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气流...
李国丽
关键词:MJO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台风Fitow降雨的数值预报试验被引量:28
2004年
用MM5对热带气旋Fitow(2001)的登陆过程进行了成功的预报,特别是对台风暴雨中心的位置和降雨量的预报与实况相当吻合。敏感性试验表明,华南地形对本次台风登陆过程中心气压和位置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台风低压北侧还是有一定的阻挡填塞作用,尤其是对24h累计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幅作用,而华南地形的这些影响主要是由南岭山脉所造成的。由于南岭山脉的阻挡,使南来的暖湿气流强迫抬升,促进了对流活动和降水系统的发展,最终造成台风降雨量明显加强,其增幅达30%。
李江南王安宇侯尔滨李国丽何夏江彭涛勇曾沁
关键词:MM5
共1页<1>
聚类工具0